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醫護人員、媒體人、志願者……今天,發佈會的主角是他們!

3月4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溫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5場新聞發佈會。

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是一群特殊的新聞發佈人,他們是默默奉獻、團結奮鬥,為戰勝疫情做出突出貢獻的一線工作人員的代表。

他們分別是溫州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市中心醫院院感科科長陳身賢,溫州市中心醫院南白象院區(溫州市第六人醫院)感染科臨床一線護士王阿靜,鹿城區松臺街道菱藕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翁冠敏,鹿城區融媒體中心編輯部副主任黃宇慧,以及溫州徵遠軍創青年突擊隊隊長張存鬧。一起來聽他們分享的一線戰“疫”故事。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一個也不能掉隊”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陳身賢

首批援鄂醫療隊溫州領隊、

我是溫州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領隊,市中心醫院院感科科長陳身賢,也是一名火線入黨的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2020年春節之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撲面而來,嚴重威脅著全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漢人民更是面臨著重大病毒感染的風險,當地的疫情情況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時間就是生命!最快的速度遴選優秀骨幹,最短的時間集結最迅速的出征,浙江大地的醫務工作者吹響了馳援武漢的“集結號”。

正月初一,溫州第一批援漢醫療隊逆行武漢,截至今日,我和我的團隊已經奮鬥了39天,目前我們所在的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接管武漢市第四人民醫院(普愛院區)18樓、19樓、20樓三個隔離病區,共110張床位。溫州醫療隊由6名醫師、12名護士、1名感控人員組成,分別分配在這三個隔離病區。至今共收治患者235人,其中重症、危重患者180人,累計出院150人。

溫州醫療隊接管後,隊員們均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我們團隊裡的6位醫師分別來自呼吸與危重症學科、感染科、ICU。比如盧明芹主任這次是19樓隔離病區的科主任,一到武漢第四人民醫院(普愛院區)後,他快速掌握科室的管理工作,整理制定相對科學的工作流程,帶領大家克服各種困難。為了搶救病人,經常不分晝夜、廢寢忘食,把一個個危重症患者從死亡線搶回來。大家的專業與敬業深得患者及家屬好評。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陳身賢在隔離病區(左一)

12名護士大多來自呼吸與危重學科、ICU。溫附一的鄭秀雲護士長、溫附二的胡丹紅護士、溫州市中心醫院的胡珍珍護士長,她們把溫州的優質護理經驗帶入隔離病房。隔離病房裡最苦最累的就是護理人員,她們“全副武裝”在病房裡要整整呆四小時,付出了遠超以往工作的體能和護理工作範疇的體力。除了護理日常工作外,還要負責病人的吃喝拉撒。四小時下來,衣服全都溼透了,雖然看不清她們的容貌,但護目鏡背後那一雙雙天使般的眼睛格外有神。

而我在團隊裡,除了是溫州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領隊,同時還是一名感控人員,到達武漢後,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在第一時間去醫院查看現場、規劃方案。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反覆叮囑隊友們,做好防護工作,每一個人從手套怎麼戴到口罩怎麼取,所有細節都嚴格要求,確保“人人過關”。所以,“零感染,打勝仗”是溫州醫療隊的口號,也是我們院感人的職責。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儘自己所能,把這支隊伍完完整整、平平安安地帶回溫州,“一個也不能掉隊”。

“穿上防護服,我們就是白衣戰士”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王阿靜

感染科臨床一線護

我是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醫務人員,也是隔離病房臨時黨支部的組織委員。

1月17日,溫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也是浙江第一例)核酸檢測為陽性,我們護理部馬上啟動護理人力資源緊急調配方案,迅速組建應急梯隊,抽調感染科12名護士組成首批護理先鋒隊,進入負壓病房工作,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原本按照醫院領導安排,2月1日,我是我們醫院第一批進入隔離休整的醫護人員,但是我提出再上一次一線。為這事我母親還和我生氣,她說,“我好不容易熬到你安全出來,你現在又要進去,一點也不為家人著想。”因此,好幾天都沒有理我。但是,我想告訴母親:“媽媽,我做的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工作,我想盡己所能守護所有人的健康。”

作為感染科的一份子,抗擊疫情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在對病毒還不甚瞭解的情況下,我們沒有一位醫護人員有畏難情緒,大家經過緊急專業培訓,就安靜地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進入隔離區,那一刻,陸續走進病房的同事們像極了即將上戰場的勇士。第一批進隔離病房的護士都是90後,面對抗擊疫情的千鈞重任,大家不嬌氣、肯吃苦。

前路雖彌,白衣逆行。在疫情面前,大家沒有絲毫猶豫。我的同事腫瘤科護土吳豔琴的母親患有尿毒症,但在關鍵時刻,她還是選擇把媽媽託付他人照顧,自己奔赴“疫”線。進入隔離病房後,吳豔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並在2月1日,鄭重地寫下入黨申請書,她說“關鍵時刻,身邊的黨員們不是往後退,而是爭先‘我是黨員,讓我上!’”

還有我們醫院感染科的醫師潘寧和護土邱偉霞,兩人因工作結緣,相戀已經五年了。2月2日日子特殊寓意美好,原本打算當日領證,但因為兩人都選擇上一線,就只能把婚姻大事暫放一邊。不僅如此,因為堅守在不同崗位,他們只在元宵節當天,才在醫院隔離病房見了一面。

像這些醫護人員的小故事還有很多,但對我們來說又都再平常不過。抽血、給藥、輸液、攙扶上廁所、換衣服……護士們每天除了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完成各種治療、安撫患者外,還要照顧好患者的生活起居,有時累得透不過氣,有時連正常吃飯的時間也沒有。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喊過一句累,沒有一個人退縮過。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了節省防護服,大家想了很多辦法,少喝水、不喝水,進入隔離區就拼命多幹一些。

“穿上防護服,我們就是白衣戰士!”這話,確實是我們一線普通醫務人員真實的心聲。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前期疫情緊張時,隨著新冠肺炎患者的不斷增多,我院從原有的1個病區擴充為4個,床位增至120張。全院共有上千名人員主動請纓參加應急梯隊,先後有189名醫護人員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既是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主戰場,也是溫州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數量最多的醫院。在這場抗擊疫情的“考試”中,醫院創造了多個“第一”。在這份高分成績單的背後,也融匯了我們的護理團隊的辛勤付出和智慧。

“不畏兇險,只為傳遞最真實的聲音”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疫情讓這個春天註定不同尋常。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新聞記者是另一群堅守一線的人,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戰“疫”以來,全市宣傳思想戰線第一時間發出動員令,迅速集結,衝在一線、堅守輿論陣地,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回應群眾關切。全景全程報道一線疫情防控進展,用最真實的鏡頭報道傳遞社會正能量,用最樸實的語言引導社會輿論,用最盡責的擔當詮釋了新時代媒體人的初心使命。作為基層媒體人,我覺得特別自豪和光榮。在此次戰“疫”中,我主動向領導請戰,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採訪報道,跑過醫院、社區、還有企業,去採訪一線最鮮活新聞。2月21日,我在採訪回來路上,因過度通氣綜合徵而暈倒,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法就是回家好好休息。我的事情經報道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懷和關心,在此真摯地向大家道一聲謝謝!

其實,我不是個例。這段日子裡,全市新聞媒體人都是勇敢的“逆行者”,甘做群眾的“眼睛”和“傳聲筒”。像我的同仁們:溫州日報記者莊越走進市疾控中心,以視頻和文字呈現消殺組抗擊疫情的戰場;瑞安融媒中心記者蔡鵬程走進醫院隔離病房,與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面對面進行3小時的採訪拍攝;溫州晚報記者周蓓蓓探營溫州版“火神山”醫院,向市民傳遞溫州戰“疫”的“建設速度”和信心決心……不畏兇險的逆行,只為向你傳遞最真實的聲音。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抗疫的日子裡,雖然充滿了辛苦甚至是危險,但我只是做好了本職工作。比起醫護人員,我們不是最辛苦最危險的,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把疫情最真實的情況報道出來,讓市民瞭解一線人員的付出。接下來,我要用我的筆和相機,更深入、廣泛地挖掘報道一線“兩戰”故事,爭取多出精品佳作。

“居民像家人一樣,特別親切”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翁冠敏

鹿城區松臺街道菱藕社區黨委書記、

居委會主任

我是松臺街道菱藕社區書記、主任翁冠敏,是一位80後的海歸書記,今年是我參加社區基層工作的第十個年頭。當初我是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到社區工作中的,能幫助到廣大社區居民,讓我感到很開心,所以後來我就留在了社區工作。

我所在的菱藕社區位於松臺街道水心住宅區東南首,大多是建於80年代的典型老舊小區,居民總戶數3711戶,總人口8594人,在冊黨員184人,60歲以上老人佔比超兩成。菱藕社區劃分為7個小網格,由菱藕小區、豐泰小區、南隔岸小區和中梁首湖景園等4個片區組成,在疫情防控指令下達後,我們第一時間利用廣播、微信、短信,公眾號等發佈消息,連夜趕製宣傳海報、宣傳板和橫幅,社區內許多老人對這次疫情不瞭解、不重視的,我們還專門把宅家9字訣,封閉宵禁公告錄製到小喇叭,由巡邏隊、網格員不定時的在小區裡巡迴播放。實現全封閉一步到位,關閉16個出入口,每個小區只開放一個門,所有車輛、行人均從這一個門進出,實行24小時閉環管理,做到每個人、每輛車的實名管理。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疫情防控隨時待命,就得不分白天黑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天凌晨3點,一位正在集中隔離點隔離的居民打來電話,說家裡出了一點狀況,心裡放心不下。於是我就陪他聊了一個多小時,讓他安心隔離,他家裡的事由我來安排。第二天一早,我便上門把他家裡的事情解決了。為了這事,這位居民結束集中隔離後,特地掏錢買了100多個口罩送給社區,還告訴我如果防疫工作需要志願者,就找他。我當時聽了特別感動,我們的真心付出,群眾其實都看在眼裡,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真正感覺像家人一樣,特別親切。

其實,我們菱藕社區所做的工作只是全市所有社區防疫工作的一個小縮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我們不僅守住了基層一線的防疫小門,而且也盡力化解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獲得了大家對我們防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張存鬧

溫州90後志願者

我叫張存鬧,溫州龍港人,是一名90後志願者,2013年退伍後來到溫州工作,平時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很多志願服務活動。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蔓延,溫州地區進入一級響應,溫州發起了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呼籲我們青年志願者加入,我第一時間報了名,還拉著身邊的90後志願者一起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溫州徵遠軍創青年突擊隊”一起參與防疫志願活動,比如在溫州動車南站協助開展旅客防疫檢查、在農貿市場協助開展居民體溫檢測、進社區開展防疫宣傳,為孤寡老人送去了防護口罩等。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為了配合做好溫州東高速出入口防疫檢查工作,緩解卡點用人壓力,我們突擊隊到溫州東高速口協助有關部門開展防疫管控工作。我們做的工作其實很普通,在溫州東高速口做志願者期間,我們和現場的工作人員一起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詳細排查,第一天我們到現場時還是“無從下手”,龍灣區狀元街道的程主任就為我們志願者講解了溫州東防疫檢查卡口的工作流程,當時我們看到現場的公安、交警、交通執法、醫療衛生各部門的高效協作(測量體溫—盤查詢問—人員軌跡查驗—複檢),讓我們很佩服。

再後來,市區方向只剩“溫州東、溫州南”2個高速口時,大大增加了卡點檢查的工作壓力,我們青年突擊隊增加了每天的志願者人數,向防疫卡點領導申請到檢查卡口協助開展核驗工作,提高車輛通行高效,緩解擁堵情況。“您好,請問從哪裡過來”、“現在準備到哪裡去”這兩句話我們突擊隊員每天都要不斷重複上千遍。在溫州東高速路口,隊員們每天都嚴格按照“不漏一車、不少一人”的要求對所有來溫車輛進行查驗。每天的“10點開始到中午1點”和“下午4點到晚上6點”都會有一個車流小高峰,這個時間段又處於我們卡點中餐、晚餐時間,所以志願者們就輪換著就餐。大家雖然端著盒飯坐在路邊吃著,但眼睛還是會望向高速口,而吃完飯大家又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有幾天持續降溫又下著雨,即使穿著雨衣,我們還是感到那絲冰冷,口罩溼了戴在臉上非常非常難受,一天下來鞋子也都淋溼了,但是沒有一個隊員抱怨,都堅守在自己崗位上。輪換休息時,大家摘下溼漉漉的手套,凍僵的手已經被泡褶皺了,簡易帳篷裡有一個取暖器,大家會圍著烘手,我們總是開玩笑說,“這麼冷的天雨衣都不想脫了,穿著還能防風。”有人問我:“我們每天就是在高速口檢查車輛,感覺並有沒做出很大的貢獻。”我說:“雖然我們不能像醫生一樣救死扶傷,但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願活動就是為溫州做貢獻,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我們隊裡有個志願者叫陳羅孝,家裡的小孩還不到一週歲,參加溫州東執勤以後,為了能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戰“疫”當中,他便讓家人把老婆和孩子接回老家安頓,他就跟我們一起每天在一線志願服務,像他這樣犧牲小家,為了大家的例子,我還見過很多,我就在想,雖然我們做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但只要對疫情防控有幫助,我們就會堅持做下去。

發佈會上

在場的新聞媒體就大家關心的問題

與各位發佈人進行了提問交流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防疫期間,許多醫護人員的事蹟讓我們深受感動,能為我們講講平時穿著厚重防護服的你們都是怎麼與病人溝通?有沒有一些病人給你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臨床一線護士 王阿靜:

隔離病房的護理工作說平凡卻也不平凡。平凡的是,每天同往常一樣,要給患者測量體溫、輸液、發藥、量血壓,包攬喝水、送飯、穿衣、擦拭身體等生活事物。不平凡的是,這其中每一個步驟都伴隨著引起感染的高風險。我們身上那身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似乎也隔絕了我們和患者之間的感情互動。對於全副武裝的我們,一開始不僅是患者認不清誰是誰,我們自己也常常辯認不清。我們就在彼此的防護服上寫上“特殊記號”,於是“鹹蛋超人”“最美包租婆”“青春美少女”……這些“外號”就應運而生。一來讓患者記住我們,二來相互給彼此打氣。

雖然我和一同在病房護理的同事們都看不清彼此的臉,雖然我們休息時獨自一人,不能面對面地交談,但我們在同一個團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守住抗疫第一線。

醫務人員很辛苦,但我們知道,患者的壓力更大。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病房裡,他們一定更加無助,所以整個護理過程中,為保障患者安全,我們逐一對隔離病房的住院患者情況進行排查,實時掌握患者動態,加強宣教、心理疏導,考慮到此次住院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親屬、同事關係,如果分散在不同的病房進行治療,肯定會彼此牽掛。於是,我們就在隔離病房推出“愛心家庭房”,讓他們住在一起,這樣不僅能緩解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還能彼此鼓勵打氣,更有助於對疾病的治療。劉女士(化姓)和2週歲的兒子就是愛心家庭房的患者。小朋友因為害怕,不配合治療,為了跟他“套近乎”, 護士蔡寶珠想了個辦法,她託家人帶來玩具送給他,每次做治療前,她都會抱抱他、哄哄他。她說:“小寶寶很乖,給他量血壓都一動不動的。肉嘟嘟的小臉,非常可愛,跟我兒子一樣,抱著他我就很開心。”考慮一些患者長時間臥床,出現了腹脹、全身痠痛、焦慮、失眠等症狀,護士們還會通過教患者練八段錦、談心的方式,來緩解不適症狀。

還記得之前有一位重症的老爺爺,入院時的情況非常糟糕,陌生的環境和危重的病情都讓他變得很壓抑。剛開始不吃不喝、不配合治療,於是我們一有空就和老爺爺談心,耐心開導他,還特地幫他轉到我們的“愛心家庭房”,讓他和老伴住在一起。漸漸地,在每次治療結束後,他都會向我們表示感謝。我們每次聽到患者滿意的肯定,真的是十分振奮。

在這裡,我也想對我們的患者家屬說一聲:我們會為他們提供最專業的護理,也會像家人一樣照顧他們,哪怕再苦再累我們也會堅持下去,把您的家人交給我們,請您放心!感謝你們的肯定和支持,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仗。

在這場戰役中,其實新聞工作者也是一線“戰士”,特別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否談談基層媒體的戰“疫”故事?

鹿城區融媒體中心編輯部副主任 黃宇慧:

我們所有同事都很拼、都很給力,他們是溫州全體新聞工作者拼搏在一線的真實寫照,鐵肩擔責,用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來戰“疫”,勇往直前。

很多同志舍小家為大家,從接到任務的那刻起,連續1個多月沒有休息,始終奮戰在報道一線。

記者施晴雯因為太累扁桃體發炎發燒了,去醫院檢測排除新冠病毒的嫌疑後,沒休息兩天就又堅持回來上班了。記者戴武傑戰“疫”期間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即便是深夜凌晨,依然能見到他活躍在採訪一線的身影,大家都稱他為“拼命三郎”。我們辦公室主任林梅,她和丈夫都是媒體人,因為疫情無法照顧孩子,上小學的女兒只能自己在家照顧自己;新媒體部副主任鄭範琦早出晚歸,家裡小孩才一週多,幾乎都要忘記媽媽的樣子了。

這樣感人的事還有很多。像這樣突發公共醫療衛生事件發生後,信息的公開就像一劑社會穩定劑,可以穩定社會情緒、安撫恐慌心理。這個時候新聞媒體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次疫情中,全市各級新聞媒體戰線投身抗疫一線,第一時間發佈權威聲音、第一時間解讀政策公告、第一時間回應群眾關切、第一時間求證不實謠言,為防疫工作贏得時間、贏得民心。以我們鹿城區融媒體中心為例,我們充分發揮縣級融媒體作用,一大批骨幹採編人員,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及時報道中央、省、市、區的決策部署、基層的做法成效,挖掘報道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蹟,實時報道各地各部門的防疫攻堅工作動態,並開設專題專欄,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小視頻、H5等新媒體平臺,推出了一批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題材多樣的融媒體產品。疫情期間,融媒體中心33位同事日夜奮戰,累計刊發了1400餘篇報道,生產了18個新媒體“爆款”。另外,海外傳播官、文藝家、民間藝術達人同舟共濟、合力聲援戰“疫”,他們記錄時代、謳歌英雄,傾力創作歌曲、溫州鼓詞、甌劇、詩歌、快板等文藝作品,鼓舞了全民鬥志,凝聚了溫州精神。這場戰“疫”,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全體人員以“強大的戰鬥力”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採訪中遇到的最感人的事,是一名80高齡老黨員的事。我接到省媒約稿,要求採寫一位支援武漢醫生的家書背後的故事。這位醫生的老母親已經80歲了,是一位老黨員,卻堅持要去社區站崗執勤,想和孩子們一樣,貢獻自己的力量,她還專門寫了一封家書給遠在武漢一線堅守崗位的孩子,她說:“你是人民的醫生,國家培養了你,需要你的時候就該挺身而出。

我當時聽到這段,真的非常感動。我想,一定還有更多這樣的老黨員、老前輩、老母親,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我們,他們的精神就是鼓舞我們前進的精神支柱。我們作為年輕人,作為黨員,都應該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舍小家為大家。作為媒體人,就是要眾志成城,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精神防線”,牢牢守住我們的“宣傳戰線”,共同守護我們的家人,守護鹿城,守護溫州!

疫情發生以來,基層一線幹部特別是社區幹部特別辛苦,前段時間,鹿城的各個社區幹部“睡姿照”在網絡上刷屏了。請問在這場戰“疫”中,菱藕社區是如何管好社區這個“小門”的,具體有哪些舉措?

菱藕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翁冠敏:

菱藕社區11名社區工作人員都是女性,被群眾稱為“娘子軍”。此次疫情防控中,各個部門下沉一線,聯合抗疫,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和支持。為做到“外防輸入、內防輸出”,菱藕社區實現“多對一”要求,社區積極充實“人防”力量,按照“全員參戰、全面部署、全網排查、全位宣傳、全域嚴控、全天作戰”六全工作模式築牢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以網格樓幢為單元,以“時間銀行”為陣地,組建“樓棟長+網格長+網格員+聯戶黨員+志願者”的“紅色聯隊”,實現“五對一”的跟蹤管控與服務,擔任疫情防控的“排查員”“宣傳員”“管控員”“服務員”,確保疫情防控一人不漏、一戶不漏。為嚴格執行“每戶一代表,多日一採購”規定,我們充分考慮到社區居民“買菜難”“買菜貴”等難題,精心解決“吃飯大事”,打破“一道門”距離,對接菜籃子和轄區商戶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服務,社區網格員還組成

“幫幫團”“宅急辦小隊”,為居民群眾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在線接單、全程代辦、一管到底,做到“隔離病毒,不隔離人心”。特別是為轄區群眾和居家隔離家庭、孤寡老人、困難群體提供物資採購、關懷慰問、心理疏導等各類紅色服務。

在這次社區防疫工作中,智能技防發揮了重要作用,監控全覆蓋實時監控對象動態,車輛微循環、人臉識別杜絕外來人員來訪,紅外測溫儀準確快速量取體溫,這系列的技防操作減少了卡口阻塞壓力,方便工作人員操作。在應對返工潮中,菱藕社區根據防疫和復工兩手抓,大力推廣“菱藕防疫調查表”,返溫人員通過二維碼掃描填寫個人信息,上傳健康碼,做到“線上備案+線下核查”,實現“零次跑”“碼上辦”,以最快方式助力企業復工。對轄區裡復工復產的企業、單位、商戶,社區要求籤訂防疫承諾書,企業做到三看三問,商戶按照五步法,另外社區為他們設立了手消點,提供由安基金捐贈的免洗洗手液,保障大家安心復工。如今,轄區內不少商家、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已正常營業或復工,

我們相信只要與群眾在一起,利用群眾智慧自我管理,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役。

張存鬧你好!是什麼原因讓你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參與到一線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來?在防疫志願活動中有沒有什麼最讓你難忘的人或者事?

青年志願者 張存鬧:

之前參與過很多志願活動,被志願者的無私和愛心打動,隨著溫州疫情蔓延,我也想著能為溫州防疫做點什麼。春節前,我弟問我:“哥,我們下午什麼時候回家過年?”“我今年過年不回家了,我決定留在溫州參加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我弟第一反應愣住了,當他反應過來時他說:“那我也留溫州跟你一起當志願者”。我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媽,最近發生疫情,今年我們兩兄弟就不回家,你們在家裡吃好,沒事儘量不要出門了”,爸媽有些猶豫,但他們最後還是同意我們參加防疫志願活動,只是反覆叮囑要“注意自身安全”。家人的支持也堅定了我們參加防疫工作的決心。雖然我理解父母是擔心我們,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疫情結束我們兄弟倆再回家陪父母吃個延期的年夜飯。

在溫州東戰“疫”期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月15日那天,是我們青年突擊隊周陽同志24週歲生日。我們晚上6點鐘交接班後,在執勤的帳篷裡為他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沒有美味佳餚,沒有家人陪同度過,只有一個小蛋糕,一支蠟燭,一群“戰友”陪伴、大家共同唱著生日快樂歌;在燭光中、生日歌中我看到他兩眼有些淚光,當時我的內心也感覺我們每位志願者不容易。這次特殊的“戰役”中,穿上紅馬甲他們是一位志願者,脫下紅馬甲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哪有父母不擔心的,感謝所有志願者的父母們在背後默默的支持。

還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後援志願服務隊伍響應微信群裡看到一條需求信息:正在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奮戰的朱醫生,父母在家,不方便出入小區,需要代購一些食材及生活必用品。我第一時間認領了志願服務,並帶領3名志願者通過微信聯繫上了朱醫生家屬,收到了家屬的採購需求清單,領到任務時已經是下午3點,當時市區各大農貿市場營業時間為上午時間段,下午都要消毒,我們打聽了一大圈,得知甌海大西洋永輝超市還開著,立馬驅車前往按照“訂購單”採購。買好後,我們又驅車趕赴15公里外的朱醫生家裡,當我們將3大袋蔬菜、肉類送到了朱醫生家中時,老人家從開門那一刻就一直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我告訴老人家:

朱醫生最近調到六醫去比較忙,接下來您有什麼需要儘管聯繫我們就好!這次疫情這麼嚴重,醫務人員真的很辛苦,他們替我們將病毒擋在了最前線,他們在一線救死扶傷,我們會在後方保駕護航。

今天是我參加戰“疫”第41天,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我們志願者共同戰“疫”,堅守在“疫”線,每當看到我們志願者換班休息睡覺的樣子,我都會習慣性用手機給他們拍個照片作紀念,我有點心疼,大家每天早出晚歸,確實辛苦!但是沒有人喊累!大家的志願服務精神讓我很感動。

疫情結束後,我第一件想做的就是回家陪父母吃一頓延遲的年夜飯,和他們聊聊這段時間的經歷!

發佈會前,針對媒體關注的“溫州援鄂醫療隊在武漢,都經歷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陳身賢也專門錄製了視頻為大家做了解答。

首批援鄂醫療隊溫州領隊、

陳身賢:

說實話,有時候我們真的記不清來武漢多少天了,更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只知道工作、防護、休息,週而復始。但讓我特別驕傲的是,我們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團結,特別專業的隊伍。

作為一名感控人員,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我們醫務人員,我們的戰友。感動的故事、瞬間非常非常多。記得有一次,我到隔離病區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後,當班的護士們拉著我與他們一起合影,她們稱自己是“草莓戰隊”,並且在我的防護服上畫上草莓,寫上“你來保護世界,我來保護你”。意思是他們去保護患者,而我來保護他們避免院內交叉感染,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看到這些可愛的戰友們,我感覺到自己身上擔子更重了,醫務人員零感染是我們這些院感人的目標,只有我們把感控做得更細點、更好一點,他們感染的幾率就會更低一點。

還有一件事印象很深,今年的2月14日,武漢雖然下起鵝毛大雪,但隔離病房裡卻上演著暖心感人的故事。我們團隊裡的一名護士穿好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正在交接班時,一名患者突然出現心臟驟停。她馬上給予心肺復甦,心臟按壓,十幾分鍾後,病人心跳恢復了,病情穩定了。而護士去拉氧氣鋼瓶時,卻由於體力透支暈倒在隔離病區,同事們立馬把她護送到清潔區休息室裡休息。然而,在慢慢恢復體力後,她卻只說了一句:“沒事我還可以繼續幹。

看著這群弱女子因為疫情而變成鋼鐵女超人,我打心裡佩服她們。

其實我們並不是真正的鋼鐵超人,也有軟弱的地方,我們有家庭,我們也牽掛家裡的父母和孩子。在此,非常感謝溫州市委市政府、市衛健委、市婦聯、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等單位,他們是我們援鄂醫療隊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後方家庭溫暖的港灣,謝謝您們!在此,也請溫州人民放心,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圓滿完成任務,確保每一位隊員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凱旋,一個也不少。向陽而生,逆風飛翔,願美好紛至沓來。

看!溫州市疫情防控作戰圖

陳偉俊:織密前端精密智控網絡、疏解後端經濟回暖通道

溫州傳達學習中央省委有關會議精神:

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勝利

總投資超2300億元,溫州314個重大項目今天集中開工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角是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