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今日好消息|溫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機

3月5日上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641重症隔離病房(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一院641病房”)內傳來好消息,該院病情極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陳某(化名),在經過10個晝夜的ECMO技術搶救後成功於3月3日撤機,現已撤機48個小時,患者病情較為穩定。據悉,這是我市首例應用ECMO技術後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今日好消息|温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

杜一川 攝

上午11時許,記者參加了溫醫大附一院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與641重症隔離病房的視頻會診,在視頻中,記者發現陳某精神不錯,還能與人揮手打招呼。據溫醫大附一院書記夏景林介紹,相較於前幾天,陳某的病情好轉了許多,昨天護士們還給他泡腳、理髮、刮鬍子,因此人也清爽了。

今日好消息|温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

陳某今年54歲,永嘉人,家中親戚大多在武漢經商,回溫後因密切接觸,陳某於12月23日開始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1月30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入住永嘉人民醫院。入院後因病情急劇惡化,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於1月31日緊急轉入溫醫大附一院641病房進行搶救。

今日好消息|温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

據溫醫大附一院院長潘景業介紹,陳某剛入院時,先後採取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氣管插管接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俯臥位通氣,氣管切開及對症支持等積極搶救措施,並根據陳某的呼吸狀況,不斷調整呼吸機參數。但儘管如此,陳某的呼吸功能依然未見明顯改善,並出現了嚴重的頑固性呼吸性酸中毒,機體極度缺氧的同時,體內的“廢氣”難以排除,二氧化碳分壓高達到93.1mmHg,可以說是命懸一線。

2月22日上午,經與省內馳援專家崔巍、丁禮仁等多學科專家綜合評估後,該院決定為陳某建立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ECMO團隊核心成員王珏、吳輝等主任立即到位,迅速為患者建立了ECMO生命支持系統。

今日好消息|温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

據崔巍介紹:“簡單地說,ECMO是把不堪重負肺暫時‘替換掉’,讓患者‘先活下來’,為肺功能恢復爭取時間。ECMO運行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出血、栓塞、感染等併發症,任何一項併發症都可能致命,隨著ECMO運行時間延長,併發症發生與日俱增。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患者恢復受損的肺功能,及時撤機,脫離危險成了救治團隊面臨的最大難題”。

據悉,在ECMO搶救期間,陳某也曾出現過消化道出血、細菌感染等症狀,但由於641病房內的醫護人員24小時分秒不間斷地動態監測,陳某順利度過了難關。“在這期間,不僅要做好ECMO系統的日常維護,還要“盯牢”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這需要專業的團隊和嫻熟的技術配合,需要24小時分秒不間斷地動態監測ECMO抗凝效果,血流量,膜功能以及患者生命體徵,水、電解質、酸鹼等情況,常常需要每1-2小時採血進行血氣分析,凝血ACT,血生化等各項指標檢測,根據結果不斷調整ECMO轉速,氣流量,抗凝劑量,及時糾正內環境紊亂,工作量非常巨大。”崔巍說。

為更加精細地護理老陳某,641病房的護士們4小時一班,每班至少有3名經驗豐富的專科護士24小時不離床地照顧老陳。其中1名護士專職管理ECMO,2名護士專職進行患者基礎護理。ECMO團隊核心人員和值班醫護隨時溝通,及時處理抗凝、管路、流量等問題,呼吸治療團隊則不斷根據陳某的呼吸情況調整呼吸機參數,讓肺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康復師則通過手法和先進的儀器對陳某進行適當的心肺和肢體功能鍛鍊。

今日好消息|温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

在ECMO的幫助下,患者的全身氧供得到恢復,二氧化碳分壓快速下降。 3月3日中午,在綜合分析病人生命指標、呼吸機及ECMO參數後,ECMO被順利撤離。

目前,陳某呼吸功能日漸恢復,脫離ECMO後也能順暢呼吸。他還用逐漸恢復肌力的右手寫下了“謝謝大家”四個字。

據夏景林介紹:“這次成功脫機意義重大,在全國也少有這樣的成功案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突破,不僅提振了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信心,也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據悉,作為溫州地區重症新冠肺炎集中收治的定點單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隔離病房集結了一支勇敢無畏、業務精良的多學科精英戰隊:在醫生專業配備上,除了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內科以外,還有心臟外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急診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普外科、超聲影像科、放射科、康復科等專科,整個救治團隊相互分工,協調合作,發揮各自的專長,夜以繼日地對危重症患者進行一體化綜合救治,成功救治了一大批溫州的危重患者。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一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