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高考66年发展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大学招生考试沿用以前的各大学单独招生的办法。


1950年,采用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当时行政区划设置的大区来划分高校范围,各大区内高校采取联合招生的办法。同事规定:如确有困难的高校可采取单独招生的办法。这是考虑到我国建国初期个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制定的一个过渡的方法。
高考66年发展史

到了1952年,采用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办法,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从这一年就开始实行了。当时高教部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高教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为了便于组织统一招考工作,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1952年8月15、16、17日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钟,每个单位时间考两科,国文、数学、化学、中外史地、物理、政治常识、生物、外国语(俄、英)每个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17日安排加试笔试和术科。报考文法财经等院校或系,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理工农医等院校或系采计分数的科目比例则正好相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

从1952年开始,高考制度一直实行到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实行了15年的高考制度停止了。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再没有举行过高考。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当年冬天全国各地举行了中断十年之久的第一次高考,有近600万名考生报名参见,最终录取不到30万人。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

1978年7月20至23日,又举行了夏季高考,录取40多万名考生。
高考66年发展史

1979年,国家规定将高考时间定为7月7日至9日举行,1983年改为7月15日至17日,到了1984年又改回7月7日。

2003年,高考时间改为6月7日至8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我国高考采取的模式为文理分科模式,文理科考生分别考语数外和文综或理综。部分教育改革省份有所不同。
高考66年发展史

目前的高考制度正处在变革期,高考模式面临着诸多的改革,比如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多考等。计划到2020年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66年发展史

高考制度制度到现在已经有66年的历史。作为选拔性考试,它为国家和社会选拔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作为最为公平公正的考试,它也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一个渠道。可以说,高考在我国所有考试之中所占据的地位是其它考试所难以企及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