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淞沪会战国军是如何一步步浪费掉大好战机,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1937年“七七事件”爆发后,日本人气焰十分嚣张,狂妄至极的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从当时的日本侵略构想来看,他们企图抄袭元清两代挥师南下的故事。而在中国历史上,由北攻南者大多都是能胜利的,隋朝灭陈、元清统一中国皆为此例。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日本真的由北南下,那么中国将失去战略纵深的优势,十分不利于退守四川这个大后方,所以蒋介石决定在华东开辟第二战场,迫使日军将进攻方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从而实现以时间换取空间的长期抗战意图。这是他主要的军事目的。

另外,蒋介石将战火引向上海还有一个目的。由于日本在东三省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欧美各国过多的注意,所以蒋介石希望通过在上海打一仗来获得国际调停,这也是他的一个政治意图。然而,也就是他的这个意图,导致了中国军队失去了原本可能打赢这一仗的机会,同时还付出了惨烈的代价。那么当时国军是如何在手握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一步步丧失先机的呢?

淞沪会战国军是如何一步步浪费掉大好战机,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实际上蒋介石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在淞沪会战前的1936年2月,他便着手准备相关事宜,以应对日后可能在上海地区爆发的战争。先是命令张治中为京沪地区军事长官,筹划该地区的军事战备,而张治中也明白蒋介石此举意义非凡,一直恪尽职守,早早地在苏州留园设立了假想的战时指挥机关。其后,蒋介石在京沪之间还构筑了数道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在多地进行了军事演习,并积极调遣部队。可以说,在淞沪会战打响前,国军方面还是做了大量准备的。

后来,张治中于淞沪会战爆发前一天,也就是1937年8月12日凌晨,率领中央军最精锐的87师、88师第一批进入上海,准备先发制敌,同时张发奎的56、57师也积极向浦东靠拢。然而,就在全体官兵摩拳擦掌准备在13日拂晓前大干一场的时候,蒋介石却命令部队不得进攻。此举打乱了张治中全盘的作战计划,给日军留出了近两天的时间进行战略部署,从而延误了最佳战机。这也是导致后来国军进攻虹桥、杨树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淞沪会战国军是如何一步步浪费掉大好战机,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国军原计划是通过先发制人消灭沪上的日海军陆战队,扫荡清除驻沪日军,不让后续日军轻易登陆上海,这样的话,中方将占据较大的优势。那么,在战机稍纵即逝、局势千钧一发之际,蒋介石为何做出那样糊涂的决定呢?原来,当时英美等国驻华使节正在调停,蒋介石便命令张治中等候命令,并要避免冲突。然而最终调停失败,日军却在这间隙之际在各个据点部署好了兵力,并同遭遇的国军发生激战。

在战争打响之后,中日双方就一些关键的据点进行了反复的争夺,在此期间,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失去先发优势的张治中也不得不调整作战部署。经过彻夜思索后,张治中重新制定了作战方针,采用中间突破,分割包抄的方式对日军发动进攻,以求一举歼灭敌人。调整当天,国军便取得了不错的进攻效果。当日,国军精锐第36师经过一夜激战将日军击溃,夺取了一系列阵地,把敌人逼到了汇山码头,

然而就在国军追赶至汇山码头的时候,却无法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经过激烈的战斗,中日双方均损失惨重,最终形成胶着状态。日军不只是在汇山码头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很多据点都是如此。这些据点均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十分坚固,中方当时的攻坚武器不足,且威力很小,根本无法对那些据点起到摧毁作用,再加上日军的作战素养很高,导致阵地久攻不下,从而延误了战机。

淞沪会战国军是如何一步步浪费掉大好战机,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淞沪会战国军是如何一步步浪费掉大好战机,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那么,当时的中国军队是否缺乏先进的攻坚武器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国军对于这场战争是非常重视的,同时也做了大量的准备。首先是军队上,使用的是中央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包括87、88师等全德械师;其次是武器上,中方准备的是当时拥有的最为先进的武器,包括攻坚武器,这对日方阵地也是具有很好攻击效果的。然而,由于何应钦等人未能及时将用于巷战和攻坚的武器发给部队使用,导致国军在开战之初没能及时消灭沪上之敌,待到蒋介石想起,已然晚矣,松井石根的援军已经从虬江码头、吴淞等地登陆了。

国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失误还有很多。比如在8月14日到20日的短短几天时间内,张治中在进行艰苦的攻坚战时便接到了3次停攻命令,直接导致了三次战斗功亏一篑,给了日军充足的喘息机会和增援时间。

淞沪会战国军是如何一步步浪费掉大好战机,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试想,如果一开始蒋介石便果断下令进攻,那么日军根本不会有太多部署时间,面对近十万国军精锐,数千驻沪日军是无法抵挡的;如果国军能够及时补充先进武器,那么在开战之后不会打得那么艰苦,也根本不需要一个营、一个团的发起冲锋,最终却几无生还;如果开战之后,蒋介石能够果断的打下去,不是优柔寡断,即使过程艰苦一些,但还是有机会的。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也不会允许假设,失去的就已经失去了。至此,中国军队的围点攻击结束,他们面对的将是日军增援部队的攻击,攻守之势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