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吕布遇到什么样的主公,才不会成为“三姓家奴”,最后被曹操斩首?

大马哈鱼12


吕布的命运从进封为温侯,开府仪同三司就决定了,他只能成为一方诸侯,而不可能成为名将。参照马超,与曹操争斗失败后,张鲁忌惮他,不得已投靠刘备,刘备虽然接纳马超,同样也心存疑虑,命其镇守边关。最终碌碌无为,抑郁而终。以吕布诸侯的身份,唯利是图、反复无常的品行,是注定没有人会接纳他的。

三国时期,对主公忠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标准。比如,魏延杀了长沙太守韩玄举城投靠刘备,却被诸葛亮喝令推出去斩首,斥责其有反骨,其实就是恼其对主公不忠。相反,黄忠被韩玄猜忌,要将其斩首,黄忠却丝毫没有反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长沙城破后闭门不出,拒绝投靠刘备,而赢得尊重,后来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诸侯们非常忌讳不忠之人,你可以不勇猛,也可以不睿智,但就是不能不忠。而吕布呢,为利益杀死丁原,为美色刺杀董卓。作为武将,在品行上大打折扣。

如果这些放在诸侯身上,未必又是致命缺陷。刘备先后依附陶谦、袁绍、刘表,又窃取荆州。曹操也因贪图美色差点命丧张绣之手,赤壁之战也曾想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曾说过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关键一点在于他们都有鲜明的口号,刘备匡扶汉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性格的瑕疵,成功的方式而已,并不影响他们的枭雄本色。

反观吕布,从来没有自身的定位,政治弱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所作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生存而已。做名将,有道德缺陷。做诸侯,又优柔寡断,凡事皆不能决断。甚至在白门楼被擒,还大喊绑得太紧了,连最后一点英雄气都丧失了。


子不语乎


吕布武艺高强,号称三国第一条好汉。但是他见利忘义,心术不正,人品不好!谁是他的主公,都得防备他——了解他的人。

丁原是吕布的第一个主人,东汉末年,丁原官拜并州刺史,执金吾。吕布在丁原手下任主薄,丁原对他非常的好,还收了他做了义子。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丁原带兵进入洛阳。这时西凉的董卓也带兵来到洛阳,丁原和董卓在废帝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后来矛盾越来越深。董卓的谋士李儒建议说,吕布是和势力之徒,可以用重金收买?董卓同意了,于是李儒用重金贿赂了吕布。吕布拿到重金后就把丁原给杀了,投奔了董卓。

董卓对吕布非常的重视,天天带在身边,参加各种朝廷的大臣们邀请董卓的宴席。后来,朝廷大臣侍徒王允把女神貂蝉暗中许配给吕布,然后又不让吕布不知道的情况下,把貂蝉送给了董卓。吕布知道后责问王允,王允说董卓是硬抢去的。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之间来回的周旋,使他俩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吕布为了得到女神貂蝉把董卓给刺杀了。

以后,曹操和吕布为夺徐州大打出手,吕布被叛变的部下几个人,在夜里吕布防备松歇的时候,把他捆绑起送到了曹操大营。曹操看吕布是条好汉,想收在自己的手下。这时刘备使坏说,曹公怎么不想想丁原、董卓的下场呢?曹操一想吕布是个见利忘义的势力之徒,说不上那天趁我不备,再把我给杀了?于是下令处死了吕布。


隐者康司马


吕布被《三国演义》丑化为三姓家奴其实是冤枉了,吕布遇到汉献帝这样的主公就相处的很好,是汉献帝眼中的忠臣,吕布对汉献帝比曹操董卓甚至刘备都要忠心。


在公元192年5月除掉董卓以后,吕布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却对汉献帝非常尊重,是汉献帝一生唯一作为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短暂时期。

公元195年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拼,汉献帝从长安东归,途径河东,下诏书令吕布迎驾。

但吕布此时刚刚投奔徐州牧刘备,吕布本身就寄人篱下,哪有粮食养得起汉献帝的东汉宫廷。于是吕布派使者向汉献帝谢罪,表示无能为力,汉献帝也没有怪吕布,反而加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平陶侯。

可见汉献帝与吕布关系不错,至少在汉献帝的眼中,吕布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忠臣。

毕竟吕布在铲除权臣董卓以后,对汉献帝比较尊重,那短暂的一段时间是汉献帝唯一作为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几个月宝贵时光。

可见吕布并不是被《三国演义》黑化的所谓三姓家奴,而是忠于汉献帝的忠臣。

可惜吕布有勇无谋,连李傕、郭汜这些实力平平的普通军阀都打不过,导致汉献帝落在李傕、郭汜手里,汉献帝怀念吕布除掉董卓以后作为真正皇帝的短暂美好时光,因此汉献帝在摆脱李傕、郭汜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忠臣吕布。

为什么汉献帝投奔寄人篱下的吕布,却不投奔当时的徐州牧刘备,证明在汉献帝的心目中,吕布是比刘备更值得信任的忠臣。

公元199年曹操与刘备狼狈为奸杀害吕布的难以启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害怕吕布归降曹操以后,与汉献帝联手,因为吕布是忠于汉献帝的忠臣,而曹操刘备都是野心勃勃想自己做皇帝,而吕布从来就没有做皇帝的野心。

因此曹操与刘备在白门楼狼狈为奸杀害吕布,证明曹操与刘备都不希望忠于汉献帝的吕布活着。

可见吕布非常可惜,如果吕布生活在太平盛世,也是卫青、霍去病那样保家卫国的一代名将,但吕布生不逢时,出生在暗无天日的东汉末年,结果报国无门最终成为野心家曹操篡权的障碍而落得兵败被俘,被奸雄曹操下令活活勒死以后又斩首的悲惨结局。


厚德载物49847


导语:吕布在演义中被称为“三姓家奴”,和他所效忠什么样的主公没关系,是他自己的原因。毕竟,没人会喜欢动不动就把自己主公杀了的部下。

先来看看人们是怎么评价吕布的。

  •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 曹操: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
  • 司马光:布者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败亡有证。
  • 徐众:吕布反复无义,志在逆乱。
  • 范晔:术既叨贪,布亦翻覆。

吕布的勇猛是人们公认的,《曹瞒传》说:吕布枭勇,且有骏马。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而他的名,可以说是烂到了家,说他有勇无谋都像是在夸他。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短视浅见、不稳定因素导致众叛亲离,这完全不像一方诸侯所作之事。

他的失败和恶名完全是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

先为丁原部将,然后杀丁原投董卓;归附董卓后又杀董卓,后又依附袁绍,被袁绍赶走后,投靠了张扬。后来弃张杨投张邈,与陈宫共破兖州,失利后投刘备,又袭击徐州赶走刘备。在白门楼被曹操所擒,斩吕布于白门楼。

这也是个漂泊流浪的人呀!

和同期漂泊流浪的刘备相比,吕布的所作所为简直无法直视。

吕布跟刘备相比,少了一个义字,多了一个利字。刘备就算去投靠他人,也有自己的底线,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仁义,关键时刻,从不背弃他人。皇叔仁义,天下人莫不服气,曹操欣赏的也正是刘备的仁德。

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吕布则不一样,把有实力的人基本都得罪了一遍,有勇无谋见利忘义,这几个字形容吕布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演义中,经过老罗的艺术加工,更加突出了吕布的勇,但也突出了他的不耻之处。除了天下无双的猛将,还增加了其他技能,才让吕布这个形象这么引人注目。

有些事,不是老问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先想想自己都干了什么?

马伯庸先生在他的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我觉的很有意思。

“我告诉你,真正的软弱,是不知道自己意欲何为,首鼠两端,浑浑噩噩。

比如吕布吕奉先,你觉得他软弱么?”

“飞将军的勇名,我在河内可是听了太多。”

“可他这么多年,到底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你能说得出来么?”

“呃……”

“他究竟是佐董卓篡汉还是扶王允兴汉,他不知道;究竟是夺曹公兖州以取中原,还是占刘备徐州以行割据,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安居袁氏兄弟麾下做个名将,还是收服张邈、张杨,成为一代霸主,他还是不知道。

吕布来中原这几年,仗是打了不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他忽而是忠臣,忽而是逆臣,忽而是名将,忽而又是军阀——这种缺少定见的人,空有匹夫之勇和西凉大众,没有半点信念与规划。这才是真正的软弱!”

虽是小说,但对吕布的问题和评价是一阵见血。


遨游者


吕布字奉先,可以说,吕布是三国里面武艺最高强的武将,传下了三英战吕布的佳话,但是这样的英雄由于人品过于差,导致最后没有得到善终,也没有得到好的名声,着实可惜。吕布本姓吕,拜丁原为义父,后又认董卓为义父,因此被大家称为“三姓家奴”。

吕布先是拜在了丁原手下,做丁原主簿并认他做义父,董卓入京想要独揽大权,但是丁原却不听他的,还在当众给他难堪,这使董卓极其气愤,但是由于当时丁原身后有吕布在场,董卓也拿他没有办法。董卓回去后他的谋士李儒为他出谋划策,愿意前往说服吕布倒戈。利用高官厚禄收买了吕布,因为动心感觉以自己的本领却要久居人下,实在有些憋屈,便杀了丁原,用丁原的人头去讨好董卓,并拜董卓为新的义父。

董卓收此猛将甚是欢喜,从此在朝堂上飞扬跋扈,无所谓惧,并在宴会上当场把反对他的官员杀死并割下头颅以震慑百官。所以说董卓是因为得到了吕布而成就了他,也是因为得到了吕布而导致他最后的失败。如果没有吕布,他也不会飞扬跋扈到这种地步,把事情做到了极点,才导致了百官的反对,最后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在众多反对他的百官之中,以王允为代表,他看到了貂蝉的美貌,便利用美人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最后促使吕布反叛杀死了董卓。所以说吕布是一个有勇而无谋的人,头脑简单,而且心狠手辣,对谁都没有半分情意可言,他只在乎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只要给他高官厚禄,并赐予他美女和他想要的东西,什么样的主人他都会效忠的。


生活学习


很高心为您解答

吕布遇到什么样的主公,才不会成为“三姓家奴”,最后被曹操斩首?我们可以几点来分析一下

1、吕布的性格

吕布首先是一名勇猛无比、武艺高强的大将,他大战刘关张、辕门射戟,是三国第一猛将。

其次,吕布有勇有谋,辕门射戟,救刘备于水火,只可惜他狂妄自大,不听忠言,最后只能被俘受死。

第三,吕布既有反复不定、不忠不义的一面,也有充满仁义之心的时候,他两杀义父,皆因爱马如痴、贪恋女色,他的本性注定难成霸业。然而,他在危难关头不忘王允、善待刘备妻妾,这些都表现出吕布是有情有义的汉子。

2、那对于吕布这样的人如何使用呢?

愚人百无一用,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才高德薄(吕布)的小人,有坏事的可能;但有才,却是成事的资本。把小人弃之不用,于才未免可惜。真正会用人的,在于用其长,抑其短,用自己的长处来帮助自己成就大事,抑其短可以避免其带来的危害。

笔者认为,吕布如果遇到刘邦,断然不会成为三姓家奴,最后被曹操斩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相关文献,可以判断在用人方面,刘邦是绝世高手,他身边既有张良这样的圣人,又有萧何、曹参这样的君子,还有陈平、韩信、英布这样“才胜于德”的小人。韩信贪,英布反,都不是君子,但刘邦成功的利用了他们,并及时地遏制了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在如何使用小人上,刘邦是很成功的。

但,小人是有风险的,小人之才能成事,其德也足以败事,甚至给用他的人带来生命危险(吕布杀丁原、董卓),曹操深知其中的道理,但他无法驾驭小人(吕布),受刘备提醒,最后斩首吕布


巨蟹座的意志


这个问题问的挺好笑的,说真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个故事。我有一老乡,先就职于百度,后就职于腾讯,其目标很明确,镀金捞资源,然后单干创业。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在排武将的时候,总习惯于把吕布排第一,而忽视掉吕布是一方诸侯的事实。

不纠结于吕布三姓家奴怎么来的了,就说吕布来徐州的时候是投靠刘备的,且被发配到小沛。在此之前,吕布可以说是漂泊半生,风餐露宿。这种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手里去的日子,吕布早就体会够了。所以在投奔刘备后,被发配到小沛,吕布一直都在盯着徐州,苦心孤诣地制造机会,一旦刘备露了破绽就造反,翻身农奴把歌唱,自己当山大王。

最后,我们看看吕布都是因为什么造老板的反的。为了一匹白天骑的马砍了丁原;接着为了另一匹晚上骑的马又捅了董卓;袁绍防的好吕布没机会就跑;为了徐州城就反了刘备,刘备是幸运的,没把自己赔进去。吕布的前半生,一直都在印证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是背叛的筹码还不够。


小闹39


。。。我认为李世民是不二人选。。。。

三姓家奴的意思就是吕布有三个父亲,第一个是他的亲生父亲,第二个是丁原,第三个是董卓。他的亲生父亲和怎样成为丁原的义子,历史中也没有记载,无从考究,也就没法得知其中的善恶曲折。所以吕布获得三姓家奴骂名的关键就是杀死丁原,然后认董卓为义父获得第三个父亲。所以如果吕布不杀死背叛丁原就不会有第三姓。

吕布背叛丁原有三个原因:

⑴吕布有勇无谋,唯利是图。他的有勇是公认的,不用多说。唯利是图体现在董卓送他一匹马,他就认为是知己,送他财务,他就欢天喜地,许他高官厚禄,他就认为是重用他。无谋体现在他不明白如果今天背叛丁原,以后等董卓利用完了他以后,也不会留着他的,因为董卓也怕有一天吕布背叛他。

⑵丁原不会知人善用,没有雄才大略,不敢重用吕布,把他弄个文官,让他觉得没有用武之地。

⑶丁原自己的武力不行,所以吕布能杀了他,要不吕布也不敢轻易举事。

吕布本身有勇无谋,唯利是图,要想吕布不背叛,用人之道就是重中之重,而李世民就很合适这个人选。

⒈李世民不但知人善用,而且敢于用人。李世民的手下除了铁杆儿粉丝,还有对立阵营的人才。比如魏征,他就是李建成的第一谋臣,成了李世民的丞相。甚至有的还是土匪出身,比如程咬金,成了开国功臣。所以以李世民的能力,他自然知道吕布是什么样的人,不会给别人收买吕布的机会。他也敢于利用吕布的武力开僵掘土。

⒉李世民在作战的时候都是亲自上阵,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所以在个人武力上,吕布也是杀不了李世民的。

所以如果李世民是主公,吕布是没有机会背叛的,也不敢轻易背叛。自然也就不会有第三个父亲。


独孤飞壶


吕布如果遇到孙权这样的主公,定能发挥所长,取得更大功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看来,孙权在三国时代诸多地方豪强中是最会用人的主公。

首先看曹操,曹操礼贤下士、恩威并施,确实很重视人才也招揽了很多人才。但是曹操疑心太重,轻易不会把大权尤其是军权托付他人,所以每逢大战,曹操都是亲自带队出马。即便是镇守襄阳或潼关这些关键城池,他也只愿意让曹氏宗亲曹仁、曹洪领衔,他只信自己和亲人,信不过别人,所以即便是吕布为他所用,他可以掌控吕布而不会重用吕布。

再看刘备,从三顾茅庐到厚待张松法正又到亲自劝降黄忠,能看出来刘备也很重视人才。但刘备有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一面,有识人之明却不会用人之长,他的仁义更多是表面文章。他知道关羽骄傲自大却让他镇守荆州,他知道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听不进去诸葛亮的正确意见。吕布若在他帐下,估计跟马超一样,终究是碌碌无为郁郁而终。

孙权在用人方面就比以上两位高明的多,首先他用人不疑任人唯贤,而不是处处提防任人唯亲,其次他能听进去别人正确的意见。看三国你会发现,孙权不仅享国时间很长,而且很少御驾亲征(逍遥津一战还败了),因为他能用好东吴大都督这个职位,周瑜临死推荐鲁肃,鲁肃临死推荐吕蒙,他都采纳了。赤壁之战,孙权能把主战派和主和派拧成一股绳,最终齐心协力打败曹操,说明孙权在掌控和用好部属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那么吕布若为孙权所用,应该能建立一番功业。

最后说说吕布三姓家奴的事,丁原董卓都不是胸怀天下也不是谨小慎微之人,所以遭到不测。以曹刘孙三人的智慧和心机,吕布若在他们帐下,是不敢妄动的,不用担心他行刺或者谋反的事,只不过受重用的程度不同罢了。





酒味悠悠过


首先,吕布为何成为了“三姓家奴”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吕布本来姓吕,他从军后担任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认丁原为义父,一般来讲,拜了义父,姓氏也应该改,就比如寇封改名成刘封,所以也可以叫他“丁布”;后来吕布杀了丁原,投奔董卓,认董卓为义父,所以又可以叫他“董布”。所以,他就有三个姓了,因此,张飞就给吕布起了这个“三姓家奴”的绰号。

吕布杀董卓,逃出长安之后,又先后投奔袁绍、张杨等人,后来在张邈、陈宫的支持下,和曹操争夺兖州,偷袭刘备的徐州,也算是割据一方,纵横一时,但终究是有勇无谋,逐步被曹操逼入绝地。

那么,吕布遇到什么样的主公,才不会成为“三姓家奴”呢?

其实这个答案非常简单,只要吕布遇到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主公,他就不会拜对方为义父,不拜别人为义父,自然就没那么多姓了呗!

吕布出身并州,所以刚从军时投靠并州刺史丁原,这个没啥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天下尚未大乱,也没有什么别的势力能去投靠。所以,他的第二个主人,可以选择诸如袁绍、曹操、孙坚这些人,这样人和他年龄接近,他就不会乱认爹了,也就无所谓“三姓家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