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临写九成宫二年多,怎么才能写得更好,请老师指教?

Yan_yu


看了您写的字,整体还是可以的,基本抓住了特点,一眼看得出是学欧阳询楷书。

若真要建议,勿怪直言[祈祷]第一,含墨量的控制要注意,欧阳询三十六法有云:凡作楷 墨欲乾,然不可太燥。意思是写楷书含墨量宜少为佳,但不可以太枯太燥!

第二,注意点画起收特点,如斜切角度之细微变化,转折力度感等。先要力求准确到位,对于笔画俯仰、顾盼、轻重等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第三,基本功有待提高。都知道欧楷是对基本功要求最为苛刻的,其用笔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字形端正中掺险绝之势。笔画多刚直少弯曲,要记住宁直勿曲,宁上勿下!

总而言之,要多对比,有空多研究书学理论,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方能有成!祝你日益精进![祈祷][玫瑰]











鸿影书法


从你这临写《九成宫》二年多的成果来看,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花的时间可能不少,收到的实际效果甚微。


主要问题:

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字形结构,不是很协调,单个字看起来都很别扭。打个比方,好比人,要么缺胳膊短腿,要么大头娃,要么没脖子,要么一腿长一腿短......总之看起来就不健康,更谈不上美。


以上图三个字为例,“则”字明显有些臃肿,“庭”字呢长得有点像“电线杆”,“醴”字右边下半身长歪了,瘸腿。


当前解决:

目前当务之急,建议先把字形结构学好,好比建房子,没有结构,房子就建不起来,至于笔画的修饰,那些细节可以稍后一些。

结构,最重要的是各部分的“比例“与”协调“。以上图为例,“应”字比例明显不对,上半部分应占主体,心字比较矮,不到高度的三分之一;

“灵”字,你写的“巫”字上半部分过小,则显得最后一横过长,不够协调,也是比例问题。

附习作完整图片如下: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友们有所参考作用。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书友很认真,但基本功还是不过关。我就分享我的一些体会,虽然写的不知道什么程度了,但确实不影响心得分享。

首先,要通读字帖,明白字贴的来由背景以及它的内容意思所在,这样你在思想深处有个情感的把握。

然后,楷书你先得过笔画关。比如说通篇看您的作品,很柔弱。每个字的点画都有待提高,不过结构还行。但是不是说单独练点画,我一直奉行在具体字中练习笔画,把相同部首的字多练习,多思考分析,多总结。

再次,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刚开始很慢,但是必须坚持,前面就是那样的,贵在坚持。

最后,练到一定程度,要和行书交叉练习。因为单独练习楷书,有一个和帖相似但呆滞的的瓶颈期,行书会解决呆滞问题。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时间的投入是不行的,有天赋也需要努力。再好的书法理论指导,没有大量时间的练习,也是没有用的。

书法无期,亦无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贵在坚持,好好努力吧!











袁文止戈


一是临帖,这是唯一的方法。要精临。但对初学小白来说,要先对笔画有一个认识的阶段。你的笔画不过关,可能是上来开始写字,基本功不扎实。可以采取写一写篆书线条,拉一拉直线,画一画蚊香,来锻炼一下。比如你的横基本上都没有过关。第二步开始临帖。每个字你最少要看到十个以上的点。复杂的字可能要看到50个,这叫认真。以束线穿针的态度临帖。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起收形态。所有的留白。字的形状。倚侧等等全部都要考虑。你这样写一张,基本上收效是很差的。写一个字,要研究比较,然后经过思考,分析领悟之后再写第二遍。但是为了防止写的恶心,写的自己看不出来啥了,马上就换不要凑数。也许一个字写个两三遍,你就满意了,就可以过。早日开始整帖第二遍,只有对字帖通盘领悟。才有可能明白。

临的基本有个型了,您着重再去发现,领悟,欧体的险绝,他和田楷的天地差别。

第三步,欧体要想学出自己非常非常难。学欧能够出来太难了。楷书之极则,没有变化的空间。将来怎么走?您自己斟酌。











本无斋


看了你的书写其实临摹还是很不错的,字的结构笔画还是挺到位的。但是给这位仁兄提点建议只是个人看法,还望不以为意啊!

其一,你习练了两年多,但是效果还是有些稚嫩,原因可能不要死读书或读死书。

其二,欧楷结体严谨,笔法硬朗,形势险峻,确实不容易掌握,但是博采众长的道理你也需要明白,放开眼界也许你更能领悟。

其三,如果你仅仅就是娱乐而已写成这样也挺好的。但想更上一层楼就得举一反三式的书写,当字帖没有的字也要能写出味道为上,慢慢尝试一下!




公正的点评人


是和你一样在学习欧体的,你已经写得很有欧味了[赞] 感觉一定要多练、常练,持之以恒,一定要练出心得,慢慢进步就在日积月累中,急不得。



耳東503


这位书友临帖比较认真,正在下苦功夫,自学没有捷径,只能一步步从临帖中慢慢前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下笨功夫总不会吃亏,看起来吃力不讨好,只要坚持不懈,传统功夫就会打得结实些。

这个过程形容为吃萝卜干饭,非常难坚持,真正从传统里进得去,又能从传统里出得来,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如果你在现有基础上,再坚持两年,用心临帖,书法应该会大进一步,因为你的点画笔法比较稳,点画的起承转合都有所体现,结体的稳定性和严谨性不够的问题将会随着临帖的深入会慢慢好起来。但是要写好书法是无止境的,真正吃透九成宫,不是临像就能解决的,需要融会贯通,需要化古为今,需要从传统中悟得书法精髓,进而化为自己的本事,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精通书法了。

一是要有信心,要自我鼓励,经常对比自己的临作,发现进步的地方,找到改进的问题。

二是要有定力,要坚持自己,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轻信他人的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和指点。

三要有眼力。眼下是书法流派多如繁星,各种形态千姿百态,而且一些书法人主张字要创新才有出息,写字和书法不是一回事。等等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容易让初学书法者迷失方向,我们千万不要受干扰。要多看书法史上的经典法帖,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不随波逐流,不受各种书风左右。先老老实实把字写端正,把心气理顺,自然能写好书法。


如石书艺


临摹书法,重要的是掌握所临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包括笔画、字体的结构、整个作品的章法等等。说到提高,最好多和原帖做对比,找出不足,多练习。


与原帖相比,就可以看出你临摹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你探讨一下:

从基本的笔画上说,你的临写一些字没有体现出欧体的特点,举几个字来说:

  • 比如你写的第一个字“刑”字的竖钩,写的就过于随意,没有了原帖的味道,同样的还有“则”字的竖钩等等;

  • 再比如“当”、“赏”、“冠”等字都有横折钩,感觉你临摹的时候观察不够仔细,没有表现出欧字特有的写法;

  • 还有像“清”字的三点水,“及”字、“之”字的捺笔,“德”字与“应”字下面的“心”等等,你写的都有些草率了,不是很讲究。

上面说到的问题,应该属于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之处是可以展示流派风韵、书家功底的地方,处理不好就会让人觉得作品缺少神采和功力。


从九成宫整体的章法布局上来说,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每个字四周的留白比较多,整体布局显得空灵通透,从容沉静。在临摹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看你的临摹,字与字之间太过紧密拥挤,而且这个距离忽大忽小,显得较为凌乱,就失去了欧体字布局的美感。


人们说欧阳询的字“法度森严”,除了在用笔上的规矩之外,他对字体结构的安排上也是十分考究的,比如说字的那一部分该收,哪一部分要放,仔细品味九成宫的字的结构安排是很有趣的事。

看“礼”字,右半部分笔画较多,左半部分的礻字旁就要写的低一些;这样结构之间有了对比,笔画多的部分显得舒展,笔画少的地方变得更紧凑,整个字就非常漂亮。你临写的“礼”没有考虑这些,结构就很松散了。


怎么把握结构的安排呢?字的结构并不是固定的--比如下面的“饮”字,这就是说需要有序的安排,有收有放、产生对比就好看了,而不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无序的去写。

人们说欧体字结构险峻,这也正是有意、有序地安排造成的。


广哥文化


和你一样,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希望对你有用:

(一)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笔势

有的习字者,与完一笔,停下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多加提升。



掌上麟游


首先可以肯定这位书友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有了欧楷的初型。问题①就是基本笔画起行收笔不过关。②没有欧体笔画的粗细变化。

③也没看到笔断意连。

④整个字的解体按排不准。

欧体楷书讲的是欹正(斜而正),笔画粗细折中,八方俱备,四面均停,字字充满险绝!

既然是临帖就要临出型似神似,认真读帖是很重要,写第一笔就要想到第二笔的起笔位置,收笔的指向。。。。这样结构就会把握的越来越越准确,再通过不断的临写逐个逐个逐个字的击破,开始要慢要准,做到详端细临,会更上一层楼的。个人水平有限,不对不准确的大家给予纠正![祈祷]祝各位书友学书愉快![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