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寶寶從一出生起,就開始通過他全身的感覺器官,去吸收周圍的一切信息。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鮮的、充滿未知的,因此他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

寶寶6個月大時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再大一點兒的孩子好奇的動作更多。

八九個月的寶寶,已經學會爬,活動的範圍大大拓寬,他們的好奇心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在他們眼中,家裡的抽屜、櫃子甚至瓶瓶罐罐裡都像藏著寶貝,在你不注意時,他就會打開抽屜,專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東西全拿出來,似乎最好的東西就在裡面。結果是滿地狼藉,家像是被搶劫過了似的。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一兩歲的寶寶,已經開始能夠站立行走,活動能力大大提高,手腳都被解放出來,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要求不停地進行遊戲,而且喜歡到處亂跑和四處搗亂,這都是兒童的正常表現。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因此,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不斷去探索周圍世界,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一種行為表現。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會去與事物相接觸,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就不能明瞭事物的性質和狀況。所以好動是寶寶得到知識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

好動的寶寶多聰明

寶寶需要反覆地與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接觸和練習,才能漸漸掌握他自己的身體。寶寶接觸到的一切,無論通過哪種方式,都會在他的大腦中留下印跡,為他將來進行抽象的思維和學習,打下最初的基礎。從這一點來說,越是好奇心強的寶寶越是活潑好動,越是活潑好動的寶寶大腦活動得就越多也就越聰明。

正常的好動有別於“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這類兒童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除遺傳因素外,有專家認為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環境壓力遠遠超過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也會導致孩子心理發育滯後,自控能力降低。另外,過量攝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鉛量過度的食物,雖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但可能會導致多動症。

不同時期多動症症狀表現

嬰兒期:約30%的多動症兒童出生後就顯得多動,不安寧,易激惹,過分哭鬧、叫喊,母子關係不協調。

幼兒期:約有50%-60%多動症兒童在2-3歲時就顯得與其他小孩不一樣,特別不聽話,難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遺尿,大多飲食差,培養排便、睡眠習慣均困難。

學齡前期:症狀漸明顯,幹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多,不能靜坐,愛發脾氣,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參加集體活動困難,情緒不穩,破壞東西,玩具滿地撒,不愛惜,不整理,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衝動性行為,常和小朋友打鬧。

學齡期:多動症的一切症狀都顯露出來,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上課不專心聽課,容易分散注意力,學習困難,不能完成作業,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對刺激的反應過強,衝動任性,情緒不穩,有攻擊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

多動症與好動的區別

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並非所有好動的兒童都是“多動症”。研究發現,“多動症”與孩子好動、頑皮有著四點本質區別:

注意力方面:好動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干擾,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

自控力方面:好動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

行為活動方面:好動孩子的好動行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多具有衝動性,缺乏目的性;

生理方面:好動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父母可以根據以上四點比照一下,但不要輕易就下結論說寶寶是“多動症”,如果寶寶確實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建議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

小兒多動症都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影響成績和學習

多動症可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孩子的學業成績也一定是要受到影響的。

多動障礙症候群是個慢性病,可持續終身危害終身的一個疾病,必須要引起重視。

危害三、注意力的選擇性差

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多動症兒童無意注意佔優勢,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出現的新的刺激容易引起反應,該有意注意的事物卻看不到。他們在家做作業時,總會聽大人的談話,窗外的吵鬧聲;上學路上也會被商店的玩具吸引,忘記上學。他們的注意力是不自覺的、無目的的,見到什麼就去看、去做,不知道去辨別到底應不應該做。

多動症怎麼辦?

從飲食上護理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在寶寶飲食方面,家長都會有個誤區總認為葷食的營養高,應當多吃從而慢慢的培養出小孩愛吃葷食的習慣。這樣是不對的,因為葷食當中含有很高的脂肪,能量,相對的維生素就會少,這樣當小孩吃了過多的葷食,體內的能量就會變多,有時又用不完這樣就會造成小孩多動的情況。

多做室外運動

多動症的孩子因為好動就會導致自己在寫作業的時候速度很慢而且還不集中精力,家長這時候就會控制小孩玩耍的時間,小孩則會越來越煩躁,不但沒有學到知識,而且還會很容易讓小孩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時候家長應當多帶著小孩做一些運動量較大的運動,例如跑步,打球,溜冰等。這樣就會有效的消耗掉小孩過多的能量。

只有當多動症較為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干擾家庭及學校秩序時,才需要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必須遵醫囑。常用的藥物有苯丙胺、哌醋甲酯和匹莫林。

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讓寶寶從小養成按時作息、起居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並從有規律的生活中培養他們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習慣,例如,吃飯時不看電視等。不遷就孩子的某些興趣,例如,不能無限制地讓他們長時間看電視或電影等。

行為管理和教育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教師和家長需要針對患者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視、體罰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覺性。當ADHD患兒的父母和校方確定患兒的病情或行為已經影響患兒參加學習的能力時,則患兒可以在學校裡接受干預治療。可以將患兒的座位安排在老師附近,以減少患兒在上課時的注意力分散,課程安排時要考慮到給予患者充分的活動時間。

寶寶好動是好是壞?處理不好可能耽誤寶寶終生!

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患者同伴關係不良,對別人有攻擊性語言和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為治療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及時對患者的行為予以正性或負性強化,使患者學會適當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為來替代不適當的行為模式。認知行為治療主要解決患者的衝動性問題,讓患者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