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华为搜索,前路漫漫

这两天科技圈的又出了一个新闻,华为搜索强势上线,准备进入欧洲,许多人在欢呼雀跃的同时,又担心华为面对谷歌,能不能站得住?

华为搜索,前路漫漫

华为搜索

能不能站住呢?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之前在介绍马云为什么不做搜索时我曾经说过,搜索引擎的核心壁垒,不是爬虫和存储这些技术问题,而是语料库这种资源问题。

搜索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数据分析,通过海量爬虫抓取到各种内容,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分析并反馈,理论上只要数据存储足够,分析技术强大,一个优秀的搜索引擎就出现了。

既然理论看起来也不难,那么难点在哪?答案是数据,但这个数据不是爬虫能抓取的数据,而是用户需求产生的语料库数据。

军队有句话,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同理,好的搜索引擎也是数据喂出来的。

华为搜索,前路漫漫

搜索引擎原理图

用户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并提交后,爬虫抓取相关数据,送到语料库进行分析提取,最后将结果反馈给用户,由于不同用户搜索需求不同,必然只有足够大量的语料库,才能保证搜索结果精准正确。

而小众的搜索引擎缺的就是语料库,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是在冷启动的,由于数据不够,无法反馈精准结果,这就降低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放弃使用,进一步导致语料库缺失,形成恶性循环。

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要承认谷歌和百度能走到今天,绝不是侥幸。

谷歌固然优秀,但百度再烂,凭它的语料库积累,就算谷歌重新杀回国内,百度也不一定虚他,几个回合走下来,谁躺下谁站着都说不定,绝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百度瞬间爆炸。

这就是搜索引擎天然的马太效应,行业壁垒太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要想逆袭,实在太难!

明白了这点,我们再来看华为搜索,就知道它的前路有多难,它的出现是被迫的,贸易战发起后,谷歌对它下了封杀令,华为手机想在海外活着,只能自己做搜索。

而在谷歌占据外网百分之九十搜索市场的情况下,数据壁垒几乎不可逾越,这就导致华为搜索的前期体验,在谷歌的衬托下,必然遭到恶评,那么用户还愿不愿意继续使用呢?这是个大问题。

华为搜索,前路漫漫

欧盟谷歌纠纷不断

那这么说,华为搜索真的一点没机会了吗?也不是,因为欧洲政府虽然未必喜欢华为,但肯定不喜欢谷歌!

2017年6月,欧盟对谷歌处以24.2亿欧元(按当时汇率,合人民币190亿元)的罚款。

2018年7月,欧盟对谷歌处以43.4亿欧元(按当时汇率,合人民币342亿元)罚款。

2019年3月,欧盟对谷歌处以14.9亿欧元(按当时汇率,合人民币120亿元)的罚款。

三次累计相加,近乎千亿人民币!谷歌虽然血厚防高,但一再被割肉也疼得直哆嗦,而且欧盟罚款的理由每次都差不多,谷歌涉嫌垄断,扼杀创新。

谷歌虽然一再辩解,互联网行业有天然垄断的特殊性,但欧洲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

华为搜索,前路漫漫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欧洲惊恐地发现,它已被美中两国远远甩在后面,至今也没有一家像样的互联网公司,本土公司的生存土壤损失殆济,中国进不去,美国打不过,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尽管欧洲普通民众觉得谷歌好用, 但政府看来,谷歌扼杀了未来。

这次华为搜索的出现,给了欧洲打压谷歌的新机会,华为搜索好不好用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欧洲政府来说,谷歌多了一个竞争者,对欧洲厂商来说,他们多了一个新选择,有了一定的议价权,可以制衡谷歌的店大欺客。

所以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必然会想办法让华为多撑一阵子,甚至不排除用政治手段给华为便利,毕竟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华为搜索还很弱小,远不能构成威胁,反而能让谷歌难受,这就够了!

总之,欧洲战场有利有弊,华为搜索,前路漫漫,愿他一路顺风,力创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