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虛假“疫情概念股”強蹭熱點,露頭就該嚴打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周琳、潘清)3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虛假“疫情概念股”強蹭熱點,露頭就該嚴打》的評論。

3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對海南海藥及公司董秘通報批評。海南海藥曾公告成功開發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輕鬆收穫漲停板,但公告卻未對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權利義務等重要信息進行披露。

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博瑞醫藥發出監管關注函,並對公司時任董秘通報批評。博瑞醫藥曾宣稱成功仿製開發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公司已批量生產出原料藥,相關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但實際情況是,公告所稱的“批量生產”實為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且公司尚未取得藥監部門批准,也未取得專利權人授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眾多上市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助力戰“疫”。然而,有少數上市公司將疫情視為商機,藉機炒作,試圖吸引眼球,推升股價。如今監管部門“點名”通報,正是對此種不正之風的正告:疫情之下,絕不容“蹭熱點”!

研究發現,一些所謂“疫情概念股”的套路並不複雜。一般先與口罩、疫苗、藥物、消毒劑等熱點概念“沾邊”,或模稜兩可,或誇大其詞,讓股價“飛一會兒”。待質疑聲起,再進行澄清或強調風險……

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極易成為證券交易中的“干擾素”,誤導投資者判斷,甚至可能為不當市值管理、內幕交易等不法行為提供便利。更大的危害是,這些上市公司“率先”宣佈已研發出相關藥物,可能讓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放棄科研攻關,對戰“疫”大局不利。

近期,鵬鷂環保、正業科技、田中精機、永太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神操作”,已引起監管部門的警覺。尤其3月1日開始,中國資本市場正式步入“新證券法”時代,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相關監管更嚴格,違規信披也將付出遠高於以往的沉重代價。

疫情期間“蹭熱點”的上市公司被“點名”,得到了輿論點贊。人們期待監管部門繼續合理運用監管工具箱,迅速反應、及時問詢、強化監管,形成信息披露監管、交易監控與現場檢查的監管閉環。

“點名”對其他上市公司也有警示作用。自願披露不是“自由披露”,任何公司都必須為自己的公開言論負責。除了公告,微信公眾號、微博、互動平臺等交流渠道也並非“法外之地”,同樣需要謹言慎行。對於公眾投資者而言,面對資本市場的海量信息,則需擦亮雙眼、仔細辨別,以免“上錯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