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溥仪离婚案败诉,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引得哄堂大笑?

瀚海说史


“妃子”休“皇帝”可说是史无前例“创举”,离婚案的背景就是猫狗大战,后、妃关系的彻底决裂,而本应做好关系平衡工作的溥仪又过于偏袒婉容,让文绣自觉不但委屈,而且还前程无望,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所以愤而离婚。

如果单论婉容或文绣,至少初期人都还不错,婉容的父亲荣源在教育方面比较豁达,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主张男女平等,就更别说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了,婉容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无论是娘家还是宫里,即便是急眼了,也不过就是说句-太过分了,脾气很好,所以在宫人圈里口碑上佳,“奴才”们也都愿意伺候她,因为如果换成侍奉溥仪······那就离遭殃不远了。

溥仪起初与婉容的关系也非常好,只是大婚那天他没有循例安排文绣跪迎,这给后妃二人之间的关系埋下了一颗暗钉,婉容入宫后知道溥仪在庄士敦的教授下,英语水平不错,为了二人有些共同语言,也为了在宫中打发时间,所以对英语的学习体现出极大的兴趣,溥仪“赐名”伊丽莎白,没有什么说法,据他本人自述就是照搬英国女王的名字,还为婉容请了英语老师,加强培训,两个人虽然在宫中随时能见,但是刚分开不久,婉容的英文书信就能送到溥仪手中,至少从表象上来看,夫妻二人甜甜蜜蜜如胶似漆。

文绣呢,本来运气不错,因为一件衣服被溥仪看顺眼了,所以挑她做了皇后,可是端康太妃不乐意,她早就受托要把婉容送上“皇后”宝座,而文绣的相貌和家世都非常一般,所以被刷了下来,本来是好事,但可惜,毕竟“皇帝”已经圈过,所以就不能再放出宫了,于是便做了溥仪的妃子,可以说文绣面临的两个机遇都错失了,一是立后,二是逃出牢笼。

文绣和溥仪搞好关系的套路基本和婉容一样,她喜欢诗文,总是和溥仪互通有无,我们总结一下大婚后“帝后妃”的基本状态:

婉容受过良好教育,人还不错,与溥仪的关系也很好。

文绣同样受过良好教育,人也不错,与溥仪的关系也很好。

但是,如果婉容和文绣在一起,那就麻烦了,为啥我说是猫狗大战呢,天敌一样,起初谁也没对不起谁,怎么就杠上了呢?

上文的“暗钉”只是个引子,婉容对文绣不能跪迎是非常介意的。

她接受过新式教育,但是骨子里的等级尊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放下,她既感觉嫁给“皇帝”是一份荣耀,但又无法接受传统皇帝所拥有的“三宫六院”的权利,把她这种心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溥仪是我的”,用现在的话诠释-爱有独享性和排他性。

婉容对谁都好,但凡事只要沾了文绣就不行,总想怼之而后快。而文绣家道中落,并不是个养尊处优的矫情女人,办事就是干净麻利快,脾气耿直,凡事不会转弯,更不会讨好婉容,所以婉容越是拼命的要压制文绣想让她接受低人一等的地位,文绣就越是顶牛一样硬扛婉容,绝不服输,只剩下溥仪在中间左右为难,头疼不已。

比如,为了溥仪少见文绣,婉容特地搞事情,和文绣闹出不愉快,然后溥仪就可以了名正言顺的来自己这里进行安慰,而文绣那里溥仪自然就去不成了。文绣和宫女们聊天聊得高兴,被婉容看到了就去告状,结果就是文绣被溥仪骂作不知尊卑。文绣当然知道是婉容搞鬼,所以就愈发反感婉容,抗争的也就愈发厉害。

“帝后妃”三人在宫中的生活,虽然始终穿插着后妃之争,但因为溥仪相对不算太过偏袒所以后妃矛盾也还不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文绣也没有受到太多苛待,勉强算是过得下去。

后来冯玉祥将溥仪一干人等全部轰出了紫禁城,溥仪一家最终“落户”静园,在这里后妃的关系变得不可调和,矛盾斗争日益激烈,那时候的天津是北方地区吃喝玩乐、购物消费、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不二之选,有权有钱人挑选最佳安居地一般也都选在天津,提这干啥呢?后妃二人在这里的花销不是一笔小数。

往往是婉容买了东西,文绣也要买,而文绣买了以后,婉容又要买更好更贵的,两个人比着花钱,谁也不服谁,最终倒霉的肯定是溥仪,那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典当物件出售字画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溥仪这架天平完全倾向于婉容,婉容过生日又是唱戏又是杂耍花钱如流水,而仅仅一个月后,文绣过生日,因为婉容从中作梗,溥仪无奈宣称时日艰难,不必庆祝了,婉容的月钱一分不少,而文绣的月钱则大幅降低,遇有后妃之争,已被消耗掉最后一丝耐心的溥仪往往偏袒他的“嫡皇后”,作为惩罚,更是简单粗暴的命令太监、侍卫对文绣严加看管,这么做也有限制后妃见面以防再次吵架的目的。

溥仪和婉容都低估了文绣的倔脾气,不但后妃之争从未停止,而且文绣还极力劝说溥仪不要相信日本人的阴谋,日本人并不可信,但是的溥仪正一门心思的想要跑去东北“再现辉煌”,与土肥原贤二也有过接触,更是得到了军部的承诺,再加上川岛芳子的花言巧语,正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状态,文绣的话无异于一盆盆冷水不断的泼在头上,于是他对文绣产生无与伦比的反感,对她也有就更差劲了。

无论太监宫女都是很会看眼色的,主子对文绣不好,他们也有样学样,实际上,还在宫中的时候他们就尝试着欺负过文绣,当时有溥仪撑腰,所以后来他们才有所收敛,但是这次他们看出,文绣铁定是彻底失势了,所以无论一应用具的提供,还是平时对文绣的态度都是一落千丈,这也就让文绣更加痛苦。

中秋节到了,本来挺喜庆的日子,婉容再次挑拨离间,正想着高高兴兴过节的文绣再次受到溥仪苛责和苛待,一时间无法容忍抄起剪刀就要自杀,好在“宫女”手疾眼快夺了过来,但是溥仪对文绣的看管、对她人身自由的限制也就更加严格了。

文绣知道这样下去不会有结束的一天,索性大吵大闹,完全不顾及自己和溥仪的面子,溥仪作为退位的皇帝,虽然在某些人眼里还是高高在上,但是从民国法律上来讲,他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万一文绣寻死觅活的真出了事,一是影响不好太丢人,二是真出了人命自己也承担不起,所以让文绣的妹妹文姗来开解文绣。

文姗是庆亲王载振的孙媳妇,就住在天津租界,她夫家可没那么多规矩,天天在外面自由惯了,接触的人事物也多,听说姐姐受了这委屈,直接劝文绣离婚,实在不成就上法院,而文姗给文绣介绍的另外一个女人玉芬则更为直接,离婚算了,争取自己的权益。

文绣无论嫁入宫中,还是辗转张园、静园,对外面的世界早已生疏,别说她们了,就是溥仪想出宫都费尽了力气才能成行,但出宫的次数也是掰着手指都能数出来,这次文绣听到文姗给她讲述外面世界,感到非常精彩不可思议,再联想到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公,尤其是结婚以后溥仪从来没有和自己有过夫妻之实,自觉伤心的不行,再加上婉容的挑拨和溥仪的偏袒,所以文绣终于决定与溥仪离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她们如何脱出牢笼呢?文姗对溥仪说,文绣还是寻死觅活的,怎么劝都不成,你这样天天关着她只能把事情越搞越僵,不如让文绣出去转转,放松一下身体和心情,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溥仪只能同意,而文姗和文绣到了国民饭店就跟太监直接交了底,她们不会再回去了,让太监捎信一封交给溥仪。

溥仪大怒让人去抓文绣回来,可是文姗姐俩早就跑了,文绣更是躲到了东交民巷的一位法国律师家中,任谁也是找不到的。

转天,媒体就此事做了相应的报道,一时间成为全国上下的新闻焦点,茶余饭后的绝好谈资,把溥仪和文绣顶到了风口浪尖,社会主流风向标当然偏向文绣,而遗老们自然是力挺溥仪大骂文绣大逆不道,连文绣多年不见的表哥都架不住压力,登报奚落文绣不知廉耻,而文绣也配合着表哥发表声明,你再胡说八道我连你一起告呦,于是表哥压力大减,也就无需再骂了。

溥仪曾经想过大事化小,但是却无法答应两个根本算不上要求的要求,第一,每月要有夫妻之事,第二不再虐待,多简单对吧,可是溥仪做不到,他本人的男性能力早就被宫女糟蹋坏了,处于任何时间都丝毫不举的状态,所以虽然文绣的条件低的可怕,但是他还是没法答应下来,于是,离婚也就成了二人的必然结局。

溥仪离婚案败诉,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引得哄堂大笑?

其实这题目应该改一下,因为双方是在律师事务所达成和解的,不存在胜诉或败诉的说法,溥仪也没有派人在法院念什么东西,怎么会有“哄堂大笑”的情况发生呢?

如果题主所说的是溥仪离婚后的声明,那不是在法庭念的,而是在报纸刊登的:

“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训,放归母家居住省愆,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下划线部分,最后被溥仪划掉了,既然已经离婚,还要求文绣不再嫁人就已经够过分了,再搞个回家反省就太说不过去了,毕竟人家和你离婚了,反不反省的你也管的太宽了吧。

就是这则声明成了娱乐大众的笑柄,很多人嘲笑溥仪不识时务,大清早亡了,还动不动淑妃、行园、祖训、封号、庶人,而且落款还用的是宣统年号,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这种始终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能不被舆论和公众嘲笑么。


古今通史


作为大清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从当了3年就退位的小皇帝,到伪满洲国的皇帝,最后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他的身份变化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也正因为这样的变故,他的情感生活也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除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婉容之外,他在1922年的完婚大殿之上还娶了另外一位妃子,她就是额尔德特·文绣。

在当时,由于《清室优待条件》的保护,溥仪的后宫女人依然可以被称为皇后、妃子,而文绣被溥仪封为淑妃。在紫禁城的生活之中,两人之间的关系如胶似漆,甚至溥仪一度冷落了自己的皇后婉容。但是自从1924年溥仪搬出皇宫来到天津居住的时候,由于溥仪一度想得到日本人的帮助,而文绣反对日本人帮助溥仪逃出国内,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到了1931年,文绣终于准备和溥仪提出离婚。

据说当时文绣的远方亲戚听说她的婚姻生活很不如意,因此就劝说文绣:“现在社会早已经进入了民国时期,已经提倡婚姻自由,只要你出钱找个律师,去当地的法院控告溥仪,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解除了。”因此在1931年的8月,文绣让太监帮她转交给溥仪一封信,信中的内容所表达的大致意思是“溥仪虐待自己,并且有生理问题,两人9年之间从未发生过任何亲密接触。”

这件事情不禁然溥仪大跌眼镜,且不说文绣和自己离婚的合法性,如果这封信的内容泄露出去,那溥仪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所耻笑?因此溥仪感到十分难堪,无奈之下也聘用了两位律师打官司,但是最后还是溥仪败诉。10月下旬,两人在法庭之上签订了离婚协议书,溥仪在上面加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离婚之后,由溥仪负责文绣的生活费,但是文绣也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名声的事情。”

不过在没有签订离婚协议之前,溥仪在自己的家中还过了一把皇帝瘾,那就是他在自己的庄园之中颁布了一道“圣旨”,将文绣贬为庶人。很多人得知这件事之后嘲笑溥仪是想当皇帝想疯了,但是实际上,溥仪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挽回面子,毕竟一个堂堂的前大清皇帝,竟然被自己的妃子提出离婚,溥仪心中非常不甘心,只能出此下策。


眼史


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同样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他出生于1906年,2岁时即位,6岁时退位,虽说不再是皇帝,但他依旧住在紫禁城之中。在他16岁那年,也就是清朝被推翻的第十年,1922年,他完成了自己的大婚。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他的女人依旧可以被称为皇后、妃子。他于1922年娶了郭布罗·婉容以及额尔德特·文绣,婉容成为皇后,而文绣则成为了淑妃。

在结婚初期,文绣和溥仪的关系甚好,但仅持续两年,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文绣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溥仪便开始疏离文绣,因此两人关系愈发紧张。直到1931年,文绣提出离婚。

溥仪作为皇帝,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要求离婚,然而这件事却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当时文绣的远房表姐得知文绣婚姻不幸,便给文绣提出建议“现在已经是民国时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可以找个律师,控告溥仪,与他离婚。”

文绣被表姐的这番话打动了,决定同溥仪离婚。1931年的8月25日,文绣离开静园住进了一家饭店,并且让太监转交给溥仪一封信件,同时告诉溥仪,自己要去法院控告他,同他离婚。

后来,文绣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聘请三位律师向法院提出诉状,诉状内容是“溥仪虐待文绣,并有生理问题,结婚九年,从未发生关系。”

溥仪收到这样的控告,惊慌不已,觉得有失体面,但最终在无奈之下,溥仪也聘请了两名律师,处理自己的离婚案件。

1931年10月22日,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内容大概为“溥仪在离婚后需给文绣生活费,并允许文绣带走自己的东西,同时文绣也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名声的事“。

其实在溥仪还未签订离婚协议之前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溥仪当时颁布了一条圣旨,意思为将文绣贬为庶人。

溥仪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自己颜面丢失,毕竟是文绣提出离婚,所以他只能用这种方法挽回自己的颜面。

文绣在离婚后,担任了小学老师,后因溥仪的事情被骚扰而隐居,抗战胜利后,成为了普通人,生活也变得更加艰辛,1947年时与国民党少校刘振东结婚。1953年,病逝。

溥仪离婚后又先后娶了好几个妃子,最后一任是李淑贤。1967年,溥仪在北京病逝。


理科男读历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就是溥仪在法庭上闹笑话的原因。

溥仪离婚案,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站在法庭上的皇帝了,他以前可是万人之上的主宰者,中国百姓心目中的真龙天子,站在法庭上接受质询,自尊心哪里还受得了?天津法庭上,溥仪受尽了别人的冷落,他也尝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悲凉。下面,小雪对于这个事件,简单的做一个说明。

文秀离婚的真因:溥仪不生孩子。这同时也造成了文秀内心的反叛,在当时旧社会的思想潮流中,文秀走在了最前面

说起溥仪,就有一件事非说不可,那就是他不生孩子,至于原因很多人也都知道,在溥仪小时候,很多宫女和他做游戏,造成了以后生理方面的阴影,抱憾终生。

另外,文秀离婚的原因还有婉容,宫中并不自由,文秀向往自由和民主,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并不是受人冷落的人。

1931年8月23日,这场震惊全国的文秀离婚案在天津法庭公开审理,原因是,文秀没有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满足。

当时很多人都劝文秀不要离婚,甚至以公开报道的方式抨击文秀,但是,受到新思想洗礼的文秀不甘之下,一怒把溥仪告上法庭。

输官司,溥仪颜面尽失:他在法庭上宣读了一道圣旨

谕淑妃擅离张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放归母家居住省愆,钦此!

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溥仪认为,自己作为皇帝,有对文秀的罢免之权,但是,现在已经是1922年,距离冯玉祥北京政变已经发生了足足10年有余。

这样的圣旨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了人们的笑柄:还把自己当皇帝呢?下圣旨,谁会听!

判决下来了,溥仪败诉,文秀离婚成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离婚案!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溥仪做的这件事情就是在庭审结束之后,当众宣读了一份圣旨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太阳就带大家仔细的了解一下。

刀妃革命

刀妃革命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说的溥仪的离婚案了。

文绣入宫

离婚的主人公之一就是溥仪很喜欢的妃子,鄂尔德特·文绣。公元1922年,通过照片被选入宫中成为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妃,比皇后婉容提前一天嫁入皇宫,被溥仪以隆重至极的婚礼迎娶到宫中,在后宫中被称为淑妃。

文绣从入宫之后,就没有得到过溥仪的宠幸,包括晚文绣一天进宫的皇后婉容也一样,从未得到过宠幸。

文绣每日梳洗完毕后,先到溥仪居住的养心殿问安,然后在到皇后婉容和四位皇太妃的寝宫问安,然后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居所长春宫休息了,这就是她一天的日子。

冯玉祥逼宫之后,溥仪和他的妃子们都被赶出了皇宫,之后溥仪对文绣的态度更是不好,生活吃饭,哪怕是逛街也只带着婉容,不理文绣,甚至文绣打算自杀的时候,溥仪知道了都不过去劝阻。

离婚伊始

正当文绣在天津静园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她的远房表姐夫的女儿玉芬来到了文绣的身边,她知道文绣现如今的生活之后,告诉文绣说,“现如今已经是中华民国,法律上写着男女平等,溥仪现在已经被赶出皇宫,早就不是什么皇上了,你应该请个律师,写状子。控告他虐待妻子,同他离婚,另外索要抚养费”。

正是玉芬的话,文绣准备上告法院,知道此事的溥仪,在追文绣不得的情况下,不得已也请了两位律师。

最终,两人也经过庭审宣布,淑妃文绣和溥仪皇帝完全断绝关系,溥仪必须支付五万五千银元作为赡养费,而文绣终身不得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哄堂大笑

为什么会有题目中说的溥仪在庭审结束后做的一件事让人哄堂大笑呢。

要知道冯玉祥不公之后,溥仪和一众后妃等宫内人都被迫迁出皇宫,而在溥仪离开皇宫之后,就宣布着皇帝、皇后、皇妃这些称号都自然而然的废掉了。

那么在离婚案结束之后,溥仪拿出了一份圣旨,当众宣读起来

谕淑妃擅离张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放归母家居住省愆(qian),钦此!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溥仪在念完圣旨之后,大家都哄堂大笑,为什么大笑呢,我认为有两点。

其一、要知道,堂上坐着这些人都是当年溥仪的子民,他们也知道,宣读圣旨都是有专门官员进行的,什么时候轮到皇帝自己念圣旨了,溥仪自己念圣旨,显得不伦不类。

其二、现在已经是民国时期,身为皇帝的溥仪都已经被赶出皇宫了,早就不再是什么皇帝了,既然不是皇上还摆这个谱,所以也有人在大笑的时候喊出“他还把自己当成皇帝呢,可现在早不是大清国了。

结语

溥仪身为大清国皇帝,虽然是最后一位,而且还被军阀赶出皇城,但是身份地位还在,却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一位被妃子提出离婚的皇帝,也算是皇帝的悲哀了。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1922年12月1日,溥仪完成大婚,此时清王朝已经被推翻了10年,这一年他同时拥有了婉容与文秀两位美丽娴静的女子,而这两个女子却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耻辱,带给他无尽的伤害。

1931年8月23日,文秀正式向溥仪提出离婚,原因是她再也不愿意承受溥仪对她的冷落,和宫中的不自由,溥仪做梦也想不到他贵为皇帝,他的妃子竟然敢向他提出离婚,这件事让整个皇室和前清大臣们颇为震惊。

当时文秀发了一封律师函给溥仪: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枕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今兹要求别居。溥应于每月定若干日前往一次,实行同居,否则唯有相见于法庭。

这样的要求,对普通人来讲轻而易举,却让溥仪十分为难,文秀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这让溥仪和解的想法变成了泡影。

文秀的这种做法是对旧文化的一种挑战,当时他的家族极力反对她离婚,族兄文绮甚至登报谴责她这种行为,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文秀要离婚的决心,文秀也在报上回应了此事,表明自己离婚之心的坚决,这一来二去的登报,将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妃子要和皇帝离婚这事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此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刀妃革命”。

1931年9月13日,中国第一桩皇帝离婚案在天津开庭公开审理。

溥仪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中国第一个被开庭审理离婚案的皇帝此刻,皇帝的权威、丈夫的尊严,都被文秀踩在地上摩擦。最令溥仪尴尬的是,这场官司,他居然还输了

溥仪此时却拿出一道圣旨,并当场宣读起来。

谕淑妃擅离张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放归母家居住省愆,钦此!

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溥仪的这一做法属于最后的遮羞,他努力想维护住他作为皇帝的最后尊严,然而此时,现场的听众却并不买账,皇帝的龙威已经不能唬住民众了,在场所有的人听后,都放声大笑,甚至还有人嘲笑道:“他还把自己当皇帝呢,可现在早不是大清国了。


雨霁视角


1931年夏,溥仪在天津的张园突然收到一份律师函,公函的内容是:事帝九年,未孟一幸;孤枕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今兹要求别居。溥应于每月定若干日前往一次,实行同居。否则唯有相见于法庭。

让律师发律师函的人就是溥仪的淑妃文绣,律师函的内容很简单明了,说白了就是入“宫”九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要求溥仪每月来几次住在一起,也就是同居,否则就要离婚上法庭。

溥仪看完这封律师函后,大为恼火,怪不得仆人反馈说淑妃文绣不在张园不知道去向,原来去别的地方居住而且还找了律师。律师函所提的内容并不过分,毕竟文绣是溥仪的妃子,要求同住是相当合理的,而这溥仪也是满足不了的,一方面溥仪怕这事情传到外面去,这对自己的列祖列宗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另外一方面自己也找到御用律师去与文绣谈判。

文绣将实情和盘托出,对于律师来说这件事情他也解决不了,也就主动了斡旋的失败。最终文绣一纸诉状将溥仪告上了法庭,要求离婚。溥仪为了尽量缩小影响,压制舆论,采取了庭外和解的方式。

文绣和溥仪断绝一切关系,溥仪需要一次性向文绣支付55000元作为赡养费而文绣作为代价,则答应终身不再嫁人。虽然溥仪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压制这个信息,但还是在社会的舆论中掀起了大波澜,毕竟妃子与皇帝离婚这事千百年来第一次,虽然溥仪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但他毕竟曾经是皇帝。

激烈矛盾的双方不只是溥仪与文绣,还有文绣与其一位远房的兄弟文绮。文绮在听过这个妹妹公然与溥仪离婚,而且还闹上了法庭,于是写了一封信来职责文绣,而文绣也不示弱,写了一封长信来回击这个哥哥对自己的批评与指责。

也许溥仪为了扳回自己的面子,在与文绣达成庭外和解之后,溥仪身边的那些遗老遗少都气不过,纷纷为溥仪出谋划策要出一口气,但是没有办法,现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了,而且社会各界都已经知晓此事了。于是要造一种舆论,这个舆论的目的就是让社会各界知道,离婚是因为文绣不遵守家规家法而与其离婚,于是有那些遗老遗少中的一位执笔操刀写下:

谕淑妃文绣擅离行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但更为讽刺的是,本来是为维护溥仪所谓皇室尊严面子的“上谕”,却被登载在广告栏里。

离婚后的文绣虽然得到5.5万元的抚养费,但是去除律师费、中间人好处费、底下人的赏钱以及其他,到手里只有2.6万元。后她用傅玉芳这个名字到一家私立小学教国语,还一度在《华北日报》社任校对员。1947年正当溥仪在苏联伯力俘虏收容所的时候,文绣通过《华北日报》社社长张明伟的介绍,和一名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1953年因病去世。



溥仪离婚案发生在天津时期,不过这起离婚案的提出人却不是溥仪,而是末代皇妃文绣主动提出来的。

1931年8月,那时候的溥仪已经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多年,在天津日租界的静园居住,当时的溥仪一心想依靠日本人来实现复辟,文绣非常看不惯,而且因为溥仪没有生育能力也冷落文绣多年,文绣不愿意继续生活在和婉容共侍一夫的畸形婚姻里面,因此有了和溥仪离婚的念头。

文绣心意已决,决不拖泥带水,荣华富贵对她来说全是虚名,自由平等的人生还是她想要的,因此她决定和溥仪这位曾经的皇帝对簿公堂,首先文绣先离开了静园,因为她知道如果告诉溥仪和他离婚的话,溥仪肯定不同意,因此只能采取法律手段。

文绣通过同情自己的一些社会友好人士提供的帮助,聘请了律师张士俊、张绍曾等人代表自己将溥仪告上了法庭。

溥仪身在静园,全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直到一个太监告诉他,文绣已经离开静园的时候,溥仪才知道大事不妙,而当时文绣将溥仪告上法庭,并且在报纸上文绣自曝自己还是女儿身,这一下引起了全城热议。

文绣和溥仪离婚的事情已经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天津的《大公报》《华北新闻》等报刊上,都赫然醒目地刊登了文绣和溥仪离婚这件事。

听到妃子要和皇帝离婚,当时整个天津都热闹起来了,这也成了当时大家茶余饭后一道言之不尽的热门话题,可以想象当时溥仪的心情是多么愤怒的,颜面扫地,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心想大清朝老祖宗的脸面都被自己丢尽了。

1931年10月20日,溥仪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溥仪当然也不想成为被告,与自己的妃子对簿公堂,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可是当时溥仪和日本人的计划马上开始实施要去东北,因此为了自己尽快去东北,不愿意和文绣纠缠下去,他决定必须在这场离婚大战中速战速决。

溥仪心烦意乱地吩咐律师:“我已没时间耗下去了,尽快私下解决此事。只要不上法庭,一切都好说。 ”

溥仪和近臣商量后,公开答应了文绣的离婚诉求,文绣胜诉,溥仪败诉,在后来律师的协商后,1931年10月22日,溥仪和文绣正式签订了离婚协议,协议规定:


(一)离婚后,溥仪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日常穿用的衣物和用品
(三)不得改嫁;住在娘家不住别处;不得做有损皇室名誉之事

协议即日生效,文绣恢复了自由之身,而当时的溥仪为了让自己有个台阶下,也有了保持皇帝的尊严,找回点面子,溥仪虽然离婚败诉,可是又命人拟了道旨登载在报纸上,大意是:

“淑妃不遵祖制,擅离行园,即日起废除封号,贬为庶人”

溥仪的这道旨意的确令人哄堂大笑,因为大清都亡了,还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找回脸面,的确是显得很不合时宜。

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同,夫妻走到这一步,其中的酸涩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通过文绣和溥仪离婚这件事,也从侧面反应了溥仪这位末代皇帝当得多么不易,同时作为他的女人又是多么痛苦,好在文绣最终重新改嫁,过上了平凡女人的生活。


小聪历史客栈


溥仪离婚败诉案指的是溥仪与他的淑妃文绣离婚的案件,当时成为社会热点,被各大媒体报端所报道,被称为“刀妃革命”。

在当时的民国时代,皇上的妃子敢休了皇上,这可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啊。作为当事人的溥仪来说,他感觉是丢人丢大发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恨不得把这件事像掐烟头一样把它掐灭了。

事情回到1922年,文绣和婉容作为溥仪的一淑妃一皇后前后脚的嫁给了他。文绣虽然被溥仪看中,但是注定在级别上要比婉容低一级。文绣要早晚给皇太后,给婉容请安。其实这样不要紧,更要命的是溥仪冷落了文绣,他更喜欢的是婉容。仿佛文绣就是他的一个件衣服,不喜欢就放在一边置之不理。

文绣开始和婉容争宠过,但是以失败告终,溥仪对她更加不理不顾,甚至下人都开始欺负文绣,绝望的文绣甚至想到了自杀,即使这样也不为溥仪所动。几次三番,文绣的心在溥仪那里得不到温暖,冷冰冰地,变得僵硬了。

文绣在妹妹文珊和外甥女的开导和帮助下,逃离了皇宫,聘请了律师,向溥仪递交了律师函,其内容如下:

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枕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今兹要求别居。溥应于每月定若干日前往一次,实行同居,否则唯有相见于法庭。

文绣的直言不讳,说到了溥仪的痛楚,仿佛自己的伤疤刚刚愈合,却又被别人揭开一般疼痛难耐。

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觉得自己被文绣起诉离婚这件事情,不但使自己颜面无存,而且整个大清朝皇室的颜面都让她丢尽了。

其实分析一下文绣的律师函,我们可以看出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文绣指出了自己九年婚姻的不幸,后半部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或者是溥仪改变,与文绣相亲相爱,有夫妻之实。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法庭相见,非得离婚了。

震怒的溥仪毫无办法,最后与文绣法庭相见。溥仪和文绣双方都有亲友团陪同,在大家的见证下,溥仪与文绣宣布离婚。溥仪向文绣支付5.5万元的赡养费,同时溥仪提出不许文绣再嫁。

就在大家就要起身离开的时候,溥仪站起来说自己有话要说,然后竟然拿出了一纸旨,展开后自顾自地读了起来,

“谕淑妃擅离张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放归母家居住省愆,钦此! 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溥仪准备特别充分,大体意思说的是,文绣偷偷离开了皇宫,违背了祖制,为了惩罚她,撤去了她的封号,把她废为庶人,并且让她回娘家去居住。

溥仪刚一读完,就引起了哄堂大笑。庭审现场立即嘈杂起来,人们窃窃私语。从大家脸上不怀好意的笑容看来看,溥仪出糗了。

那么大家为什么会哄堂大笑呢?原因非常明确,溥仪宣读的这个太搞笑了,当时已经是中华民国了,大清国早就灭亡了,圣旨失去了它的时效性。而在法庭上生效的是审判长的判决,而不是圣旨,否则的话为什么还去法庭呢?特别是历朝历代,也没有见过皇上亲自宣读圣旨的。用一句不友好的话来说,溥仪仿佛一个小丑一般在公众面前表演。

溥仪离婚败诉之后,文绣经过了一段生活的低迷期,之后找了一个普通人嫁了,日子过得还不错。而溥仪的皇后婉容最后也迷失了自己,为别人生了孩子,令溥仪更加难堪。

溥仪在经过劳动改造成为普通的中国公民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与一名叫李淑贤的护士组建了新的家庭,过起了平常老百姓的日子。

1967年10月,末代皇帝溥仪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享年61岁。


历史漫谈君


溥仪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作为在深宫大院中的九五之尊,清朝的末代皇帝,在他身边并没有一个知心的人来辅佐他,在他3岁的时候,亲人就和他分开了,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刚刚宣布溥仪是大清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了。

溥仪在这么个深宫大院里,什么都不懂,每天都要坐在龙椅上,还有一帮人天天都要向他朝拜,然后就是一声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溥仪什么都不知道,从小在他身边围着一帮阿谀奉承的人,只是为了达到自己各种各样的利益。

后来被迫做了日本人的阶下囚,当了一个伪满州皇帝,整天提心吊胆,活在恐惧中,本来作为皇帝,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却每天活在恐惧中,他的前半生就就这样度过了,什么都不知道 ,也没有人对他说过真话,所有的经历都要靠自己摸索。

关于溥仪和他的妃子们有一个真是的故事,文秀其实是溥仪最宠爱的妃子,但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妃子拼了命也要和溥仪离婚,在离婚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据说,溥仪为了她什么都可做,她要什么溥仪都会给她。

在溥仪被赶出宫后,文秀竟然向溥仪提出离婚,文秀为了和溥仪离婚自己偷偷的找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她要求律师无论如何也要帮自己和溥仪离婚哪怕自己被赶出宫。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历史学家将他们离婚的事情称为”刀妃革命”。

那天在法庭上,法官宣布文秀胜诉,溥仪必须和文秀离婚,溥仪听到法官宣读后,一气之下,在所有法官面前,溥仪竟然拿出一道圣旨,当场宣读起来,内容大概意思是自己妖休了妃子文秀。

“谕淑妃擅离张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放归母家居住省愆,钦此!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溥仪读完圣旨后,在场所有的人哄堂大笑。

总结: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可以说是非常悲剧的,就连自己最亲的人都要离开自己,可以说他的人生悲剧也折射了清朝灭亡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