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眼科医生也要负责抗击疫情,难道不是呼吸道方面的医生负责吗?不是学医学的,求科普?

韩泽秀


治疗基础病对控制疫情相当重要,突发数量暴增,医护人员显得出不够,所以,只要是医生,都是救命的希望。


昔日的港湾


因为疫情需要,因为他是医生…

转发一个口腔科医生的文,也许会有答案。

疫情:我参加,我感受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在新家看春晚,按理说应该很温馨,但是随着武汉疫情的发展及84岁的钟南山院士出征我第一次提心吊胆的看完春晚。

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居住的地方也开始封小区,设卡口,我院也紧张有序的开始了防控:快速成立防控小组,口腔科疫情期间停诊,医院大门口设立预检室,发热门诊成立等等。我被第二批按排到发热门诊值班,刚看到通知时我害怕作为口腔医生的我担当不起如此大任,所以在接受培训时我早点去学习,看着陆续到来的都是大内科主任,大外科骨科中上层医生,我的心又开始七上八下的,害怕耽误了病人的病情,于是会后又不停的问传染科孙主任注意事项,孙主任耐心解答后又给与鼓励。

我第二批第一个被按排进入夜班,凌晨四点,急诊电话铃声响起,另一端传来了简单的话语:急诊室,发热病人,会诊。我全副武装,帽子,护目镜,口罩,手套,隔离衣,隔离裤,鞋套,护士妹妹帮我仔细的再次检查穿戴是否合格后送我出门。我的隔离衣穿的有点紧成了一步裙,走路有点受限,但是我仍然小步快速的到达急诊室,护目镜由于空气冷热交换形成雾状,就靠右眼的右上方一小片视野,更不敢大喘气,镜框紧紧的压在两眼眶上,我左耳最近长了一个结子,胀痛,带着手套的手都不能挠一下,强忍着。由此想起了在电视里看到记者在采访一位参加武汉疫情的姐妹,提起她的家人时她拒绝了,她说:她不能哭,一哭护目镜就花了,看不到东西,又由于物资紧缺摘下来就不能用了。疫情把她哭的权力都剥夺了。作为一个女人,又想到我们的吹哨人李文亮的妻子,身怀六甲,待她分娩之时,分娩之痛向谁说,月子之苦向谁诉,孩子的喜悦与谁分享,两个孩子的担子又怎么担!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就缺失了父亲,我想他出生时的哭声应该是响亮的!午睡醒来拿起手机,又看到朋友圈里一条信息:痛心!推迟婚礼上一线的29岁的彭银华医生,走了·······风华正茂的年龄,大婚未成,他走了······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表浅看到他们汗水湿透的衣衫,脸上的压痕,疲惫的身影,昨晚的夜班我打心底里感受到他们的不易,逆行者,英雄,烈士用在他们身上不足以。


明珠一颗


武汉哪有那么多呼吸科医生。我记得半个月前看一个武汉医生写得值夜班日记,他们两个医生看着30个确诊患者。一个妇产科,一个肿瘤科。

什么科室都正常的很。

当然,估计很多人会像我这样想,病人能得到什么程度的治疗??

好歹在医院啊,起码能保证吸氧,总比家里强


系统别打扰了昵称有了


在一月份下旬的武汉,医疗体系近乎崩溃,上至院长,下至门诊护士,只要没倒下的就都冲上前线了。武汉超过三千医护感染,很多院长主任专家,未必是急诊科发热门诊的,病情初期时,很多肺炎患者到医院看的是别的病,比如李文亮和他的主任是给一个82岁看青光眼的新冠肺炎婆婆中的招。看眼睛需要离得很近,细细观察。结果,梅主任和李文亮都被感染,熬了一个多月,还是都走了。这时的眼科也是一线。致敬[祈祷]武汉市中心医院,此次医护团队倒下最多最惨烈的医院,已经走了三位,其中两位主任,还有几位院领导和主任至今仍在抢救中。超过200位医护人员感染。这是离华南最最近的三甲大医院。[祈祷][祈祷][祈祷]


咖啡不要糖


眼科医生负责抗击疫情,原因如下:

一、患者自身或知情或不知情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下,眼睛不适,按照专业应该看眼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距离很近,如果病人没戴口罩,医生防护不规范,很容易传染。所以眼科医生也有可能接触新冠肺炎患者。

二、新冠肺炎患者较多时,医院医生人手不足,需要统一调度。武汉市中心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较近,很多患者都到该院看病,特别是早期没有意识到病情的高传染性和危险性,导致整个医院病人较多,所以医院要统一调度医生,在这种情况下眼科医生也可能到一线。

三、医生人手不足的原因有几条。

1、病人多,医生人手不足

2、新冠肺炎是乙类传染病,一个班的医生轮岗时需要隔离14天,没事时才能进入下一个岗,这样就导致人手相对不足。

3、因为早期对疾病认识不足,医护人员有感染,所以医生人手不足。

四、因为病人较多,医院有可能停掉一部分专业,重新调度医生。比如我们医院疫情期间停过五官科门诊,仅留急诊,其他人员院内统一调度。在这种情况下,眼科医生就有可能充实到抗新冠肺炎一线。

综上几点,眼科医生上一线是很正常的。特殊时期,所有的医生都有可能上一线。


倚清风眠


如果你熟悉医院的人员结构,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眼科医生也会上一线。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工作人员的职业结构,大致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和行政后勤三大类。

1、行政后勤类人员(有医生兼职),包括各类领导、党政系统(宣传部、组织部等)、行政系统(院办公室、人事、财务、医务、医保、药事、护理、教学、科研等)、车队、保安、总务、食堂等等,这些人不会上一线;

2、医技类人员,包括影像科、药剂科、检验科、超声诊断科、放射科、心电图室、手术室、病理科、放疗科、输血科、物理诊断科、核医学科、理疗科(康复科)、内窥镜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等等,这些人可能有部分人会上一线;

3、医生护士类人员,有急诊科、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或肾病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等等。这些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是上一线的主力部队。

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大约占到医院总人数的一半多,而分到每个科室的人并不是很多,医生和护士加起来也就几十个人。但是他们各有分工,各有所长,比如内科医生护士对外科的事并不熟悉,妇产科医生护士对眼科的事并不熟悉等等。

那么为什么武汉眼科医生还要去干他不熟悉的呼吸科的事呢?

请记住,这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新冠病毒突然袭来,人传人,病人不断增加。每个医院呼吸科也就一百多张床,几十个医护人员,资源是有限的。刚靠呼吸科的医护人员显然不能接收这么多的病人,于是向外扩展,内科医护人员全上,然而病人越来越多,整个医院都被改造成了传染病医院,自然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就都成了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就不会分内科外科急诊科甚至眼科医生了,这就是为什么眼科医生也需要上一线的原因了。

这次武汉疫情来的突然、来的凶猛,没有任何准备。早期的武汉病人多床位少,病人只能自行回家隔离,又因为没有明确是否人传人,医护人员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于是1000多医护人员被感染。一个月的时间几万病人,武汉根本没有那么多呼吸科医生,把武汉所有的医生都用上也不够,于是中央紧急从全国调用医生护士,最终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生护士高达4万多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战争就是这样,正规军打光了,预备队顶上,后勤部队、炊事员上战场也是常有的事。

最著名,也是最危险的战斗就是1929年毛泽东持枪上战场的大柏地战斗。

1929年大年初一,红4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毛泽东在大柏地布下口袋,与国民党军刘士毅部追敌一决死战。战斗中,红军子弹少,火力薄弱,逐渐出现僵持局面。最后毛泽东挥枪亲率警卫排冲上战场。这次战斗十分惨烈,也是毛泽东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持枪冲锋。

毛泽东主席对此战无限感慨,多年以后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绿草如风


呼吸科医生太有限了。

不仅眼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外科,妇科,都可以上前线,而且责无旁贷。医学是相同的,新的疾病都是新手,但是,只要治疗方案和指南确定,其它科室医生很容易上手,完全可以负责治疗普通病人。

如果是重症患者,那就必须是呼吸科,ICU医生,急诊医生。



卓智哥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通过呼吸道传染,主要的靶器官是肺,威胁生命的也主要是肺部实变,呼吸衰竭。

面对这样的疾病,相对应的专业是感染科、传染科、呼吸内科、ICU(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

相关辅助科室,麻醉科、手术室、急诊科

但专业科室的人员总是很有限,尤其是在武汉重灾区,面对如此庞大的病人群体。

作为一名医生,都会取得医师资格证,本科阶段基本上都是全覆盖的学习,分专业也只是工作以后的事情, 所以其他科室医生都是有理论基础的,只是更加精通于自己的专业科室。

面对医生不足,医院肯定要动员这些医生加入诊治队伍,当然也会包括眼科医生。

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没有特殊治疗方法,对于医生的专业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

还有就是很多医生是在给患者看普通病的时候被传染的。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医院,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一直是停诊的,因为这些科室风险最大。

他们都是和平年代为了民众健康而牺牲的勇士,向他们致敬!



麻醉医生走钢丝


因为呼吸科医生倒下 重症科医生顶上 重症科医生倒下 内科别的专业医生顶上 内科医生倒下外科医生顶上 外科医生倒下眼科五官科妇科顶上 在职的倒下 退休的顶上.......他们都是英雄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得顶上 硬是拖到全国援军的到来 钟南山院士说的一点不错 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 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武汉医护更是英雄中的英雄


郁闷哒阿玛


虽然术业有专攻,但大道千条殊途同归,尤其是在医护行业,虽然每个医生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执行的标准以及临床经验、防范意识却是相通的,所以抗击疫情,在呼吸道方面的医生紧缺时,其他科室的医生必然也要参与进去的。

虽然我也不是医生,但有些道理还是知晓一些的。就拿这次的新冠肺炎来说,它只是单一性质的病毒,它的传播特性、传播方式、途径都是尤其特点的。只要掌握了它的资料之后,抗击起来只是一个过程。那么也就是说,只要大家了解并熟悉了这些,防护起来就只走一个规范化流程而已,但基于普通人与专业的医生、医护人员对于疫情、病毒防范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在专业的呼吸道医生人手不足时,必然要抽调其他科室的医生来帮忙,并不仅仅是眼科医生,其他科室也派出了医生支援。这里不得不说这些医生真的很伟大,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当中去。

不过有一点还是要强调一下的,人体粘膜分很多种,包括口腔黏膜,眼睑黏膜,鼻黏膜,尿道黏膜等,而这次的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都是侵入人体的粘膜器官,然后再攻击人的肺部,外国人还说新冠病毒攻击男性的生殖器官,也不知道真假。

而且,我们从网络上、电视上的一些疫情资料也能看出,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皮肤、五官等,所以眼科医生对抗击疫情的作用也是很巨大的。

所以,呼吸道方面的医生负责抗击疫情,而眼科的医生也肯定要参与进去,因为有些疑似病例很可能是通过眼睑黏膜感染的,如果有眼科医生的介入,很可能对鉴别病毒的感染途径、渠道、方式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分析,我也不是从医人员,只是在疫情面前,这些冲在第一线的医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换做是我,我还真不一定有勇气去,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