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蹭“抗疫藥”熱點,這家公司遭監管批評,或遭投資者鉅額索賠

新冠病毒爆發以來,A股相關概念的上市公司收穫了不小的漲幅。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就是在科創板掛牌的博瑞醫藥。

不過3月1日晚間,上交所連開兩張罰單,對博瑞醫藥予以監管關注,並對其董秘予以通報批評。

強蹭“抗疫藥”熱點,這家公司遭監管批評,或遭投資者鉅額索賠

強蹭“抗疫藥”熱點,這家公司遭監管批評,或遭投資者鉅額索賠

根據上交所的表述,博瑞醫藥信息披露不清晰、不準確,涉及問題是該公司上月發佈的一條“特大喜訊”。

公司市值3天暴漲120億

2月11日晚間,博瑞醫藥發佈《關於抗病毒藥物研製取得進展的公告》稱,公司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

公告一發布,即受到受到市場及媒體廣泛關注,這是因為有研究發現,瑞德西韋(remdesivir)對治療新冠肺炎具有潛力。

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公司正在研發中的一種試驗性的抗病毒藥物,已經顯示出一些對抗其他導致SARS和MERS的冠狀病毒的希望。目前正在中國面向新冠肺炎病人展開臨床三期試驗。

2月12日午間,博瑞醫藥時任董秘王徵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又稱,公司研發生產的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不是實驗室的那種樣品,而是可以批量生產”。

資本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2月12日、13日,該股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一字漲停(科創板漲跌停幅度為±20%),2月14日盤中繼續衝高至漲停板附近。與消息發佈前相比,3個交易日累計最大漲幅達到66.66%,市值暴增118.7億元。

強蹭“抗疫藥”熱點,這家公司遭監管批評,或遭投資者鉅額索賠

顯而易見,經過媒體的廣泛宣傳、轉載,博瑞醫藥從公告及董秘的表述中受益匪淺。

上交所揭穿“碰瓷”行為

上交所經核實,博瑞醫藥公告中所稱的“批量生產”,實際上是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公司尚未取得藥監部門批准,也未取得專利權人授權,不具備進行藥物商業化批量生產的應有資質。

沒有經過藥監部門的審核和批准,但公司卻聲稱已經批量生產了,這顯然是誤導性陳述。沒有任何一家藥企敢在沒有通過審批的情況下批量生產藥物,否則生產出來的藥物誰敢用?博瑞醫藥不可能不懂得這個道理,但公司卻通過法定信息披露宣佈已經批量生產了,這不僅是誤導投資公眾,還屬於嚴重的信息披露違規。

而博瑞醫藥在上述公告發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在研藥物不具有專利權,未經授權仿製不違法。

即便不違法,更關鍵的問題是,雖然吉利德公開了瑞德西韋的分子結構,但製藥的工藝技術相當複雜。博瑞醫藥完全靠自己的研究去仿製瑞德西韋,生產工藝技術不同,生產出來的藥品也不會完全一樣,這其實就相當於一種新藥。新藥的試驗必須從頭開始,沒有任何醫療機構敢把它當成是瑞德西韋直接跳到三期臨床試驗。

上交所還指出,“批量生產”並非醫藥行業專用術語,而是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廣泛使用的用語,通常易被理解為規模化、商業化生產。公司時任董秘王徵野在接受媒體採訪中稱相關藥品“不是實驗室的那種樣品,而是可以批量生產”,進一步混淆了試驗性生產與商業化生產,且被媒體廣泛轉載、傳播,擴大了可能造成的市場影響。

機構借公告拋售4億多

上交所的監管關注函發佈後,博瑞醫藥3月2日跌停價開盤,此後雖有所反彈,截至收盤仍下跌了14.67%,成為當天A股跌幅最大的一隻個股。

盤後成交回報顯示,買賣金額最大的5個交易席位,各有3家機構席位。機構賣出金額,遠大於買入金額。其中一家機構拋售7394.39萬元。

強蹭“抗疫藥”熱點,這家公司遭監管批評,或遭投資者鉅額索賠

再往前看。自2月12日以來,博瑞醫藥先後7次登上交易所龍虎榜。截至3月2日,先後有15個機構席位合計賣出47671.22萬元,5個機構席位合計買入6105.73萬元,機構席位淨賣出高達41565.49萬元。

而在這7個交易日中,博瑞醫藥累計成交了41.56億元,機構席位淨賣出正好佔了10%。

那麼剩下的90%成交,是誰在接盤?除了遊資以外,就是散戶了。

如果從兩個一字板(普通散戶買不到)之後算起,2月14日至3月2日,博瑞醫藥股價累計下跌了14.90%。

與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判斷能力相比,散戶投資者顯然還差得很遠,對於公司發佈的信息缺乏常識判斷,從而成為股價下跌的買單者。

另據財聯社最新報道,上海某律師事務所已啟動博瑞醫藥投資者索賠預登記。2月12日至3月1日期間買入博瑞醫藥股票,3月2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的受損投資者,可提前辦理索賠預登記。一旦證監會認定公司或相關責任人的證券欺詐行為成立,並做出正式行政處罰決定,投資者可委託律師提起索賠訴訟。

該案或將成為科創板設立以來,以及新《證券法》實施後的第—起證券欺詐民事賠償案。

強蹭“抗疫藥”熱點,這家公司遭監管批評,或遭投資者鉅額索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