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潼关县历史文化

商代隶定国,称桃林。周代为畿内地,录虢国(北虢),称“渭汭”。春秋时称桃林塞,隶晋。晋侯使詹嘉处暇守此防秦。战国,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前453)隶魏。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设宁秦县, 属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前202),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 东汉复名船司空县, 隶司隶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船司空县并入华阴,隶京兆尹。后经三国、魏、晋275年均属华阴县。北魏永熙三年(534),属定城县(治所在今公庄村北之定),隶华州华山郡。西魏时定城县并入敷西县,直至北周。


潼关县历史文化

隋开皇三年(583),属敷西县隶华州。大业三年(607)改隶京兆郡。五年(609)改敷西县为华阴县,潼关属之。唐垂拱元年(685),华阴县改称仙掌县,天授二年(691)分仙掌县东部(潼关)设潼津县,隶虢卅。圣历二年(699) 三月,改属太州(治所在今华县)。长安二年(702)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

神龙二年(706)复名华阴县,本县属之。 后经五代、宋、金、元约670余年,均属华阴县。明洪武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九年(1376),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明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说洪武三年设潼关卫)。永乐六年(1408),属中军都督府。


潼关县历史文化

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关卫,五年(1727),设潼关县。乾隆十三年(1748) 改设潼关厅,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二年(1913)废厅,设潼关县,属陕西省关中道。二十二年(1933), 属陕西省。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大荔 县)。三十六年(1947)属陕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华县),直至解放。


潼关县历史文化

1949年5月29日潼关解放,本县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甘宁边区政府。1950年5月,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后,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本县与渭南县合并后,设潼关人民公社, 属渭南县,隶陕西省人民政府。1961年8月15日恢复潼关县制,属渭南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渭南地区行政公署),隶陕西省人民政府,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