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鯰魚墩位於閶門外吊橋西堍南側,閶胥路北端東側,西起閶胥路,東至南浩街。因巷裡有個土墩,形狀很像鯰魚,故巷名稱“鯰魚墩”。鯰魚墩曾是閶門外商業繁華之地,現在是個街心公園,美其名曰“石路佔魚墩文化公園”,入口處還在一塊大石頭上面多此一舉刻了大大的“佔魚墩”三個字,就是這三個不倫不類的字一刻就露了怯,在此2011年之前所有的關於這地兒名字的記載和文字出現幾乎就是“鯰魚墩”從來沒有“佔魚墩”的。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鯰,或稱鯰魚、貓魚,鯰形目魚類的統稱。現在人真是熱昏顛掉不講究沒文化拆爛糊的蠻結棍的,字不同音也不同,這字還不念半邊音的,和佔字有半毛的關係啊?估計拍板的是外來人口兼外行的無知者無畏,經辦的是既搗漿糊又唯命是從的將錯就錯,這和雲南的一個當任省長把“滇”念成“zhen”以及北大的一個時任校長把“鵠”念成“hao”都是一樣的一不留神,他們還只是停留在口說無憑的地步,這可是白紙黑字似的,事實上有些溜鬚拍馬阿諛奉承之徒表面上唯唯諾諾實質上害人不淺,既讓領導丟人現眼也讓百姓木忽隆東。還真不明白是耍無賴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這要改過來其實不難啊,讓石匠師傅鑿掉一層重新刻上一遍,花不了幾個錢,更何況這還不是錢不錢的事兒,卻偏偏聽之任之任其由之以訛傳訛了。也是匪夷所思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古往今來,對姑蘇閶門的描繪莫過於曠世之作曹雪芹的《紅樓夢》中貌不經意雲清風淡的那句:“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生動,形象,貼切。跨過外城河,直接連通閶門城內外的蘇州主要橋樑之一吊橋,又叫釣橋。顧名思義,古代時候是城關下的一座可以隨時收起放下阻斷交通的活絡棧橋,現在也是和人民橋一樣頗具蘇州特色的古典廊橋之一,形式差不多,只是和人民橋相比,吊橋顯得嬌小迷你,小了一號。從吊橋到前面渡僧橋一段,橋堍北側是杜山珍、雷允上蘇州沐泰山堂兩家百年老店為主的琳琅商鋪,南側就是熙熙攘攘鶯歌燕舞的文化公園。鬧猛是依然鬧猛,繁華已不復當年。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舊時,隨著商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石路一帶的飲食服務業也風生水起,旅社、浴室、菜館、飯館、麵館、酒肆、戲院、書場,可謂一家挨著一家。20世紀初,民國元年,金閶石路一帶存錄的馬路商號有140多家,有很多後來成為蘇州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店字號。其中有家以經營茶食糖果出名的老店趙天祿,在老蘇州的記憶中,一旦提起,就會脫口而出:“火燒趙天祿”,蘇州城男女老少無人不曉。趙天祿首創於1763年,歷史相當悠久了。因此行內有一傳說,蘇州名店是“先有閶門趙天祿,後有城內稻香村。”趙天祿不是人名,主人姓趙,“天祿”取意自“天官賜祿”。解放前的趙天祿設在閶門外吊橋堍,門面三開間,前店後坊。作坊的生產規模並不太大,僅僅“三臺一炒”,亦即糕點,水油鍋,野味三張臺板,再加炒貨;產品手工工藝流程甚為嚴格,尤其雪片糕、京果、玫瑰豬油、酥糖的外形、口感、味道在同行中是屈指可數的。所以趙天祿的“乾點心”赫赫有名,深受市內、市郊及周邊鄉村百姓的歡迎。與趙天祿堪稱並駕齊驅的還有附近的一品香和東吳村,被譽為石路“茶食糖果三隻鼎”。各有所長各具特色錯位競爭:趙天祿銷售對象以鄉幫為主;一品香以城市居民和旅遊客商為主;東吳村以車站、碼頭的旅客為主。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十年“期間年,蘇州二十多個造反派組織聯合奪了市委、市人委的黨政財文大權,人稱“支派”;作為反對的一派,成立了“工學運動革命串聯會”,人稱“踢派”。雙方從大字報、大辯論,發展到武鬥。1967年8月23日下午2時許,支、踢兩派在閶門、吊橋一帶對峙,因發射凝固氣霧彈,導致吊橋西堍南側的石路68號至86號和上塘街57號至73號一帶整體被焚。著名的趙天祿茶食糖果店未能倖免於難,連同周邊近水檯面館等22家商鋪,326間民居全部燒燬。這就是蘇州人俗稱“文革三把火”之一的””火燒趙天祿”。而這一帶即是曾為閶門外商業繁華之地的鯰魚墩。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1976年,鯰魚墩的空地改建為街心公園,佔地約3000平方米。此後很多年裡,該公園在吸引周邊居民休閒娛樂的同時,也出現了小遊園綠化毀壞嚴重等現象。為配合石路商圈提檔升級綜合整治暨“百年石路”文化商貿活動,2011年投資400餘萬元對此進行改造,面貌為之煥然一新:樹木重新佈局,苗木品種全面升級,營造出了優美的環境;草地上種植的小喬木和灌木,結合大面積的草坪,形成了舒展有致的綠化空間;大喬木下面設置的木製座椅,為遊人提供了必要的休憩空間。而改造的重點內容即為“一鍾一牆一像一石”。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一個是鍾。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閶門外大馬路上有一座特別顯眼的大自鳴鐘。這次建立的大鐘外形基本仿原樣,座基要比原來高出很多,內部採用了現代技術,包括衛星定點校時等技術。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一個是在一塊大石上多此一舉的強化了清代曹雪芹名著《紅樓夢》對閶門的說法,用景觀石刻錄了“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從書齋到實地,讓天馬行空無限的文學想象拘泥侷限於眼見為實的現實寫照,這恐怕是對文學的誤讀誤解,更顯露了現代人的淺薄。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一個是樹立了一尊如真人大小的銅像,以紀念百年前石路捐資始建者、名人盛宣懷(1844-1916)。在過去的歷史上此人風評不佳,屢屢被冠以封建買辦之類不良稱呼,此次樹碑立傳,也是歷史在漸漸地真實還原。秀才出身盛宣懷,集官員、官辦商人、買辦於一身,既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當時在經濟文化醫衛等實業領域創建了中國近代史11個項目的第一。作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得力助手,李鴻章曾稱讚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盛宣懷一生經歷傳奇,成就不凡。舊中國近代化第一階段中創建起來的主要近代工礦交通運輸和金融企業,大半通過盛宣懷之手,也就是說,盛宣懷是舊中國第一代資本主義近代化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再一個是文化牆,總體策劃可以說非常之好,既考慮了文化牆要運用具有蘇州地方建築特色的傳統表現方式,並能與千年閶門、廊形吊橋等景觀融為一體。選用了能經受歲月滄桑及風雨侵蝕的石材質,以及通俗易懂的圖文,採取線描、書法、碑刻等手法,在傳承石路文化的前提下,建成雅俗共賞耐人尋味的石路文化碑牆:一賦一圖十二畫。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一賦為文賦。綜合運用具有展示傳統文化底蘊的“賦”,相對通俗易懂,既能體現蘇州的文化底蘊,又有別於“前言”“序”或“後記”“跋”等一般化的表現,還能擴大相應的功能。內容上突出了石路的前世今生、歷史變遷、歲月滄桑、文化底蘊、富貴風流、盛世繁華,並表達了政府對改造石路、提檔升級、造福於民的良苦用心。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一圖為清末民初或解放初期石路地圖,表現石路的概貌,示意石路的街巷、道路、店鋪、民居等。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十二畫為“石路變遷組圖”十二幅。通過縱橫結合的方式和脈絡,表現各個歷史時期石路的面貌、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這個非常有意思,不妨細細一說一一道來。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1.世紀滄桑:清代中葉的閶門及城牆、閶門外路街、店鋪、民居等。陸機詩云:“吳趨自有始,請從閶門起。”閶門雄峙而石路名揚。石路接壤閶門城牆,隨閶門而起,伴閶門而興。白居易詩中雲:“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清乾隆時《姑蘇繁華圖》即以閶門鬧市為中心。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2.商區雛形:明清兩代蘇城皆為省會。唐寅詩稱:“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又擅雄。”商業、手工業尤為興盛,商鋪櫛比,作坊林立,為“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清末民初,“三路一街”格局商業區已初步形成。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3.洋務開埠:甲午一戰,清廷戰敗,被迫與日簽署《馬關條約》,承諾開放蘇州等四城為商埠,為抵制“日租界”,兩江總督張之洞、蘇州狀元陸潤庠、通州狀元張謇等順應民意,密商對策,建蘇州洋務局,搶先於閶門石路等三處優勢地塊設立商埠,提前開放,遂使石路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之窗口。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4.築石鋪路:1911年,清代重臣盛宣懷,出資命人以碎石鋪路,將上塘街與大馬路對接,又築“五福路”即留園馬路將留園與廣濟橋大馬路連通,以方便盛氏家眷車馬往來於閶門內天庫前居所與留園即當時盛氏私園之間,及經大馬路出入車站碼頭。閶門外“石路”因此得名。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5.地靈人傑: 1909年11月10日,柳亞子、俞劍華、馮心俠等人先期抵石路惠中旅社,後與陳去病等人赴張國維祠,成就首次雅集,建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之南社;惟盈旅館中張謇、雷奮、楊廷,草擬立憲奏疏,各地響應;朱錫梁醒獅起名,陳去病蘇臺策動反袁稱帝等,皆流傳於世。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6.街巷縱橫:民國時代,蘇州為省會之區,石路乃繁華之地。因人煙稠密、宜商宜居,累世築建,而遂成街巷縱橫。南濠街、太平坊、醒獅路、丁家巷、寶蓮寺巷、同春坊、樂榮坊、三樂灣、義慈巷、夾剪弄、上塘街、下塘街、小邾弄、朱家莊大街等街坊路巷,或首尾相接,或聯通相交。街巷深深,處處皆有故事傳奇。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7.商賈雲集:運河通航,閶門石路佔盡地利,遂成唐寅《閶門即事》詩中情景:“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及光緒三十三年滬寧鐵路通車,石路商市再振雄風,萬商雲集,百貨充溢。輪船公司、藥材店、茶館、酒樓、戲院、書場、馬車業、浴室等,業態俱全。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8.外侵劫難:石路劫難不下十次,皆與戰亂有關。1937年蘇城淪陷。8月,石路連遭日機轟炸,焚燒三天,石路鴨蛋橋一帶房屋十之八九毀於戰火。被毀商店、旅社、茶館、戲院、飯店、浴室二三百家,民宅六七百戶。至抗戰結束,石路才得商貿漸興,百姓安居。於解放前夕,石路店鋪恢復至一百有餘。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9.市民樂園:石路幾遭戰火,後稍有復甦,沿街相繼建房,商貿百廢待興。而仍有十畝空地長期荒蕪,蘇州人稱之曰:小荒場。日積月累,小荒場漸成商販集散之地,賣梨膏糖、看西洋鏡、賣拳頭、猢猻出把戲、牽線木偶、聽書看戲、小吃擔攤等雲集,五花八門,猶如北京天橋,成蘇州平民娛樂之重要場所。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10.百業復興: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石路商貿百業,蓄勢待發,初現繁榮,商鋪達四百四十餘戶。知名商號有:趙天祿茶食店、王萬泰五金號、杜家老三珍肉店、程德泰茶葉號、沐泰山堂藥鋪、石路商場、宏聲交電等。餐飲業即有義昌福、宴月樓、功德林、德元館、五福樓、聚新春、近水臺、衛生粥店等。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11.丁未火毀:“文革”中,蘇城形成兩派於閶門、吊橋區域對峙。1967年8月23日因發射“凝固汽油彈”釀成大火,石路68至86號,上塘街53至73號及鯰魚墩一帶鬧市整體被焚,趙天祿、近水臺等二十五戶商戶、三百二十六間民房遭毀。1976年在鯰魚墩建街心公園。2011年重建成石路文化公園。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12.盛世繁華:喜迎新時代,石路生機煥發,歷三十餘年,繪閶門繁華圖,建石路步行街。現代商廈拔地而起,商品琳琅滿目,街景絢麗多姿。石路已成“中心開花、四面輻射”之勢。民俗文化有效保護,“軋神仙”活動得到傳承。商圈西擴,軌交建設,表現了改革開放成就的石路地區第三次輝煌。

“鯰魚墩”到“佔魚墩”一字之差,舊時商貿繁華轉世成街心花園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