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鲇鱼墩位于阊门外吊桥西堍南侧,阊胥路北端东侧,西起阊胥路,东至南浩街。因巷里有个土墩,形状很像鲇鱼,故巷名称“鲇鱼墩”。鲇鱼墩曾是阊门外商业繁华之地,现在是个街心公园,美其名曰“石路占鱼墩文化公园”,入口处还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多此一举刻了大大的“占鱼墩”三个字,就是这三个不伦不类的字一刻就露了怯,在此2011年之前所有的关于这地儿名字的记载和文字出现几乎就是“鲇鱼墩”从来没有“占鱼墩”的。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鲇,或称鲶鱼、猫鱼,鲇形目鱼类的统称。现在人真是热昏颠掉不讲究没文化拆烂糊的蛮结棍的,字不同音也不同,这字还不念半边音的,和占字有半毛的关系啊?估计拍板的是外来人口兼外行的无知者无畏,经办的是既捣浆糊又唯命是从的将错就错,这和云南的一个当任省长把“滇”念成“zhen”以及北大的一个时任校长把“鹄”念成“hao”都是一样的一不留神,他们还只是停留在口说无凭的地步,这可是白纸黑字似的,事实上有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表面上唯唯诺诺实质上害人不浅,既让领导丢人现眼也让百姓木忽隆东。还真不明白是耍无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要改过来其实不难啊,让石匠师傅凿掉一层重新刻上一遍,花不了几个钱,更何况这还不是钱不钱的事儿,却偏偏听之任之任其由之以讹传讹了。也是匪夷所思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古往今来,对姑苏阊门的描绘莫过于旷世之作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貌不经意云清风淡的那句:“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生动,形象,贴切。跨过外城河,直接连通阊门城内外的苏州主要桥梁之一吊桥,又叫钓桥。顾名思义,古代时候是城关下的一座可以随时收起放下阻断交通的活络栈桥,现在也是和人民桥一样颇具苏州特色的古典廊桥之一,形式差不多,只是和人民桥相比,吊桥显得娇小迷你,小了一号。从吊桥到前面渡僧桥一段,桥堍北侧是杜山珍、雷允上苏州沐泰山堂两家百年老店为主的琳琅商铺,南侧就是熙熙攘攘莺歌燕舞的文化公园。闹猛是依然闹猛,繁华已不复当年。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旧时,随着商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石路一带的饮食服务业也风生水起,旅社、浴室、菜馆、饭馆、面馆、酒肆、戏院、书场,可谓一家挨着一家。20世纪初,民国元年,金阊石路一带存录的马路商号有140多家,有很多后来成为苏州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店字号。其中有家以经营茶食糖果出名的老店赵天禄,在老苏州的记忆中,一旦提起,就会脱口而出:“火烧赵天禄”,苏州城男女老少无人不晓。赵天禄首创于1763年,历史相当悠久了。因此行内有一传说,苏州名店是“先有阊门赵天禄,后有城内稻香村。”赵天禄不是人名,主人姓赵,“天禄”取意自“天官赐禄”。解放前的赵天禄设在阊门外吊桥堍,门面三开间,前店后坊。作坊的生产规模并不太大,仅仅“三台一炒”,亦即糕点,水油锅,野味三张台板,再加炒货;产品手工工艺流程甚为严格,尤其雪片糕、京果、玫瑰猪油、酥糖的外形、口感、味道在同行中是屈指可数的。所以赵天禄的“干点心”赫赫有名,深受市内、市郊及周边乡村百姓的欢迎。与赵天禄堪称并驾齐驱的还有附近的一品香和东吴村,被誉为石路“茶食糖果三只鼎”。各有所长各具特色错位竞争:赵天禄销售对象以乡帮为主;一品香以城市居民和旅游客商为主;东吴村以车站、码头的旅客为主。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十年“期间年,苏州二十多个造反派组织联合夺了市委、市人委的党政财文大权,人称“支派”;作为反对的一派,成立了“工学运动革命串联会”,人称“踢派”。双方从大字报、大辩论,发展到武斗。1967年8月23日下午2时许,支、踢两派在阊门、吊桥一带对峙,因发射凝固气雾弹,导致吊桥西堍南侧的石路68号至86号和上塘街57号至73号一带整体被焚。著名的赵天禄茶食糖果店未能幸免于难,连同周边近水台面馆等22家商铺,326间民居全部烧毁。这就是苏州人俗称“文革三把火”之一的””火烧赵天禄”。而这一带即是曾为阊门外商业繁华之地的鲇鱼墩。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1976年,鲇鱼墩的空地改建为街心公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此后很多年里,该公园在吸引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出现了小游园绿化毁坏严重等现象。为配合石路商圈提档升级综合整治暨“百年石路”文化商贸活动,2011年投资400余万元对此进行改造,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树木重新布局,苗木品种全面升级,营造出了优美的环境;草地上种植的小乔木和灌木,结合大面积的草坪,形成了舒展有致的绿化空间;大乔木下面设置的木制座椅,为游人提供了必要的休憩空间。而改造的重点内容即为“一钟一墙一像一石”。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一个是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阊门外大马路上有一座特别显眼的大自鸣钟。这次建立的大钟外形基本仿原样,座基要比原来高出很多,内部采用了现代技术,包括卫星定点校时等技术。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一个是在一块大石上多此一举的强化了清代曹雪芹名著《红楼梦》对阊门的说法,用景观石刻录了“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从书斋到实地,让天马行空无限的文学想象拘泥局限于眼见为实的现实写照,这恐怕是对文学的误读误解,更显露了现代人的浅薄。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一个是树立了一尊如真人大小的铜像,以纪念百年前石路捐资始建者、名人盛宣怀(1844-1916)。在过去的历史上此人风评不佳,屡屡被冠以封建买办之类不良称呼,此次树碑立传,也是历史在渐渐地真实还原。秀才出身盛宣怀,集官员、官办商人、买办于一身,既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当时在经济文化医卫等实业领域创建了中国近代史11个项目的第一。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得力助手,李鸿章曾称赞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旧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中创建起来的主要近代工矿交通运输和金融企业,大半通过盛宣怀之手,也就是说,盛宣怀是旧中国第一代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再一个是文化墙,总体策划可以说非常之好,既考虑了文化墙要运用具有苏州地方建筑特色的传统表现方式,并能与千年阊门、廊形吊桥等景观融为一体。选用了能经受岁月沧桑及风雨侵蚀的石材质,以及通俗易懂的图文,采取线描、书法、碑刻等手法,在传承石路文化的前提下,建成雅俗共赏耐人寻味的石路文化碑墙:一赋一图十二画。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一赋为文赋。综合运用具有展示传统文化底蕴的“赋”,相对通俗易懂,既能体现苏州的文化底蕴,又有别于“前言”“序”或“后记”“跋”等一般化的表现,还能扩大相应的功能。内容上突出了石路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岁月沧桑、文化底蕴、富贵风流、盛世繁华,并表达了政府对改造石路、提档升级、造福于民的良苦用心。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一图为清末民初或解放初期石路地图,表现石路的概貌,示意石路的街巷、道路、店铺、民居等。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十二画为“石路变迁组图”十二幅。通过纵横结合的方式和脉络,表现各个历史时期石路的面貌、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这个非常有意思,不妨细细一说一一道来。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1.世纪沧桑:清代中叶的阊门及城墙、阊门外路街、店铺、民居等。陆机诗云:“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阊门雄峙而石路名扬。石路接壤阊门城墙,随阊门而起,伴阊门而兴。白居易诗中云:“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清乾隆时《姑苏繁华图》即以阊门闹市为中心。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2.商区雏形:明清两代苏城皆为省会。唐寅诗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商业、手工业尤为兴盛,商铺栉比,作坊林立,为“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清末民初,“三路一街”格局商业区已初步形成。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3.洋务开埠:甲午一战,清廷战败,被迫与日签署《马关条约》,承诺开放苏州等四城为商埠,为抵制“日租界”,两江总督张之洞、苏州状元陆润庠、通州状元张謇等顺应民意,密商对策,建苏州洋务局,抢先于阊门石路等三处优势地块设立商埠,提前开放,遂使石路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之窗口。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4.筑石铺路:1911年,清代重臣盛宣怀,出资命人以碎石铺路,将上塘街与大马路对接,又筑“五福路”即留园马路将留园与广济桥大马路连通,以方便盛氏家眷车马往来于阊门内天库前居所与留园即当时盛氏私园之间,及经大马路出入车站码头。阊门外“石路”因此得名。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5.地灵人杰: 1909年11月10日,柳亚子、俞剑华、冯心侠等人先期抵石路惠中旅社,后与陈去病等人赴张国维祠,成就首次雅集,建立近代史上叱咤风云之南社;惟盈旅馆中张謇、雷奋、杨廷,草拟立宪奏疏,各地响应;朱锡梁醒狮起名,陈去病苏台策动反袁称帝等,皆流传于世。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6.街巷纵横:民国时代,苏州为省会之区,石路乃繁华之地。因人烟稠密、宜商宜居,累世筑建,而遂成街巷纵横。南濠街、太平坊、醒狮路、丁家巷、宝莲寺巷、同春坊、乐荣坊、三乐湾、义慈巷、夹剪弄、上塘街、下塘街、小邾弄、朱家庄大街等街坊路巷,或首尾相接,或联通相交。街巷深深,处处皆有故事传奇。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7.商贾云集:运河通航,阊门石路占尽地利,遂成唐寅《阊门即事》诗中情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及光绪三十三年沪宁铁路通车,石路商市再振雄风,万商云集,百货充溢。轮船公司、药材店、茶馆、酒楼、戏院、书场、马车业、浴室等,业态俱全。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8.外侵劫难:石路劫难不下十次,皆与战乱有关。1937年苏城沦陷。8月,石路连遭日机轰炸,焚烧三天,石路鸭蛋桥一带房屋十之八九毁于战火。被毁商店、旅社、茶馆、戏院、饭店、浴室二三百家,民宅六七百户。至抗战结束,石路才得商贸渐兴,百姓安居。于解放前夕,石路店铺恢复至一百有余。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9.市民乐园:石路几遭战火,后稍有复苏,沿街相继建房,商贸百废待兴。而仍有十亩空地长期荒芜,苏州人称之曰:小荒场。日积月累,小荒场渐成商贩集散之地,卖梨膏糖、看西洋镜、卖拳头、猢狲出把戏、牵线木偶、听书看戏、小吃担摊等云集,五花八门,犹如北京天桥,成苏州平民娱乐之重要场所。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10.百业复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石路商贸百业,蓄势待发,初现繁荣,商铺达四百四十余户。知名商号有:赵天禄茶食店、王万泰五金号、杜家老三珍肉店、程德泰茶叶号、沐泰山堂药铺、石路商场、宏声交电等。餐饮业即有义昌福、宴月楼、功德林、德元馆、五福楼、聚新春、近水台、卫生粥店等。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11.丁未火毁:“文革”中,苏城形成两派于阊门、吊桥区域对峙。1967年8月23日因发射“凝固汽油弹”酿成大火,石路68至86号,上塘街53至73号及鲇鱼墩一带闹市整体被焚,赵天禄、近水台等二十五户商户、三百二十六间民房遭毁。1976年在鲇鱼墩建街心公园。2011年重建成石路文化公园。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12.盛世繁华:喜迎新时代,石路生机焕发,历三十余年,绘阊门繁华图,建石路步行街。现代商厦拔地而起,商品琳琅满目,街景绚丽多姿。石路已成“中心开花、四面辐射”之势。民俗文化有效保护,“轧神仙”活动得到传承。商圈西扩,轨交建设,表现了改革开放成就的石路地区第三次辉煌。

“鲇鱼墩”到“占鱼墩”一字之差,旧时商贸繁华转世成街心花园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