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暴跌43.1%!貿易戰效果來了

暴跌43.1%!貿易戰效果來了

01

今天,海關總署傳來重磅消息,在中國外貿數據5月份超預期增長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出現了滑鐵盧。

5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53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增長3.2%;進口1.19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6%,這使得當月貿易順差為1565.1億元,收窄了43.1%。

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貿易順差6498.1億元,收窄31%。

中美貿易帶來的不確定性背景下,貿易順差縮小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5月份貿易順差接近一半的跌幅,還是讓人驚訝不已。

尷尬的是,此輪以中美貿易順差過大為由掀起貿易摩擦的美國,在中國貿易順差縮小之下,中美貿易順差卻逆勢擴大,5月份數據為1548億元,比4月份增加了145億元。

這一結果可能會給中美貿易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但我們也要知道,中美貿易磋商是5、6月份舉行的,磋商結果尚未產生效應,具體情況還得看後續的數據。

那麼,中國貿易順差出現斷崖式下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02

從上面數據我們可以看到,5月份貿易順差急速下滑不是因為出口減少,而是進口暴增。

進口快速增長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確實是由於貿易摩擦帶來的壓力所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進口的政策,開始見效。

例如鼓勵先進技術、儀器和設備的進口,放寬市場準入,包括金融、製造業等,並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

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我國自主增加進口、擴大內需的結果。這一點才是主要作用,貿易摩擦只是催化劑,提了速而已。

許多人可能還固執地認為主要作用是美國,但連續兩年下滑的貿易順差數據告訴我們,中國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不再過分追求貿易順差。

暴跌43.1%!貿易戰效果來了

因為中國已從“資金、產能引進來(商品賣出去,獲得貿易順差)”的時代,進入到了“資金、產能走出去(對外貿易平衡)”的新時代。

最典型的標誌,就是即將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它與1957在廣州創辦的“廣交會”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

1957年,中國商務部與廣東省政府在廣州聯合舉辦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是中國對外貿易促進的第一平臺,是中國對外出口的縮影與標誌,目的就是創外匯,追求貿易順差。2007年“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博覽會”,2017年中央決定2018年在上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從活動名稱的變遷,我們也能看到,中國貿易政策的明顯變化。

除了上海,能見證中國從追求貿易順差到追求貿易平衡歷程的,還有2011~2012年分別在上海、天津、蘇州、寧波設立的“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目前已初見成效,後續經驗可複製到其他地區。

從中國國貿政策趨勢和國內外匯管制的背景來看,後續中國貿易順差還有很大的下行空間。

但這不是壞事。

暴跌43.1%!貿易戰效果來了

03

為什麼這樣說呢?

長期巨大的貿易順差雖然為國內積累了大量財富,但也需要央行發行更多新的人民幣來收購,結果加快了國內通貨膨脹。

在中國外匯管制的背景下,如果還長期處於巨大貿易順差下,一方面會加速人民幣對內購買力的下降,同時其他貿易伙伴國也會不滿意,不利於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順利推動。

換言之,貿易平衡對於現階段的中國,不是壞事。相反,對於國內民眾而言,還能夠享受到貿易平衡帶來的利好,比如:

1、貿易平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貨膨脹速度,延緩了人民幣購買力下降速率。

2、貿易平衡是建立在擴大進口和降低關稅的基礎上,提升了國內消費品市場競爭強度,有利於促進汽車與日用消費品質量上升,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物價。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而言,這是再好不過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