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红楼梦》中秋家宴,贾政为什么要讲给老婆舔脚的笑话?

柳侍墨


你好,我是国风

贾政讲这个笑话并不能表明他怕老婆,绝对不是说自自己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以为他感同身受而往他自己身上联系。而且贾政讲这种俚俗的故事,本意应该是发泄一种对贾府中长期权利女主表达些许那么一点不满吧!(贾府中大事小情可能都有贾母主宰,而身为宁国公的贾珍,荣国公的贾赦。都不敢违逆老太太的意思!贾政,这种没有职的,平常在家里更是表现得兢兢业业了。)

在贾政讲出这个故事,也说明他平时是专工翰墨,唯务雕虫的本性。胸中没有一点大丘壑。只爱好这些俚俗下作的文章事务,表面上还充什么大圣大贤,非常的可笑。

后来他放外任,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得罪了皇家,也给贾府带来了罪愆!是为庸才不可充栋梁,说的就是贾政这种人!


国风1974


第一次读到这里,真是让人感到大跌眼镜,匪夷所思,不禁要问这还是大家公认的刻板、迂腐的那个政老爷吗?一向自诩志趣高雅的贾政为什么会当着众人讲给老婆舔脚这么一个“低俗”的笑话呢?

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主要原因是贾政心态的转变,次要原因是贾政对贾母的孝心。

1.贾政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

贾政点学差一去就是三年,在外骨肉分离,饱受相思之苦,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在硬朗,回家后更是珍惜家人团聚的日子,不管其他杂事,要么只是看书、下棋、吃酒,要么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

眼看仕途无望,贾政便不再追求功名利禄,对宝玉也宽松了许多,不再严厉苛责,他只想多陪陪家人,来弥补这些年的亏欠。所以家宴时,贾政厚着脸皮讲了这么一个男人给老婆舔脚的“低俗”笑话,与往日刻板、严谨的自己划清了界限,表示自己要回归家庭了。

2.贾政的孝心使然

众所周知,贾政对贾母是非常孝顺的,在这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宴会上,贾政只想着博母亲一笑,顾不得自己的脸面。都以为他不会讲笑话,谁知他一开口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贾政是聪明的,知道不顾形象,形成反差讲的笑话必然会博得众人一笑。因此才讲了这么一个笑话。


我是玉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多岐为贵!


玉生侃红楼


《红楼梦》中,贾政通时给人的印象是端方严正,不苟言笑的。

中秋家宴,击鼓传花,正巧传到贾政手里。为娱乐贾母和家人,贾政也很乐意讲了个笑话: 从前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一句就把大家逗笑了,接着他讲了个给老婆舔脚的笑话。不难看出,贾政的天性其实是善谑的,而表面端方,只是“贾政”,即假正经也。

此回的回目是: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其时正是多事之秋: 甄家被抄,大观园也为春宫荷包这样的小事自家抄检过,贾珍父子居丧期间聚赌……

然后贾政这样端方的人讲怕老婆的笑话,贾环这样不爱读书的孩子作诗,这都是反常不祥的“异兆”啊。



乐见花


首先,我们要了解该问题出处: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 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 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

一般解读:

这个笑话.红学界大多认为其表现了贾政的低级趣味,怕老婆也很容易描写的恶心要吐。描写得很恶赖。这也十足地表现出贾政的低级趣味来。如此低级趣味的东西.从自命清高风雅的政老爷嘴里说出来.就有双重的喜剧意味了。

但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个笑话进行重新解读。

其一,贾政有没有低级趣味

前八十回书中.作者通过他人对贾政有这样的间接描写:“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作者评述“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俱是褒奖之词。

一个人的趣味是否低级可以从他的日常爱好看出来,贾政日常除了上朝应差之外,“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欲拜见舅舅贾政,王夫人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宝玉上学堂读书之前要告知父亲,所见的是贾政“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贾珍让贾蓉请贾政来宁府听戏,贾蓉回禀“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的慌”。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贾政日常爱好并不低俗,尽管曹雪芹以婉曲的笔法写出了贾政的教子无方、治家无术、做官无能.但曹雪芹笔下的贾政仍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形象。历来的《红楼梦》评论者也大多指责贾政的平庸无能、迂腐古板,如“贾政性本愚暗,乏治繁理剧之才”,而对其人品情操却极少批评否定之语。事实上,贾政“是作者在文字辈中惟一基本肯定的角色”。在贾府文字辈中,贾敬只知道烧丹炼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最后“吞金服砂,烧胀而殁”,极其荒唐可笑;贾赦年纪一大把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天和小老婆饮酒”,极其荒淫可耻。文字辈以下的儿孙多为纨绔子弟,“竞一代不如一代”。

现任族长贾珍及其子贾蓉,“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贾琏是一个“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的“下流种子”。 对比其兄弟辈和子侄辈的恣意妄为、无耻下流.贾政无声色犬马方面的劣迹,虽有人指责贾政有侍妾赵姨娘、周姨娘,但“有两个姨娘很正常.不宜斥之为假正经”。贾政可称得上是洁身自好.品行端正.就如同他自己制作的灯谜“砚台”所言的那样“身自端方”,在《红楼梦》中,贾政无疑是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具象化人物。”从《红楼梦》文本描写中确实看不出贾政有低级趣味。

二、贾政为什么说这样一个笑话

这个笑话产生的背景是中秋贾母带领儿孙赏月,但此时的贾府已呈现衰败之兆。与贾府是世交的甄家获罪被抄没家产调取进京治罪.贾母听说后心中“不自在”.却道“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十五赏月是正经。”在此处有庚辰双行夹批“贾母已看破狐悲兔死,故不改正.聊来自遣耳”,“贾母吩咐中秋赏月,直接就是为了排遣甄府抄家消息带来的不愉快。”在凸碧山庄赏月时,贾母看到“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的坐席,睹今思昔,伤感倍增,“未饮先感人丁”,但仍强颜欢笑命人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

罚说笑话一个 ”“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贾政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 ”“只得”二字写出贾政的为难心理。贾政不是不愿承欢,贾政非常孝顺母亲,对此书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除了日常按时晨昏定省外,为讨母亲欢心,命宝玉也随姐妹们一道人大观园居住:为维护封建纲常教训儿子被母亲责骂时,“躬身陪笑”认错、“跪下含泪”解释、“叩头哭”着请罪;在元宵节间,备了彩礼酒席主动参加贾母组织的赏灯取乐,猜贾母制的灯谜时“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

其孝心孝行确实让人感动 此处的“只得”是写贾政不想以“说笑话”的方式承欢,因为说笑话就像本回下文宝玉心里所想一样,容易给人一种“油嘴贫舌”的印象。这有悖于贾政平时端方正统的形象 贾政平时在子侄辈面前一贯是“大家严父”形象,宝玉怕他如避猫鼠,薛蟠进京初不想住在贾府,原因就是“恐姨父管约拘禁”,家庭取乐场合。

如有贾政在席,大家都“缄口禁言”(第二十二回)。在这样一个上有长辈、中有同辈、下有小辈的场合。让贾政开口说笑话真是勉为其难啊!但贾政竟然说了,真使我们读者大感意外,连当时的批书人也惊叹“竞能使政老一谑。真大文章矣!”并称“贾政戏谑”为“异文”。

不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贾政的这个大转变其实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是因为贾政事母至孝,他想借自己说笑话所产生的喜剧效果冲淡笼罩在老母亲心头的感伤 。二是因为贾政自身性格的悄然变化。此时的贾政“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出外任学政三四年遭受“骨肉离异”之苦,“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益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

其实贾政严父的形象已有所改变,生硬古板的面孔下流淌着脉脉温情。他渴求并享受天伦之乐,如暗中操心宝玉贾环的亲事,脂批“妙文,又写出贾老儿女之情”,对宝玉的文采也流露出赞赏、爱怜之意,贾政对宝玉的无心科举,也不再苦苦相逼。

此时的贾政,身上“道学”气淡化“人情味”回归,说笑话正是贾政性格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贾政想借说笑话制造家庭和乐的氛围。“单就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笑话这一事实,已使这位严父与子女的感情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显得更加亲近了。 ”

三、这个笑话是否低俗

单独抽出来看,这个笑话确实低俗.令人难以恭维。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来解读,就不能简单下这个结论。“怕老婆”笑话,古今俯拾皆是,男性说来更含有自我取笑的意思,更添笑味。

贾政想要通过这个笑话达到贬低包括自己在内的男性以取悦贾母的目的。所以刚一开口。贾母就说“这必是好的”,就引起了母亲的兴趣这个笑话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说到舔脚以至于“恶心要吐”。但妙在贾政结尾一转“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真是“卒章显其志”.结尾不露痕迹地应景点题!

曹雪芹常借书中人物之口阐述自己的创作观点,如绘画“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作诗要“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制谜语要“雅俗共赏”;说笑话.作者也明确地主张“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

“对景”即切合当时的情景。如元宵节,同样是击鼓传花说笑话。贾母针对王熙凤在宴席上的心灵口利之情景说了一个巧嘴媳妇喝猴儿尿的笑话,王熙凤针对元宵放爆竹之情景说了一个元宵聋子放炮仗的笑话,都引起听众开怀大笑。贾政的这个笑话说的正是八月十五之事,结尾擅抖包袱巧妙对景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巧妙化解了笑话正文的低俗。

脂评“亦善谑矣”点出此笑话说得巧妙。下文贾赦和尤氏也说了笑话—— 贾赦说的偏心母亲的笑话,尤氏说的一家子四个有缺陷的儿子的笑话。这两个笑话不仅不对景,而且大煞风景,相比之下,贾政的笑话非常成功。“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而且贾母还听出了对景之语一儿子向母亲讨酒喝,贾母于是非常凑趣地顺水推舟,“既这样,快叫人取烧酒来。别叫你们受累 ‘众人又都笑起来”,使这个笑话又起一层笑的余波。

四、作者为什么写这个笑话

《红楼梦》两次写家庭宴会说笑话取乐.都写得摇曳生姿,各具特色。作者写这个笑话是有意把贾政和贾赦放在一起对比来写的,文中紧接着贾赦也说了个笑话.是讲了一个“偏心”婆子的笑话,含有明显的弦外之音,曲折萦回地发泄了对母亲的不满情绪,暴露了这位家庭长子阴暗丑恶的心理。引起贾母很大的不快, 之前贾赦欲强娶母亲的心腹丫头为妾已是不孝,遭拒绝后不但不思己过反而含沙射影讽刺母亲更是不孝,诸家批评本《红楼梦》中,姚燮在第七十五回有眉批“是岂儿子对母之言耶?”。

贾政的曲意承欢和贾赦的用心叵测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贾政克尽孝道的孝子形象。也暗示了在大家族表面兴隆的背后,隐藏的母子、兄弟之间的深刻矛盾。

可以说贾政说笑话颇有点老莱娱亲的味道,曹雪芹是想要借此写出贾政真诚的娱亲之心。与第二十二回贾政制的砚台灯谜“身自端方,体白坚硬”旁的脂评“的是贾老之谜”一样,此处的脂评“这方是贾政之谑”都说明它们符合贾政的身份,前者符合贾政的人格特征。后者符合贾政的“孝子”形象。

因此,在我看来这个笑话所体现的创作意图是:并非暴露贾政的低级趣味.而是对贾政克尽孝道的赞许。正确解读这个笑话,有助于我们对贾政这个形象的重新认识。

说的不对的地方,望请指正!

欢迎大家留言😁




鑫奇说


七十五回,贾家江河日下中迎来了一个中秋佳节。贾母难得带了一家子贾家人的在大观园凸碧山庄家宴赏月。这是继五十三回元宵夜宴后又一次聚会。虽然贾政回来了,但贾家已经呈现了不支的景象,人员开始凋零。在这次宴会上,贾政出人意料的讲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却有点让人倒胃口,贾政为何讲这样一个怕老婆的笑话呢?下面简单说一下。

贾政讲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因喝多了外宿回来,遭老婆质问给老婆叩头赔罪,更舔脚作呕的无聊笑话。以贾政的身份,在长幼都在场的时候说这个,特别有失身份。上文分析贾政的故事是讽刺贾琏怕老婆,影射贾家长幼两房分裂。贾赦对此勃然而怒,不但讽刺贾母偏心,更说贾政执掌荣国府名不正言不顺,还借贾政教育儿子读书科举讽刺贾政手中没爵位,自己努力却一事无成。

不说这老哥俩明争暗斗,再说回贾政这个恶心冷笑话。曹雪芹一贯善于隐藏线索。怕老婆的笑话表面看是嘲笑贾琏王熙凤,那么反过来,他贾政的老婆也是王家女儿,王家女儿皆善妒,他年轻时的婚姻生活又是怎样?这在《红楼梦》是有线索的。

王家三个女儿都是《红楼梦》主要人物。王夫人作为嫡长女,嫁给荣国府次子贾政,侥幸成为荣国府当家人。薛姨妈嫡次女,与王夫人一奶同胞嫁给薛家嫡长子,成为薛家当家人。王熙凤是王家长房嫡长女,出身与王夫人一样,嫁给荣国府嫡长孙贾琏,是下一代爵位继承人,妥妥的诰命夫人。

王熙凤悍妒不用说,贾琏年近三十不敢娶妾,除了一个女儿巧姐儿,再没有庶出孩子。

薛姨妈丈夫壮年去世,没有交代是否有妾。薛家子嗣不盛,除了薛蟠薛宝钗是薛姨妈所生,再无庶出子女。也能说明薛姨妈在薛家,未尝不是一手遮天,不让丈夫纳妾繁衍子女。

王夫人看似情况最好。贾政不但有周姨娘和赵姨娘两个妾,还有探春、贾环两个庶出子女。但细分析贾政的两个妾两个子女就发现也有问题。

首先,赵姨娘生贾探春和贾环,都在贾宝玉出生后。贾珠、贾元春比贾宝玉大十多岁,长达十几年时间,贾政为什么没有和妾生孩子?赵姨娘的年纪并不大,证明她是王夫人生了贾宝玉以后,两儿一女双保险,才替贾政纳的妾。

按贾家的规矩,贾政娶王夫人后,起码要有个妾。王熙凤那么悍妒都有个平儿在,而且贾家的规矩就是少爷长大了,房中要有两个通房丫头伺候,这两个丫头按常理会留下来,比方李纨就是在贾珠死后才放走了两个丫头。那么,贾政的通房丫头会是周姨娘么?

其次,周姨娘是不是贾政之前的通房丫头?我觉得不是。第一,周姨娘可以肯定年纪不小,属于和王夫人年纪差不多。她不得宠,不伺候贾政皆因年纪大了。第二,周姨娘是贾政的妾,偏偏姓周,与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同姓。曹雪芹就算再懒,也不会这么巧合。所以,周姨娘不是贾政通房丫头出身,而是王夫人陪嫁丫头。

最后,周姨娘是王夫人陪嫁丫头,她父母和兄弟周瑞也作为陪房过来贾家。王夫人和周姨娘最初就像王熙凤与平儿一样。王夫人将贾政的通房丫头都打发了,却将周姨娘给了贾政做通房丫头。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平儿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周姨娘发生过的。王熙凤正是对王夫人有样学样,妄想复制王夫人的成功。可惜,她肚子不争气,只生女儿没有儿子。否则若干年后,她儿女双全,也会给贾琏物色个年轻貌美的妾。至于平儿,年纪大了,给个妾的身份,继续重复周姨娘的路。

根据原文的线索抽丝剥茧,就可以看出王夫人年轻时候也是“妒妇”,刘姥姥说她年轻时候言语爽利,会待人,不正是王熙凤的样子?而且尤二姐来到贾家,只有王夫人提出了异议,更证明王夫人赞同王熙凤的行为,不同意贾琏纳妾。或许王熙凤也正是得到王夫人的授意才有样学样的。

王夫人如王熙凤管贾琏一样管着贾政,像王熙凤防平儿一样防着贾政和周姨娘。不同之处在于王夫人肚子争气。生了贾珠和贾元春后觉得不保险,直到十几年后贾宝玉出生,王夫人才给贾政重新纳妾赵姨娘。

贾政所讲“怕老婆”的笑话,也是发泄对王夫人20多年来的不满。贾政作为文化人,按理是要有追求的。红袖添香不敢说,可也不至于对粗鄙的赵姨娘如获至宝离不开。之所以如此,在于舍了赵姨娘,他也没别人。他与赵姨娘接连生下两个孩子,恰证明贾政被压抑的太久后的情感释放。

王夫人年轻时的样子,没有人比贾政更有发言权。他憋屈20多年,在中秋节讲的那个笑话,讽刺的是贾琏,但何尝不是他自己?他在笑话贾琏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自怨自艾?我认为有可能,您说呢?






中学教师李长虹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点上,“舔脚”看似让世人嘲笑的笑话,但其背后缊藏着对人类不正当的儒学笨脚文化的嘲讽。“舔脚”表达的是笨脚文化崇尚崇拜的不正文风。“脚”对于人类来说是笨愚的,再者脚是动物们都有的共性的东西,用脚表达动物的共性或通性;正像性请,仁义关爱之类也是人与动物所共有都具备的东西,人有情,动物也有情感;同理,仁义,关爱在动物内部也是存在的;跨动物种类之间有关爱仁义存在吗?宣扬性情情理情义仁义之类的文化则是忽视了人的独特珍贵的本性。人类珍贵的特性在于人手探索自然的能力和对生产技术持续开发创新提高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才是人类真正的本质特性,也即佛理所说的自在本性和道教所说的“我自然”的“此人”本性。坚守发展高扬这种人类珍贵的独特本性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也即发展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才是正确方向。这种自在本性的发挥在于人手探索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书的多寡和文字的繁盛与否。结合贾政与王夫人,就是言“政”舔王夫人之脚,是讽喻热衷当官执政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文化并没有抓住王者文化(王夫人)的根本,而是抓到了对立面上,也即王者文化强国文化应当“舔手”,而不应当“舔脚”。还有水浒传,西厢记,秦香莲,白蛇传等许多元未后的文化作品都是揭示的这个问题,值得人们去认真研究思考的,所揭示都是“一”和“足(脚)”对立对抗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