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么劝一个炒股老亏还用信用卡借钱炒股的人停止炒股或少炒呢?


其实,我想告诉你,劝是真的没用的。

一个人如果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那么别人的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的。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包括这个你想要劝阻的对象,但是为什么接受却很不容易呢?

因为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

第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

第二,是把别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口袋;

前者成功了,那就叫老师;后者成功了,那就叫老板;

两者都成功的,叫老婆............

所以,你不是他的老婆,其实再怎么劝都是徒劳的!!反而如果你变本加厉的阻止,还会遭受到别人的白眼。

但如果你是他的老婆,那就好办了!

第一,把他的卡全部改密码,停掉;

第二,把他的交易账号秘密改掉;

第三,把他的炒股软件全部删掉;

第四,吓唬他,如果继续这样,就离婚;

第五,让他培养一个新的兴趣,比如打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在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股票之后,他自然而然会慢慢减少对于贷款炒股的依赖性。

当然了,这个前提也一定是建立在你是他老婆,并且家里你有主导权的情况下!!


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记得给个点赞和关注哦,谢谢!


琅琊榜首张大仙


用信用卡套现炒股的人,还真有。这样的人心态和技术都会出问题,赔钱是大概率的,你要劝他不要这样做,我觉得你可以劝,但是他很难听信你的话。

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股民,我奉劝大家,不要借钱炒股,不要贷款炒股,不要卖房炒股,也不要刷信用卡或者借高利贷炒股,这些都是错误的。如果你没有闲钱,那么就不要炒股。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是我们进入股市时候,经常看到或被提示的有一句话,既然有风险,那么拿信用卡套现的钱炒股,肯定存在无法偿还的情况。

本身,信用卡套现肯定是违规的,是不是违法我还真不清楚。用这钱去炒股,更是不允许的。即便是信用卡提现,这钱也是可以消费但是不允许做金融投资的。

大部分散户,进入股市,并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交易系统,亏多赚少,除非赶上大牛市行情,可能会才会有不错的收益。

但是A股市场2000年以来的近20年间,一直是牛短熊长,想在市场中长期稳定获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 也是为什么有一赚二平七亏损的说法。

即便是 有能力有经验的老股民,即便是收益还算不错的情况下,如果让他们去贷款或者卖房炒股,他们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操作的思路和执行力大打折扣,该坚决的时候犹豫,该思考的时候武断,从而导致出现错误的操作,最终造成了资金的大幅亏损。

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走极端,就用自己的闲置资金的一部分炒股,在你没有找到好的方法策略,在没有实现2-3年以上的稳定盈利的情况下,不要投入过多的资金。比较风险是存在的。

对于刷信用卡去炒股的人,是抱着发财的目的去的,不仅出发点不对,做法也是错误的。在这种心态下去炒股,很容易出问题的,我建议你多说说你的朋友,但是也要讲究方法和角度。


禅壹


一般透支信用卡炒股的分为两种人 。一种自以为交易技术还可以,能够在这个市场赚到钱。另外一种人是亏损太厉害的人 ,特别想扳回亏损。

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他们容易忽视股票市场概率属性,绝对的赢和绝对得输是不存在的。

这两种人,在股票市场已经算是病入膏肓,很难劝其离开。

当一个亏损严重的人,透支信用卡继续炒股,最后仍然面临的是一个亏完的问题。其实他们在股市赚了,也会继续留在股市,而不是知难而退。

过去,对于借钱炒股其实有不同的看法,多数是不赞成的。因为借钱炒股一旦被套了,无法得到长期持股待涨缓冲的周期,所以会面临不同的窘境,而迫使交易发生被动止损的可能性,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在行情发生上涨的时期,借钱炒股,或者利用配资加杠杆,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借钱炒股,或者利用配置加杠杆,是无可厚非的。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套牢的情况下,寻求资金的帮助,以便达到快速解套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借钱炒股也是合理的。

至于,怎么去劝一个炒股亏损严重的人早日离开股市?

我觉得釜底抽薪应该是一个上策额!

当信用卡透支还不上,借钱又借不到,没有投资的资本,股票市场就会自动清理出户,根本不用任何人去劝说。

许多离开市场的人,都是这样被动离开的,没有一个心甘情愿离开的。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


行走吧木头


我相信炒股有瘾,戒除股瘾和戒除烟瘾是一样的,都很难,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

炒股经常亏损其实对于普通股民来说是正常的,因为普通股民大多缺乏炒股专业知识,获得的股市资讯也相对滞后,更别说准确的内部消息,资金规模更是没有优势,多则几十万、少则几万块,所以在机构和游资等正规军面前就像一只只待宰的羔羊,最终成为他们收割的韭菜。

但是通过透支信用卡炒股不仅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也是非常危险的,通过透支信用卡炒股的股民可以说已经是杀红来了眼,在做最后一搏,这个时候人是非常不理性的,亏钱的概率更是大大增加,这个时候孤注一掷,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所以应该及时制止和纠正,明确告知其危险性,要求其及时悬崖勒马。

劝导其不炒股或者少炒股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分散精力法。这时候家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告知其沉迷炒股的危害,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他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下下棋、钓钓鱼、跑跑步都可以分散他对股市的注意力,在兴趣爱好上面花的时间多了,在股市上花的时间自然就少。同时在工作和事业上对他多加关注,鼓励其在工作中多做出成绩,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鼓励,支持他结交工作中的同事和事业上的友人,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多彩,彻底忘记股市或者不再痴迷也就水到渠成了。

劝导其不炒股或者少炒股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强制性方法。发动全家和亲戚朋友监督他,彻底断绝其经济来源,不要让他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明确告知其继续沉迷炒股的严重后果,让他自己思考并做出选择,我相信这时候大多数股民都会选择放弃炒股或者承诺少炒股,更是不敢再借信用卡资金炒股。

最后我相信每一个股民炒股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希望通过股市赚到钱,从而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让父母妻儿过上更好的日子,所以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多做交流沟通,最好是让他自己认识到沉迷股市的危害,主动去改变自己,过上正常生活。


天禅子炒股


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是好言相劝,对于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沉迷于借钱炒股的,要耐心得进行劝解。炒股其实有点像赌博,越输越想赢,总觉得自己可以翻盘,但往往越有这种想法的人投资越不容易成功。炒股的盈利目的性太强就不容易赚钱,就算赚到了钱,也很快会在下一次投资中亏损。这方面可以用数据说话,中国股市的散户里七成亏损、两成不亏不赚,只有一成能够赚到钱,大多沦为韭菜。

喜欢炒股想将其培养成为一个爱好不是问题,但前提是要把控好风险。在前期自身选股水平不强的前提下,借钱炒股是万万不能的。劝诫的时候要客观得让对方评价其目前的选股水平,同时辅以真实案例说明。2016年股市大跌前夕,不少专业投资者借了杠杆投入股市,最后亏完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心态崩掉的投资者里也有想不开的,毁了一个家庭。

股市投资不可有赌博心态,当一个人不断亏钱还要借钱进行炒股时,他的投资心态已经是不健康的了,只是为了赚到钱而投资,在判断投资标的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失误。那些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者都无法承受借钱炒股的亏损,一个普通投资者又如何可以全身而退。

再从家庭角度出发劝解,要投资者多想想家庭的收支和生活情况。股市投资者在赚到钱后往往会再投资,所以一家人的生活不会因为买股票赚了几万块而过上多好的生活,却会因为投资失败欠一屁股的债,让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活质量下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是不可以为了一己私利借钱进行投资的。

一方面劝解,另一方面要从实际情况上切断他借钱的来源。其一致电信用卡客服,如实告诉银行方面借钱者没有偿还的能力,要求核销信用卡或是拒绝其借钱情况。

其二告知其身边比较好的亲戚朋友,说明情况,万不可借钱给他;其三,在借钱炒股者失去理智,一心扑到股票市场上的时候,致电开户证券公司,以账户出现问题、密码泄露等理由让开户公司冻结其交易账户。让他失去借钱来源的同时,也失去交易的平台。

在没有分析能力的情况下借钱炒股,相当于借高利贷赌博,失败的后果不堪设想,作为家人和朋友,在劝诫的基础上要重拳出击,果断切断其借钱和交易渠道,不能等到亏本欠钱时才追悔莫及。


50计划


我也是一个股民,对于出现这种炒股老亏甚至还借信用卡炒股的人。我想劝他的办法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告诉他,你不是股神,你也做不了股神,要不然你也不会经常亏损。至少证明你炒股的方法有问题。

第二,炒股切记借钱炒股这么浅显的道理你都不懂,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极大不负责。如果常年亏损,负债炒股。碰上2020年这场疫情,连生活来源都成问题,那么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有没有考虑过家人的感受?

第三,如果没有在股市里持续赢利的能力,说明你的炒股技术和心出了问题。是不是该停下来,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交易模式,交易心态是否能在股市生存。如若不能,请放弃幻想,面对现实。选择重新开始。毕竟你的身后是你的家人和关心你的人。

最后,希望你能早日抛弃幻想,直面生活。知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湖北老邵


我觉得能劝他停止炒股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敢于借钱炒股的人,一定会有一定的原因。绝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做这种事。但这种事情,在吸毒、赌博的人群中,很常见。

说白了,他就是炒股上瘾,对于这种情况,几乎是劝不了的。除非自己头破血流,突然醒悟。你能够权一个吸毒、赌博的人停止吸毒、赌博吗?

炒股本来就容易上瘾,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做涨停板个股,就类似于赌博。产生类似赌博那种兴奋感、紧张快感。

另外一种,我觉得还有希望劝回来。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能够在市场盈利,但缺少本金。

这种人,至少没有失去理性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好好谈心,跟他商量好,这次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就退出,或者不要再大量的套现出来炒。

一般情况下,他应该会答应。


君且莫笑888


你劝不了的,必须他自己经历

针对在题主说的怎么劝一个炒股老亏还用信用卡借钱炒股的人停止炒股或少炒呢?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你根本劝不了,你需要让他们自己经历伤痛才会长记性。

叫不醒装睡的人

对于一个炒股老亏,还用信用卡借钱炒股的人,就是一种变相赌徒。你觉得你能劝得了那些赌博的人戒赌吗?对于其实我觉得炒股老亏,不知道退出的人,而且还变本加厉的人,更多是因为因为赌博看得严,不敢去参与赌博,就把自己的精力和中心,转移到炒股中。但是其本性没有改变,就指望炒股一夜暴富。凭借的就是一种赌徒心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还不想交学费。最后就是鸡飞蛋打,但是就是不知道收手。所以说,你没法劝他们不炒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股神,你不让他炒股,无非两个目的,一个就是嫉妒他炒股赚钱的能力,第二就是害怕他赚到钱超过你自己。所以你怎么权,和你都不在一个象限里面。

交给社会

其实那些信用卡借钱的人,只不过就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就是十个锅九个盖,辗转腾挪的手段而已。如果他一直亏钱,相信他用不了多久,就会感受到十个锅8个盖的时候,他就玩不转了。到时候银行给他信用卡降额或者封卡,他就知道其中的滋味了,当然也不排除他可能去借高利贷。毕竟有些人赌性上来,根本没有底线的。所以你也不要想着改变一个人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信社会会给他好好上一课的,很多人不被社会上课,是不会醒悟的,有的上了课还不会醒悟的。

最后总结:

炒股我觉得就是一个长得去台面的赌博而已,而且还有庄家割韭菜。所以我觉得有点理智的,就不要炒股涉足太深,小炒怡情,大炒上身,强炒灰飞烟灭。


张敬医


在股市中劝炒股的投资者离开股市,是不现实的。凡是进入到股市中来的投资者,往往再难离开。没有原因,100个人入市,或有99个人离不开这个市场。就算是短暂的离开,等到行情好转的时候,也会回到这个市场中来。

入市十几年来,不管是思考自身感受还是这些年见过的事情,结果都是一样,入市以后的人,再难离开。就算离开,未来还是会再入市,循环往复。并且,这么多年来见过太多太多投资者炒股失败,也被他们的家人劝,但终究是劝不动。

在我看来,如果你想去劝一个炒股的人停止炒股或者少炒,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式。因为,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他们想到的是发财、一夜暴富,是股票价格上涨以后的快感,是想通过市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在这种思维意识下,又如何劝得动呢?是劝不动的。

正确的方式是,让他理解股市、正确认识股市,知道其中的复杂性、多变性,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性以及理性。这看起来困难,实施起来也是极难,但度过了这个坎,也就能劝下来了。在于正确的引导。

通过众多交流投资者的经验来说,往往长久在股市中活跃的普通投资者,也是很厌倦自己的亏损。但,有碍于面子,根本不会承认。家里人越说,自己也就越向这个方向发展。题主不妨顺着他的意思,让他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

为什么呢?因为普通投资者天天在家里炒股,根本就看不到正规投资者是如何做投资的。他看不到,就会臆想、幻想,而那些幻想出来的事情,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你要让他看到真正的现实。

而哪里才有现实呢?就是要他从业证券工作,让他了解证券工作,而不是炒股。到了这个行业中来,起码有份工资,不至于天天炒股。工作忙碌起来了,自然而然对炒股也会懈怠。

等到有机会,他逐渐发现真正的股市投资不是炒股,而是一个极为复杂、持续的分析工作,他也就会逐渐的理性起来,而不过度投机。

要想他停止,就需要让他看清股市中的现实才行。你单一的跟他讲不要炒股,他是听不进去的,给需要方式方法的引导。


厚金说


1.基金公司基本上是一人或多人盯一只股票,后面还有风控团队和决策团队。个人炒股基本上就是一个业余的人和一群专业的人博弈。

2.基金公司做一直股票从测盘,试盘,建仓,做图(散户喜欢根据指标买股么,直接做给你们看),计算散户持仓均价。一支票从关注到最终出货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他们往往不是赢在出货,更多赢在政策的先知和建仓成本有多低。加上内幕交易,基金公司间的过仓……

3.你说听到的很多做票手法都是基金公司宣传骗散户的。比如追涨杀跌。你不追涨,基金公司那么多持仓怎么出?真打到跌停,马上就会接到证监会电话了。跌你不出,基金公司怎么低价收货?

很多操盘手不操盘的时候都不炒股,就算炒也只买很少,毕竟买了才会去关注。他们在盘面上光看盘口就知道那些单是基金的,哪些单是散户的人都不看好,小散不做价值投资,还借钱炒股。基金不赚这部分人的钱赚谁的钱呢?

所以,只有一句话,之所以会炒是还不知道天有多高,水有多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