03.04 为何清廷力争将列强要求的占领100年改为99年?

在历史中摸爬滚打的飞


清朝共经历268年,共十二帝。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清朝。嘉庆和道光却未能解决当时清朝的弊端,而乾隆实行的“闭关锁国”国策,更是加速了清朝的没落。鸦片战争作为清朝衰败的开端,随后各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慈禧太后一味的退让,风雨摇大清朝在极度耻辱中签下了丧权辱国割让土地的各种不平等条约。

查阅相关史料,清朝在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共割地三百多万公里,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西部,外蒙,香港等等。而其中英国租借香港99年,德国租借山东99年,一直到1997年,香港才得以回归。

而我们能看到租借大多都是99年,其实列强是要求100年的。这主要的原因,除了慈禧太后的一再要求,更主要是当时国际上是有规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土在另一个国家的租界下满100年的话,这个领土就归他们所有了”,清朝虽然腐败无能,但是慈禧太后还是力争想最大程度的保留我国完成的领土。这才坚持99年的租借。

当时的清朝早已无力抵抗列强侵略,只有割地赔款来换取和平,在强权压迫下,这死守的99年,却是清朝最后的尊严和底线。可能列强也不会想到这小小的一年,却给了清朝,或者说中国翻身夺回土地的机会。在他们眼里,或许99年和100没什么区别,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使中国收回了大部分的土地,过程虽然艰辛,也付出了太多血泪,但是中国还是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能力。


陆弃


第一次划分租地以99年期限,是在1898年3月6日中德签署的《胶澳租界条约》,其中一条“将胶州湾组给德国,租期99年。”这是99年租期第一次出现。

随后1898年6月9日,中英签署《展拓香港界址条约》,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1898年11月6日,中法签订《广州湾租借条约》,强租广州湾,租期亦为99年。

在十九世纪末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第一个提出租地要求的德国,在设定租期的时候,的确提出的是100年租期。

虽然是在强权下签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谈判还是有的,总理衙门在于德国驻华公使交涉,德国为表示让步,缩短一年,改租期为99年。

于是现在便有传闻,说有国际法规定,如果一个国家占领管理一片土地达到100年,那么这块土地就归管理它的政府所有。

晚清政府为了在法律上保持对各个租界的合法所有,力争将年限从100年改为了99年。对这个说法就一个词——“扯淡”,完全的无稽之谈,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部法律。

其实99年这个租地期限,在欧洲其实早就存在了。在英国早在中世纪就有租地年限为99年的租借习俗。

《资本论》中曾提到:“在英国,土地所有者把绝大部分用于建筑的土地不是作为自由地出卖,而是按照99年的期限出租。”(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第三十七章)

而当时英国的房地产法律对此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在当时的欧洲,也普遍适用,所以可以推测当时是按照这一古老习俗而设定的年限。

当时清政府与任何一个列强签订条约,都不是两国之间的事情,由第三方国家居中调解是惯例,而英国作为当时世界首要强国,居中调停必然少不了英国。

而在与德国确定下租界的租期为99年之后,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各个列强间也就相互默认了这一时间期限,要不然各国之间相互攀比,延长租借时间,又会平生不少事端。

不过由于当年中德签署《胶澳租界条约》期间,两国交涉的相关记载,再后来频生的战乱中丢失,当年具体如何定下99年租期的协商过程已无从考证。

不过从此之后,以99年为租界租期,便成为了各国之间与清政府签订租期的默认期限。和凭空捏造出来的100年国际法,没有任何关系。

以上为狼君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概念。

1,时效取得领土。

是指国际法上一国凭借非武力手段长期不间断和公开地占有和统治他国部分领土而取得该部分领土的主权,这种行为不以“善意”为条件,即使最初是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

2,领土取得方式。

先占,指一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的主体必须是国家,也是一种国家行为。客体必须是“无主地”。

添附,指土地通过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发生增加。自然作用产生的,如在该国领海内,则自然属于该国,该国海基线向外推移。

割让,指一国通过条约将其对国家领土的主权转移给另一国。

征服,指国家使用武力占领他国领土的全部或部分,在战争状态结束后将该领土加以兼并的一种领土取得方式。

3,国际公法。

也称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指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租借土地百年以上,领土就会自动归属别国,原国不再享有所属权,所以这一年之差,代表的是土地所有权的最终归属国。清朝有懂国际法的人,这些外来者以为清政府闭关锁国,不会知道这些知识,所以就想趁此机会忽悠清政府,夺得领土。后来清政府知道后,所有条约的底线最多就是99年,多一年是绝对不会被应允的!在德国租借胶州湾的时候,对方就提出要租借此地一百年,清朝死活不同意,后来才改为了99年,香港也是99年。这才有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和实物生


大清王朝自乾隆时期大力实施闭关锁国以来,便逐渐开始走向衰败,直至清朝后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实际掌权清政府达48年之久。慈禧太后虽善权谋,但骄奢淫逸,生活奢侈无度,使得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更加千疮百孔,最终在1840年,英国发起鸦片战争,清王朝被彻底打开国门,而后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我国社会最黑暗的时候。

自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清王朝软弱无能,但领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丰富,宫中更是珍宝无数,便盯上这块肥肉,以至于后来西方的豺狼虎豹总是挨个或组合起来一同欺负中国,软弱的清政府惨被西方列强轮了个遍,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向其赔了不知道多少白银,割让了不知多少领土,而且当时许多土地都被西方国家强行租赁,这些屈辱的岁月,现在想起来,还是会令人唏嘘。

清王朝对西方列强割地赔款自然是十分痛心,但是其实相比较割地来说,赔款还算是短痛,可以后期弥补,但是土地没了可就彻底没了。而且在不平等条约中,列强所征用之地,就现在看来,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香港、澳门等,列强还美其名曰“租赁”。起初列强欺负清政府无知,所以在谈判时无一例外地皆要求借用一百年,清政府自知无力阻挡列强强征土地,但是极其看重100年这个年限,并且十分坚持拒绝租用100年,必须改为99年。

此时很多人便会有疑问,99年与100年差距很大吗?事实上两者之间确实是差距很大,因为当时国际有一个规定,若是原土地人租借出去的土地,在100年之间都没有收回来,那么这块土地就彻底归租借放所有,所以列强在这个租借时间上刷了个心机。

列强起初以为清政府不知道这个规定,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却了解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说起来虽然可笑,但是清政府为保卫领土所有权,誓死不愿意签订100年的合约,并且竭尽所能的把租借条约降了1年,改为99年,这样至少土地从根本上来讲还属于清政府,而且他们还打算有朝一日能够把租出去的土地收回来,列强知道清政府已经明白这个规定,并且知道清政府非常坚持,未来一切也并不可知,也就顺势同意了签订99年。就现在而言,租借年限确实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国家自身是否强大,若国家强大了,即使有合约,那么最后你也要乖乖的还回来。


娜娜聊古今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开启了苦难之旅,虽然之前老百姓过得也不算太好,但至少是内部问题,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豺狼虎豹挨个欺负中国,清政府几乎被西方列强轮了个遍,赔了不知道多少白银,割了不知多少土地。其实赔点钱倒也罢了,毕竟钱财乃身外之物,没了可以赚回来,但是这土地就跟人身上的肉一样,割掉一块可就很难长回来了。所谓割地赔款,赔款是次要的,割地才是真正让人心动的地方。所以沙皇俄国会对土地有这么深的执念。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割了多少地盘,我就不饶舌了。割让土地其实都被美化成借用,合同中只提借用,不谈割让,而且列强在谈判时无一例外地要求借用一百年。清政府对于是否借用并没有话语权,倒是极其看重100年这个年限。清廷统统拒绝了借用一百年的条款,而改成借用99年。

100年跟99年,有区别吗?看似只差一年,其实区别大了去了。西方列强打开满清国门之前,早就已经在海上掠夺了几百年之久,西方列强抢夺殖民地也是有规矩的。其中一条就是,但凡一块地盘被列强占据主权达百年之久,基本上该列强可以享有这块地盘的永久主权。就是这一规矩,让清政府还心存幻想。

说来西方列强也是傻,他们以为清政府是井底之蛙,人家都打进家门了,还不会派外交使团出去做一番功课。其实清政府在签订条约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于是在借用年限上据理力争。西方列强见在这个问题上忽悠不着清政府,也就在此退让了一步。当时有些看过世界的人们,对清政府能争取到99年还大为赞赏,认为他们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挨打,也在主权问题上抗争过。

说来也可笑,清政府在是非问题上对西方列强频频让步,却对这点细枝末节问题揪住不放,还让部分有识之士激动不已,这算不算阿Q精神呢?岂不知不管是一百年还是99年,只要条约到期后,中国国家实力还不能与列强抗争,割让的地盘最终还是列强的。是否能收回割让的领土,靠的不是那一纸条约的约束,而是凭借国家的硬实力,国家强了,即便是没到年限,也有各种手段让西方列强归还领土。





白河夜船


有没有一种只要9.9全场9.9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