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有时候吃面越吃越饿?

用户9057429484646


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多年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形成的。

1.北方通常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主食以米饭为主。

2.做为一名南方人,我就感觉吃完面条以后,想再吃点米饭,以至于常常把剩下的汤汁泡着米饭吃才很满足。比如 在南方凉面、四川的担担面 我们基本都是把它当小吃而不是主食。

3.当我出差到北方,经常和北方的朋友一起交流,他们一年吃不到10斤米,他们一日三餐都是面食为主,米饭也会让他们感觉没有饱腹的满足感。

4.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面条,对于人体胃而言容易吸收,面条养胃就是这道理!




凯的美食轨迹


这问题问的好,吃面越吃越饿,这和地方、家庭个人饮食有很大关系,有些地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如山西等地。有些地方主食以大米为主,如南方,东北等地。但都不是绝对的事情,全国各地都有只爱吃面食或大米的。

这看似是一个问题,实际是两个问题,另一个潜在问题是“为什么有人吃米越吃越饿。”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下面和大米成分含量。

面粉也叫小麦粉,面粉中营养成分较多,像蛋白质、糖类、脂肪、铁、钙、钾、磷、镁等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还含有维生素E、核黄素、硫胺素、碳水化合物,都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面粉的营养成分很利人体健康,常吃面粉可以改善人脑细胞功能,增强记忆。

营养成分不同:面粉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大米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淀粉 。

2、效果不同:面粉的主要食用功效是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健脾厚肠。大米的主要食用功效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3、蛋白质含量不同:在蛋白质方面,虽然面的蛋白质数量比米中高些,但是其中蛋白质的质量却比米低。面中含有40%的醇溶蛋白,其中严重缺乏赖氨酸,米中醇溶蛋白含量低于20%,米蛋白的生物价值在常见谷类中较高。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通常情况下对小麦或者是面粉具有过敏情况的人群是不能够食用的。长期便秘者不宜过食面粉类食物会加重便秘,胃肠蠕动慢者也不宜过食精面粉,体质湿热者宜少食面条。

2、面粉的适用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偏食者尤其适合食用。

3、面粉的食用禁忌:面粉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并造成营养不良,病湿热者忌食面条。

大米和面粉含量不同,所以吃大米多的人,大米含的物质,身体饱和,吃面时,感觉吃不饱,吃了还饿。





一生美食


我们这边有句老话,叫做“面是软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吃面条的时候吃饱不是真饱了,隔一段时间又饿了,父母多借此让小孩子多吃点。那为什么面条有时候会越吃越饿呢,我认为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因为面条一般多含碱,胃酸与碱中和以后更容易经过肠道,胃排空快,所以饿的快。

二.面食一般都发酵过,稀释多孔,和胃液还有酶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好消化。

三.面条,尤其是精白面制作的面条,如果其它配料少,制作的细软,其中面条中主要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会很容易被身体的消化系统消化,迅速的分解释放葡萄糖入血,如果身体本身的代谢水平和血糖维稳水平有限,大脑中调控饱饿满足感的控制信号会紊乱,有时就会有越吃越饿的感觉。



水笔小徐


本人就是做面食小吃之类的,为什么面有时候会越吃越饿,而且很多人还说吃不饱,因为面汤汤水水的,而且还放了很多佐料,不像米饭一样实打实.面食相对适合坐办公室,还有年龄稍微偏大的.因为容易消化.小年轻就更喜欢炒的了.而且最好还能放点辣的.工地之类干重活的,最好配点饼.蒸饺,米糕之类,那么一餐下来,保准饱饱的.下面是本人自己做的各种汤面和糕点.分享给大家…











甬乐美食


如果将主食中的米饭用馒头或其他面食代替,总会感觉饿得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呢?

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可是由于面食经过了酵母的发酵。

酵母改变面食的结构,让面食内部充满蜂窝状,使其变得松软好吃。在酵母发酵过程中也增提高了面食的营养价值。

酵母本身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资料显示1kg酵母中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5kg猪肉、5kg大米。这样也导致了经发酵的面食营养高出了3-4倍。

不过,资料记载经过酵母发酵的面食,热量会降低,因为发酵过程中也会消耗碳水化合物。

此外,发酵后的面食更容易消化。一方面蜂窝状的内部结构,让面食在胃部时更容易呈糜状,易被肠道吸收。另一方面,酵母也具有助消化作用。

所以,同等体积的面食,比米饭热量要低,食用之后才会饿得快。

而如果比较面食、米饭谁的热量谁高。馒头的热量是221大卡/100g,而米饭是116大卡/100g,这样看来,馒头更容易导致长胖现象。


西安玻璃装饰


1、首先要了解一点,食物的吸收快慢和食物内的碳水化合物的“粒子大小”和“粒子间隔”有关,这两者称为碳水化合物粒子的物理特性。当碳水化合物的粒子大间隔紧,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就慢,反之,粒子小间隔松,被消化吸收的速度就快。

2、影响碳水化合物粒子的物理特性的最主要的就是加工方法,也就是加工的时长和加工次数,加工时间越长且次数越多,碳水化合物的粒子就会越小,间隔越松。

3、现在回到方便面的加工方法,让我们看一下方便面的制造过程,普通方便面首先要经过100度以上的蒸熟过程才成型,接着要再经过150度前后的油炸处理过程。

4、而在消费者食用前还要再烧一次,也就是说处理了三次,经过多次的热处理之后,碳水化合物的粒子当然会变小,间隔也变松,吃下肚消化吸收的速度也就比一般面食要快多了,这就是它不抵饱的原因。



春的梦


我是吹梦西洲,品尝人间滋味,不负韶华。很高兴为您分享我所知道的:

为什么有时候吃面会越吃越饿?首先,这种情况不多,但也有。

为什么吃面不容易饱腹甚至越吃越饿呢?因为面很容易消化,老一辈经常说:“不顶饥”。这点正好跟米饭不同,通常米饭更不容易消化,所以同样条件下同一个人,吃一碗米饭可能半天不觉得饿,但吃一碗面条,可能一个小时过后就饿了。对于大食量和消化代谢快的人来说,吃面越吃越饿,是有可能的。接下来我们具体再进一步分析:


面的营养成分,如下图:


为什么要看面的营养数据,因为这里面含有的物质跟“饿”相关。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饿”?就像一部轿车没有汽油了,那么它就跑不动了。我们饿了也跑不动。汽油对车而言,就像食物对人而言,都是提供“能量”的。简而言之,没有了“能量”,我们就没劲了,没劲儿了,就会感到疲惫和“饥饿”。

我们看一下专业的说法,参考:

从生理上讲,饥饿是来自整个身体的,饥饿感是体内的热量正在减少、下足的综合信号。人体内储存的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是相当少的,半天时间就会消耗光,此时必须补充食物,摄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维持体能。如果长时间下补充食物而又在下断消耗体能的话,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就会下降。大脑对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这时就会发出摄食的信号。在人的中枢神经中,有两根奇特的神经,一般称为“饱神经”和“饿神经”。

所以,除了物质营养表里所谓的“能量”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几类都是可以相互转化为能量,也就是我们高中生物里学到的“ATP”。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能量就是ATP,ATP可由糖类脂肪蛋白质最终转换。如果我们的食物里含有很多的糖、脂肪、或者蛋白质的话,那么这种食物经过我们的吸收就会有较多的ATP,就会有较多的能量,就不容易感到饥饿。

我们再来看一下米饭的营养成分物质表,如下图:


对比“面”的营养成分,米的热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类主要的“能量”提供物质都是比面要高的。脂肪作为代谢最后所消耗的物质能量,影响作用比碳水化合物和热量要小。什么意思?就是人体活动代谢会先消耗糖分和热量,只有这两样消耗完了,才会开始消耗脂肪。所以,我们一旦感觉到“饿”,基本就是糖和热量消耗完了,于是我们进食,于是脂肪被储存。在一个人一天的活动当中,这点脂肪量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还要考虑人体的对食物的吸收程度。

面团,经过发酵后不仅口感会大大提升,而且会有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为大多数面条中含有碱性成分,可以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虽然和米饭一样同属弱酸性食物,但碱性物质成分如钠钾的综合含量还是要高于米饭的。所以,面食也较米饭好吸收一些。

综合而言,面食较为好吸收,并且能量含量较低。所以,对于饭量大且身体代谢能量强的人来说,吃面比吃米饭,可能会“越吃越饿”。


我是吹梦西洲,期待与您一道品尝人间滋味。

吹梦西洲


面条🍜,米粉类的很耐饿啊!呵呵!



湘里的彼夏


为什么有时候吃面越吃越饿?

主要看是吃的那种面,有些面吃了不一会就饿了,这些面主要以汤面居多或者是意面之类,个人感觉如下三种吃了就容易饿。

1、日式乌冬面,面比较松软,看着量大,吃了坚持不久就饿了。

2、榨菜肉丝汤面,面不是很多,主要是吃点榨菜肉丝,喝点汤,吃了容易饿。

3、意面,单纯吃这个特别容易饿。

上面三种都是吃比较容易饿的面。

下面三种就是吃了不那么容易饿的面了。

1、肉臊子扯面,量大,面实在,吃了不同意饿。

2、四合一油泼扯面,量都特别多,面和的也硬,吃了不容易饿。

3、大盘鸡拌面,看见名字就知道量了,面也特备劲道,吃了可以顶一天。

总结:有时候吃面越吃越饿具体还要看吃的什么面。


孙大脸说美食


给你送一碗剪刀面去: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540, "file_sign": "6b5d86cdb78f436223f00659aa43121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