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棺材当作书架用,践行环保一辈子

人离开这个世界后,最常见的下葬方式是土葬和火葬,不过却为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

美国人威廉瓦伦(William Warren)推出一套「终生木架」,使用者生前可拿来摆书、放饰品,往生后则可重组成一副木棺,让使用者用一辈子。

棺材当作书架用,践行环保一辈子

棺材当作书架用,践行环保一辈子

根据美国自然死亡中心数据,采用生物可分解棺材能比传统棺材减少一半的碳排放。目前有多种材料製成的环保棺材,包括纸、无甲醛合板、竹子和手编柳条等。

如果想减少环境负担,还可以选择较环保的丧葬方式:

自然埋葬

最近绿葬越来越受到欢迎,现在美国合法环保殡葬业者超过300家,2008年仅有数十家。「国际公墓、火葬与丧礼协会」2010年的调查发现,四分之一的调查者喜欢自然埋葬。

自然埋葬不用传统棺窖或有毒化学物质,而是以生物能分解的布料裹尸,或将尸体置于松木棺,埋进约一公尺深处帮助其自然分解。美国也有自然埋葬的墓地,禁用有害化学物质和生物无法分解的材料。

火葬

如果有人坚持火葬,也有更环保的选择。其中一种就是模仿自然分解的过程,但速度却更快的「硷性水解」:将尸体放入管中,管内放入水与硷液,并以华氏300度的蒸气加热三小时。过程中不会将化学物质释放到空中,也比火化少用8成能源。水解后的尸水是很棒的肥料。

如果是一般火化,民众可选择环保骨灰罈,像是永续木製骨灰罈,或者生物罈(Bios Urn)。生物罈以生物能分解的椰子壳製成,内部放了种子,待骨灰放入后便可长出树苗,体现「死后新生」的意义。

堆肥

当然不可能直接把尸体埋在后院当肥料堆。瑞典公司「承诺」(Promessa)研发出一套方法,仅用6-12个月内就可将尸体转变成肥料。首先将尸体冷冻再浸入液态氮中,用用音波将变得易脆的尸身震碎,变成细碎白色粉末。这些粉末被送到真空管内,将水份蒸发,剩馀粉末就成营养肥料。

永久珊瑚礁

全球珊瑚礁因气候变迁和海洋温度上升逐渐死亡,人死后可以帮助海洋生物存活,提供珊瑚和微生物数百年的营养。火化后的骨灰混合安全环保的泥剂,就可製成人造珊瑚,接著放到当事人或家属喜欢的位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已批淮这类珊瑚礁,而且只能放在赏鱼和指定潜水区。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人从自然而来,也会回到自然之中,珍爱我们的始终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