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一场大地震,挽救了一位可怜的皇太子,成就了一代明君

明孝宗朱祐樘,《明史》对其高度评价,“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堪称一代明君。

说起来,孝宗的身世是悲苦的。还在娘胎的时候,孝宗就险些被后宫妒妇万贵妃的一碗堕胎药害死,以至于头皮部分脱发。作为宪宗根正苗红的第三子,孝宗长期被生母纪氏及几个好心人藏匿于别宫,唯恐遭了万贵妃的毒手。

万贵妃的狠毒,根结在于她所生的皇长子(无名)早夭,而她也因年龄偏大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明史·后妃传》载“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六宫希得进御。……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复娠矣”。

未期,即不满周岁。按《明宪宗实录》记载,此子生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死于同年十一月,因不满周岁,宗人府还未来得及给他取名。

后来,宪宗又有了第二子,取名朱祐极,一度成为宪宗的接班人。关于朱祐极,《明史·宪宗本纪》载,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甲寅,立皇子祐极为皇太子,大赦。……八年(1472年)春正月……癸亥,皇太子薨”。史学界普遍认为,朱祐极是被万贵妃害死的。自己的儿子无缘皇位,情敌的儿子休想。

就在朱祐极被立为皇太子的前一年,宪宗的第三子悄悄降生了。鉴于万贵妃的歹毒和跋扈,此子一直未露面,知情者极少。成化十一年(1375年),宪宗与这根独苗终于相认,取名朱祐樘,同年将其立为皇太子,即日后的孝宗。

在皇太后的庇护下,孝宗多次躲过万贵妃暗害,有惊无险。自己生不出儿子,又害不了孝宗,无计可施的万贵妃,在万念俱灰中放松了对宪宗的看管,“久之,帝后宫生子渐多”(《明史·后妃传》),宪宗甩开膀子一连生了十几个儿子。

宪宗子嗣繁茂,万贵妃认了,但对孝宗一直深恶痛绝,必除之而后快。随着时间推移,孝宗渐渐长大,万贵妃以及当年迫害过孝宗的太监越来越恐慌,他们“惧太子年长,他日立,将治己罪”,便一起“劝帝易储”(《明史·后妃传》)。只要不是孝宗继承皇位,选谁都可以。宪宗对万贵妃惟命是从,只能就范。

可怜孝宗,在历经千难万苦做了皇太子,但仍逃不过万贵妃的阴谋和魔爪。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挽救了孝宗这位可怜的皇太子。对此,《明史·后妃传》记载,“劝帝易储。会泰山震,占者谓应在东宫。帝心惧,事乃寝”。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明史·五行志》记载,“二十一年二月壬申,泰安地震。三月壬午朔,复震,声如雷,泰山动摇。后四日复微震,癸巳、乙未、庚子连震”。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二三月间,山东境内的泰山一带接连地震了四次,而且非常剧烈,“震声如雷,泰山动摇”,宪宗吓得不轻。

为何泰山地震,宪宗吓坏了?泰山是五岳之尊,是历代帝王封禅的地方,其平安与否,历来被视为国家治乱、社稷兴亡的晴雨表。古人相信天人感应,泰山发生灾异,被认为是上天对帝王、对王朝的警示。泰山居东,对应着东宫,对应着皇太子,泰山地震,说明更换太子是逆天行事,宪宗敢违抗天意吗?随即,宪宗放弃废立太子的计划,并派人到泰山祭告,表示悔意,以安人心。

这场泰山大地震,来得真是时候,孝宗因此得以保全。两年后,宪宗驾崩,孝宗即位。为政期间,孝宗多次派人致祭泰山,并耗资近两万两白银修葺泰山宫庙,一则祈福国泰民安,一则出于对泰山的感恩。孝宗在位十八年,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以仁孝著称,虽然是一位守成之君,但无愧为一代明君。(刘秉光)

一场大地震,挽救了一位可怜的皇太子,成就了一代明君

一场大地震,挽救了一位可怜的皇太子,成就了一代明君

一场大地震,挽救了一位可怜的皇太子,成就了一代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