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两句关东民谣,许多年轻人都很好奇,也多少有些不相信。

老刘说的是天降几天大雪,山凹、沟堑都被填平,雪上又冻上一层硬壳。这些傻乎乎的狍子,不慎踏进雪瓮,卡在那里,四蹄悬空,只能干瞪着眼等死。所以,每到大雪过后,村里的年轻人就夹根棒子、领条狗,到山里去转悠。碰上掉进雪沟里的狍子,一棒子下去,晚上就有好吃的了。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狍子,属偶蹄目,鹿科。体长一米多,尾短,雄性有三叉小角。冬毛稍长,浅棕色;夏毛短,栗红色,屁股上有白斑。狍子喜食嫩树枝、浆果,善奔跑,和鹿一样被称为“草上飞”。秋冬之际,常三五成群,出没于村外山坡上,有时竟闯进村子。其肉似鹿肉,鲜美可食。毛脆皮薄,不能为裘,但隔凉隔热,多用做狍皮褥子。

东北的水十分洁净,水质特好,没有污染,捧起来就能喝。所以,野生鱼类特别多。每年山洪下来时,总会从上游冲下来很多鱼,什么鲇鱼、鲫鱼、白鱼,成群结队地在水里游。也有地方有水渠,是浇灌稻田用的,稻沟子。成群筷子长的鲫鱼、鲇鱼、鲤鱼挤在那里,又跳又翻。如果有水瓢,完全可以“瓢舀鱼”!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野鸡,乃雉鸡或雉的俗称。雄性羽毛华丽,尾翎长;雌性个稍小,羽暗尾短。野鸡多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灌木丛间。飞行速度较快,但不能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呈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急速在草丛、灌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野鸡以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昆虫为食。肉味美,尾羽可做饰羽用。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早些年的那时候,山上的野鸡非常多,人们上山砍柴,时常会惊飞正产蛋的野鸡,拣到野鸡蛋。冬天,是野鸡最不好过的日子,也是野鸡最有可能飞进饭锅的日子。下雪后,雪把山里的吃食都盖住了,野鸡们就只好成群结伙下山来寻食了。人们就在山下严阵以待,下夹子;套子;还有人用药,投放到野鸡常寻食的沟里荒地里,有时一次能药死一二十只,用小车往家拉。冬季城里市场上,成堆地摆放着野鸡,任人选购。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描绘了当年东北古朴、丰饶的自然风貌,令人向往和怀念。

如今,也只能“呵呵”了,不胜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