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雲上課”能否推動珠海教育服務均等化?

<table> “雲上課”能否推動珠海教育服務均等化?

珠海初一學生在家裡通過電腦上數學課。南方日報記者 錢文攀 攝

/<table><table> “雲上課”能否推動珠海教育服務均等化?

掃碼免費觀看珠海網課

/<table>

“今天這堂課請同學們繼續跟隨胡老師步伐,擷取思維之光,領略數學之美,奔赴數學的詩與遠方。”3月2日,珠海市紫荊中學初一數學老師胡海英用詩一般的語言開啟新一週數學網課,為雲端上近兩萬名學子講授《數軸上的動點問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網課為主的線上教育從邊緣地帶走向中心位置,併成為學校“不得不用”的教學手段。目前,全市30多萬名中小學生和在珠高校學生均通過互聯網接受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不止創新了教育模式,也無意中改變了珠海教育格局。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兩萬名學生接受同一位老師授課,看似是疫情期間的非常之舉,實則也讓教育服務均等化迎來一次特殊的實踐,為推動珠海教育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諸多探索。

●南方日報記者 冉小平

學校▶▶差異化路線開展線上教育

3月2日起,全省中小學校開展線上教育,學生不返校。珠海先行實施。2月10日,全市高三年級率先開展網絡教學。2月17日,普通中小學其他年級也鋪開網絡教學。3月2日,北理珠、北師大珠海分校等在珠高校開展網絡教學。

具體實施上珠海走差異化路線。高中以學校年級為單位組建網課備課組,形成“一校一策”,每位老師分章節上課,高三更是以行政班方式上網課,“授課老師不變,同學不變”;小學、初中則以行政區實施“一區一策”,由各區教育局在全區範圍內統籌安排網課,除初三外推行“大班制”教學。

“各學齡段的要求不同,組織方式固然有所差異。”珠海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學、初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強調均衡發展,學生在學業方面的個體差異性不太大,以區為基礎能很好兼顧;高中階段學生學科學習能力分層較大,“都聽珠海一中的課顯然不合適,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授課方式也有差異。香洲區採取直播方式授課,為每個年級設一個教學直播點,主講老師根據課程表安排到直播點講課。主講老師則從各年級各學科任課教師中挑選一位名師擔當。不管你是公辦校學生還是民辦校學生,也不管是文園中學學生還是灣仔中學學生,只要年級相同,主講老師就是同一人。

“實行區級統籌,能夠集中力量辦事。”香洲區教育局局長朱秀湖介紹,網絡教學屬於一種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學校、老師都處於探索階段。學校承擔網絡教學直播工作,其資源有限,組織實施難度大,最後可能出現學校、老師累得夠嗆、整體教學質量不高、各方都不滿意的情況。

金灣區和斗門區則採取錄播方式授課。老師上課內容提前錄製好,按照課程表準時上傳到各類平臺供學生收看。斗門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裝備室主任黃耀忠認為,錄播課都是經過字斟句酌,反覆打磨後形成的,力求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學資源。

“優秀老師在線授課,且內容主要針對增強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而設定。”香洲區香華實驗學校校長楊幹表示授課整體質量上乘。香洲區夏灣小學校長範雲也持同樣觀點,目前在線課堂主要以複習和學科主題開展,學生整體感覺比較有趣。

家長▶▶擔憂網課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單以香洲區網課為例,該區課程供香洲區、橫琴新區、高新區和萬山區共計17多萬名學生收聽收看,相當於平均每堂課有近兩萬名學生聽課。

“一個班就是30個學生,一堂課下來,也有‘吃不飽’和‘吃撐了’的學生,何況兩萬人同上一堂課?”兩萬人同時聽老師講課引發部分家長的擔憂。如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成了另一堂“新課”。

“常用方式是佈置作業鞏固課上知識。”範雲介紹,學科教師按要求必須隨堂聽課,在瞭解主講教師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後,再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佈置課後作業,之後就作業反饋情況和家長的反饋進行課後查漏補缺。

“線上答疑已成常態。”楊幹說,香華實驗學校每一個班級都組建有家長微信群,班上所有科任教師都在其中。老師在聽課期間和約定的學科輔導時間上線,學生、家長隨時可提問。

居家學習與在校學習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學校有老師幫看著,家裡上課更多靠學生自覺。”金灣區某小學王老師反映,單就課後作業而言,需要家長監督完成,並上傳給老師。實際運行中,作業完成質量差的學生多數存在家長監督缺失的情況。

“好的學習效果需要家校共同保障。”楊幹建議,小學階段好些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需要傾注更多精力陪伴孩子學習。

網課究竟該以複習舊知識為主,還是以新課為主,不同群體也有不同聲音。考慮到義務教育公平為先,目前初二及其以下網課以學科知識複習為主。有家長擔心不上新課孩子入學後可能跟不上。

“疫情如果持續下去,不上新課是否現實?不上新課,家長、學生對在線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否會遞減?這些都是問題。”朱秀湖表示,香洲區教育局下一步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大多數學生、家長的想法。

探索▶▶教育信息化技術有待改善

珠海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一直存在。每年市“兩會”上,“東強西弱”的教育格局都會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珠海東西部地區教育差距主要體現在小學、初中階段,高中階段經過近些年努力,加之中考選拔性考試的調節作用,東西部差距有所弱化。

與此同時,同一區域內也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即便同屬香洲區,在市民眼裡也有優質學校與普通學校之分,這也是導致“學區房”熱度不降的重要因素。

如雨後春筍的在線教育熱潮,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格局。不論公辦還是民辦校的學生,只要具備網絡條件,都能聽到所在區名師上的優質課。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可學習市外、省外名師課程。

“上課兩週多來,峰值最高時突破了130萬人,持續上課人數穩定在60萬人以上。”朱秀湖介紹,香洲網課除滿足自身需要外,還輻射到區外、市外和省外,包括湖北、甘肅、雲南、重慶、四川等地的部分中小學生們也加入其中。“湖北荊州洪湖市、甘肅平涼等地教育部門專門發文讓學生看香洲網課”。

斗門區家長王斌是香洲網課的“忠實粉絲”。每天孩子在家先上學校老師的課程,課後他再帶孩子回看香洲老師的課程,起到二次鞏固提高的作用。“有時太忙顧不上,孩子也沒那耐心,就把老師佈置的習題抄來做,看孩子知識鞏固程度”。

“香洲網課實現了優秀師資共享,名師課堂的價值得到了更好體現。”在楊幹看來,經過這些年發展,香洲教育領域公共資源均等化基本實現,校與校間差別可能更多是生源不均。

不過,從事教育職業的家長李娟認為,目前線上課堂並非無懈可擊。她認為現在老師上的主題都是任課老師根據自身興趣選擇的,主題間沒有關聯性和遞進性。她建議主題內容應該序列化,建立起有機聯繫的課程群,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度學習。

技術難題也有待改善。目前大多數網課都是老師屏中講,學生屏前聽,雙方沒有交流互動。香洲區雖有所嘗試,但也只能與三名學生互動。“如果能夠實現多人視頻互動的話,網課作用會更加明顯。”楊幹說。

“線上教育對推動教育公共資源均等化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長林表示,珠海教育以推動教育信息化為抓手推進教育現代化,近些年取得了一些實質性成效,這次網課便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體現。

袁長林介紹,各區都有開展網課學習,初期效果不錯。香洲和斗門的網課還被廣東省教育廳納入“粵課堂”線上教育,供全省小學階段學生學習。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長林:

網課要發揮家庭教育作用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珠海約30萬名普通中小學生均以網課方式接受教育,電視媒體、IPTV數字電視、電腦、手機等渠道提供的網課服務累計點擊量約為170萬,基本實現全市學生100%全覆蓋。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長林表示,珠海網課精彩紛呈,學生熱情較高,大部分學校參與度在70%—80%之間,部分學校達到了95%以上,深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因網課等線上教育仍屬新生事物,珠海仍處於探索階段。從2月10日開始上網課起,在近1個月的運行中,袁長林認為珠海網課還需在五個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需要積極落實“五育並舉”。線下教育在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已有成熟經驗,但在線上教育這塊仍需探索,需要綜合考慮線上教育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做到學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兼顧,科學安排線上教育內容,尤其要加強德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減少學科知識學習時間,讓學生在行為、認知和情感上獲得多重收穫。

二是需要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居家學習的兩大保障。居家學習管理學生學習的責任主體與管理方式會發生重要變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作用相互易位,家庭在這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來看,仍有好些家長把教育的職責寄託在學校和教師身上。

三是需要轉變在線教育方式。學校將線下教育照搬照套至線上教育的現象依然存在。珠海需要繼續積極探索直播、錄播、網絡資源推送等綜合方式的線上教育;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探索任務式、問題式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是需要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線上教育實施以來,由於種種困難,教育教學的重心偏向於學校、教師,也就是側重於“教”的一方。隨著線上教育逐步走上正軌,線上教育要由重“教”向重“學”轉變,服務居家學習轉變。

五是挖掘班會課價值。班會課是落實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和責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藉助網絡班會課引導學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弘揚社會美德,增強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