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乔致庸鼎盛时期是不是晋商中最有钱的人?你怎么看待他?

阿布160104287


当然不是了。

只算祁县乔家来看,乔致庸时期也不是乔家最有钱,最鼎盛的时候。就像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并不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却是钱最多的皇帝。乔致庸带领的乔家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宏愿以后,年近90的乔致庸,并没有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六个儿子,而是选择了最有才华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可以说比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们更加优秀,在他的带领下巧家达到了顶峰流动,流动银两达到了近800万,拥有俩百多家商铺,乔家的资产斤千万,在晋商资产中数一数二的。


乔家可以说晋商八大家中最有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几年前一部《乔家大院》将乔家名声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当时乔家打出“皇家看故宫,民间看乔家”的旅游口号更是让乔家大院响彻大江南北。乔家保存的面积称的上是晋商八大家的翘楚。红雨老家和祁县乔家是邻居县城,清楚的记得乔家大院活的第一年,我们全家去还有很大的停车场,离乔家大门也不远。第二年的时候,短短一年间,原来停车场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客流量,拔地而起成为了饭店,停车场外扩和缩小。乔家大院旅游景区的占地面积更大了。

晋商八大家中最有钱的还要看太谷。太谷当年有“金太谷”,“中国华尔街”,“小北京”的称号。晋商八大家有两家孔家,曹家都在太谷,榆次常家的祖籍也是太谷人,还有一个不在八大家之列,却也财力雄厚的孟家。孔家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蒋介石连襟孔祥熙为代表人物。太谷拥有小北京的称号却是来自“曹家”,如果说晋商八大家谁家最有钱,非曹家莫属当时清政府国库存银8000多万两,太谷曹家资产1000多万两白银,是当时清政府资产的七分之一,只有乔家巅峰时刻才能与其抗衡。慈禧太后当年逃亡避难,路过上山西,就受到了曹家的接济,为了报恩她赐给曹家一个“金火车头”,据说现在在故宫博物馆。曹家展出的金火车头是仿制品。曹家商铺遍布世界,据说当时贸易在2万两以下的商铺交易,曹家都不过问,随便分铺的掌柜折腾,可见其财力雄厚。


但是太谷曹家可以说没落的最惨,孔家好歹在太谷留下山西农业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曹家衰败到只在太谷北洸村留下了“三多堂”这样一个算不上小,却也绝对不大的宅第。每天到三多堂去旅行的人数可以说屈指可数,周围吃饭的地方都很难找到,只能坐车回到太谷县城吃饭。交通也只有一辆6路公共汽车十多分钟一趟的拉着为数不多的乘客。北洸村中在老一辈人中流传着,被鸦片败倒一家,没什么参观的,不值得学习的这样的信息。


红雨说历史


乔致庸鼎盛时期是不是晋商中最有钱的人,这个我没有做出统计,无法回答您。但是就乔致庸鼎盛时期的影响力应该在当时是不遑多让的。

至于我怎么看待他,虽然我喜欢晋商题材,但是吸收的也大多是人家准备好给我看的东西,包括电视剧《乔家大院》、甚至祁县东关的“在中堂”以及各种加工之后的导游说辞。

那就就菜下饭,谈谈大家所认知的“乔致庸”。

显然,经商的奇才。在电视剧中,乔致庸“弃文从商”到底是否可考,我以为有待商榷。清朝在晋中一带,孩童们读书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为了更好的从事商业活动。看起来离主流的皇权和官吏文化很远,但难度一点也不小。所以,很可能乔致庸是读书人不假,但是被艺术加工成为商业放弃科举,我以为是不严谨的,而恰恰相反,他是因为要从事商业而进行读书。当然在读书中,深刻的明白互通有无,为国为民也是有可能的。以商报国应该是有迹可循的。

乔家发迹于“复盛公”,原是一个卖豆腐的小店,靠着诚信可靠,勤劳质朴打开了市场。到现在依然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至于乔致庸为什么被大书特书,用今天的话说,第一确立全民持股的商业构架,第二使得乔家的产业逐跨度到金融。突然想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在发展到一定地位之后,往往第一想涉足的就是金额。马云是、腾讯是。苏宁易购、京东白条、甚至滴滴也想分一杯羹。

但不同的是,在乔致庸的发迹中,真正让他在金融业发迹的举措不在别人,而在官商文化。尤其是慈禧西行中,他能借出银子,就实数厉害。投资一个别人都看不上的垃圾股,其实风险是很低的,这相当于雪中送炭;类似的操作在乔致庸生涯中还有一次,那就是甲午中日海战,捐了一艘军舰。从以上的两个举措中,大概能看出,乔致庸是有情怀的,至于是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如何,其眼光之远,其雄心之大,其手段之丰富确实让我心驰神往。

不管如何,一个商家能在某雪时段做出某些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过人的举动。

兴之所至,胡侃一二,希望能让您满意。当然,这仅仅是胡侃,不存在推敲和严谨一说。谢谢。


短刀客


真搞不清乔家是不是最有钱的晋商,估计再前三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