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彭德怀元帅在其《自述》中,将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列入平生“四大败仗”之一。

世上本无常胜将军,即便军功彪炳如彭帅,其戎马生涯中也打过败仗。在诸多战例中,能被彭帅挑出来列为“四大败仗”之一,肯定是让其有刻骨铭心之痛的。那么在西府陇东战役中,身经百战的彭帅究竟败在哪里呢?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发生在1948年4、5月间的西府陇东战役,也被称为麟宝战役(蒋军称为“泾渭河谷战役”)。它是西北野战军1948年春季攻势中的最后一役。既然要评述其得失,那自然得从春季攻势谈起。

1948年年初,全国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外线出击的刘邓、陈粟、陈谢大军在中原地区纵横驰骋,迫使蒋军拆东墙补西墙,从各战略区抽调兵力回援中原战场。尤其是当陈谢兵团先后攻占豫西30余座城镇,逼近豫陕边界重镇潼关时,关中为之震动。此时,西安绥靖公署长官胡宗南手中尚有9个整编师、26个整编旅的兵力。为配合中原作战,其麾下的整编第1师、整编第36师、整编第30师先后东调,会同从武汉北调的整编第65师组成裴昌会兵团,配合徐州顾祝同集团作战,试图打通陇海路和平汉路,与我军逐鹿中原。

抽调了这么多兵力东援,胡宗南顿感兵力不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自然无以为继,只能采取“重点守备、机动防御”了。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为保住延安、洛川、宜川等重要据点,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胡宗南派整编第17师师长何文鼎率整编第12旅、第48旅及陕西保安11团,守备延安及防护延安至富县的公路一线;整编第76师的整编第24旅(辖第70团、第71团)守备宜川;整编第24旅第72团及陕西保安6团驻韩城、禹门口附近,阻止黄河以东解放军西渡;陕西保安1团驻守黄龙。以上兵力负责“重点守备”。而执行“机动防御”任务的,是刘戡率领的整编第29军军部及整编第27师、整编第90师。该机动兵团集结于洛川、黄陵、宜君地区,负责北援延安、东援宜川,尽力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

此时,经过2个月冬季整训的西北野战军不仅士气高昂、内部团结巩固,而且规模已经发展到5个纵队13个旅,除1纵独7旅和3纵独3旅留在晋西北作战外,在陕北的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已达11个旅7.7万人,地方部队已由1.6万人发展到3.4万人。

1948年2月22日,西北野战军以围城打援战法,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拉开了1948年春季攻势的序幕。2月24日,3纵、6纵包围宜川城,诱敌整编第29军东援。1、2、4纵在宜川西南瓦子街集结设伏。战至3月3日8时,西北野战军不仅全歼了来援之敌,也攻克了宜川,扫清了南下的障碍。

宜瓦战役是我军在西北战场上取得的空前胜利。西北野战军以亡1059人,伤4193人的代价,歼灭胡宗南1个整编军军部、2个整编师师部、5个整编旅10个团,总计29485人。其中,击毙敌中将军长刘勘和中将师长严明、整编31旅少将旅长周由之、47旅少将旅长李达、53旅少将副旅长韩指针等以下7523人,俘虏整编第29军少将参谋长刘世振、整编第27师少将副师长李奇亨和整编第90师少将参谋长曾文思、整编第24旅少将旅长张汉初等以下21962人。缴获汽车19辆、山炮3门、化学迫击炮6门、82迫击炮40门、60迫击炮160门、重机枪222挺、轻机枪1081挺、长短枪9383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北野战军从一仗仅能消灭对方1个团,发展到能一次消灭对手1个整编军,战斗力的成长是颇令人欣喜的。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宜瓦战役的惨败,在蒋军内部引起了强烈震动,迫使蒋氏再次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稳定西北战局。就在位于陇海路潼关以东地区的裴昌会兵团及郑州的整编第38师被火速调往西安的同时,蒋氏电斥胡宗南:“宜川丧师,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而其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没,悼恸悲哀,情何以堪!”

胡宗南作为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的黄埔生,这回得到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他的参谋长盛文则被“撤职查办,来京候审”。蒋军在其所谓的《戡乱战史》中写道:“是役,自刘戡军失利后,关中空虚,被迫抽调晋南、豫西大军进至关中,以致造成晋南开放,临汾被围,洛阳失守,伏牛山区敌军坐大之局面。”

不过,宜瓦战役虽然胜利空前,但实际上我军赢得也颇为凶险。一方面上至胡宗南、盛文,下至刘戡,都颇为轻敌。他们以为以1个整编军的实力出援,西北野战军无论如何也啃不动。因此刘戡率部径直沿洛宜公路冒进,正好钻进西北野战军为其准备的口袋中。如果刘戡改从牛武、英旺救援,或者背靠石堡沿鸡蛋峁稳步推进,由于地形限制,西北野战军都将很难全歼这么一大坨援军。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另一方面,当整编第29军于2月25日从洛川出援时,西北野战军仅剩3天的存粮民。如果刘勘率部在路上再磨叽几天,搞不好彭德怀就得无奈地撤围而去。果真如此,宜瓦战役就将打成又一个榆林战役,全军上下白忙活一场。实际上,当2月29日西野各部开始围攻瓦子街时,西北野战军就已经断粮了。数万西北野战军指战员冒着大雪,忍饥挨饿反复拼杀2天,这才歼灭了整编第29军。

3月1日,刘戡援军覆没后,西北野战军1、2、4纵不顾宜川尚未攻下,未经休整便立即动身南下,发起黄龙山麓战役,主要就是为了缓解粮食困难的局面。由于缺粮,在瓦子街俘虏的2万余蒋军,也立即启程东渡黄河,被迅速转运到河津地区接受改造。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纵观三年解放战争,粮食问题自始至终都困扰着西北野战军,并直接影响到了作战行动。陕甘宁边区包含20余县,面积虽然高达9.86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土地贫瘠、气候干燥、水源缺乏,当地生产的谷子、糜子单位产量很低,即便是丰年也不足以养活当地150余万人口,必须从外地输入粮食。

解放战争开始后,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口稀少的地方,仅1947年就动员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部队。青壮劳力的减少,直接影响了粮食生产。加之胡宗南部队四处为祸,大片土地荒芜,河东灾荒严重,使得陕甘宁的粮食供应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因为缺乏副食及食用油,西北野战军每名指战员每天至少需要2斤粮食才能保证有战斗力。全军7.7万人每天耗粮15.4万斤,每月需要至少462万斤粮食才能维持,这还没有将牲畜饲料计算在内。很显然,西北野战军的军粮根本无法就地解决,主要还得靠晋中、晋西南及其他解放区的支援。

彭老总自述的“四大败仗”之一,败在何处?宜川大捷是前奏

虽然有其他解放区的支援,但要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军粮转运到前线,还得额外消耗巨量的人力、物力和粮食。据统计,自1947年8月到1948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晋绥支前勤务总量已经超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总和。在榆林战斗中,仅临县3个乡就动员群众69万人次背粮。在晋南,常年有数万人的千里运粮队伍,赶着运粮牛车连绵不断地奔波在通往陕北的路上。这些运粮民工及各种力畜每天耗费的粮食也蔚为可观。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西北战场我军最高指挥员,彭德怀每次战役筹划,都深受粮食供应问题困扰,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野的壮大速度及西北解放进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