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樑冬|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

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32期。)

梁冬|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

01. 朋友是我們獲得快樂的第二個法門

現在,小梁終於找到了《睡睡平安》的秘密,就是與聖人在一起時,我們就能夠獲得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一個人睡不好覺,一定是因為他的心力不足以讓自己獲得幸福和快樂。在小梁看來,《論語》就是一門幸福快樂公開課。它的第一段,就有兩句話講快樂,一句講如何避免不快樂。

上一篇我們講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本篇就來講講下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人說:“同門曰朋,同志曰友”。這是說,大家在同一位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知識,叫“朋”;如果彼此之間有共同的趣味、共同的價值觀,叫“友”。

以前在《國學堂》這個欄目裡,小梁採訪過一位訓詁學的唐漢老師,他告訴我:“‘朋’和’友’不一樣,‘朋’是一起花錢的人,‘友’是一起賺錢的人。因為從甲骨文的角度上來說,‘朋’是兩串錢,‘友’是兩隻手。”

朋友的確是我們獲得快樂的第二個法門。在人世間,每個人總是需要幾個有共同趣味、共同頻率的朋友。有些時候,哪怕只是在一起吃一次路邊攤、一頓火鍋,或喝一瓶茅臺,只要是和對的人在一起,就會有聊不盡的話,就會體會到因為思想頻率的共振而帶來一種愉悅感——因為內心有共鳴,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再比如,一對情侶剛開始談戀愛時,就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

因此,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快樂除了來自自身有一種特別嫻熟的能力外,另一種快樂的源泉,就是在與朋友交流的過程當中所獲得的精神共振。我甚至覺得:所謂愛,本質上就是頻率的共振。

為什麼兩塊磁鐵會相吸?因為它們彼此之間有某種吸引力。同氣相求總是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如果兩個人都隱約地感覺到了某些世間的真理,感覺到在某個境界上不可言傳的妙意,相互碰到一起,一定是極其快樂的。

我曾經設想,如果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裡創作音樂。結果有一天,他們發現對方居然創作過同樣的一段旋律,會不會有種跨越宇宙的快樂?我想可能會有的。

所以,一個能夠在精神上與你產生共鳴的人,從遠方來與你相會,這種愉悅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因此,我們在臨睡之前,可以做一個小小的練習——把自己真正喜歡的朋友列出來,你要知道,他們是你們生命當中最重要的資糧。

雖然做君子應該一視同仁,但像你我這樣的凡人,在沒有做到之前,是不是應該對那些自己真正的朋友,做出更多呢?因為給你帶來快樂的人,其實就是那幾個。管理好你和這幾個人的關係,其實已經管理好了大部分快樂。

梁冬|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

02. 人世間絕大部分煩惱,都來自“人家不瞭解你”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的是我們怎麼才能夠避免不快樂。

人世間絕大部分煩惱,都來自一句話——“人家不瞭解你”。

一個人怎樣才能夠真正地從別人對你不瞭解的狀態裡解脫出來呢?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你只要問一下自己了不瞭解自己就可以了。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真正地瞭解自己,又如何譴責別人不瞭解你呢?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瞭解自己。比如,捫心自問一下你的動機和慾望一致嗎?有些人哭著喊著要賺錢,但其實,也許在他深深的底層代碼動機裡,並不渴望賺錢,甚至害怕賺到錢。也許是小時候,他被灌輸了某種暗示——賺錢是一件骯髒的事情,因為賺錢需要花費心機和經歷不擇手段的過程。

我認識一位德國的朋友,他告訴我,他出生在一個清教徒家庭。在他的童年時期,他的父母就向他灌輸錢從靈魂到承載其數目的這張紙都是不乾淨的一種思想。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甚至不太願意談錢,也不太願意碰錢。

我很詫異地說:“這種事情可能在我的朋友圈裡已經沒有了吧,有不愛錢的人嗎?”後來我認真地觀察了一下。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很愛錢,但其實內心是害怕得到錢的,因為他隱隱地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錢。事有不成,必有所懼——你沒有獲得任何東西,一定是因為內心對獲得的東西有所恐懼。

所以,自己不瞭解自己都是如此司空見慣的事情,又怎麼能夠指望別人真正理解你呢?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對別人的誤解也是非常司空見慣的,那別人對我們的誤解,不就更是理所當然嗎?

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你站在那裡,你就在表達,你的語言、你的眼神、你的行為……都試圖在傳遞著某種信息。而我們知道,當自己表達的時候,對於信息接收者而言,他一定會用他的成見、價值觀、趣味,乃至內在利益的訴求,扭曲他所看到的你表達的一切。

“人不知而不慍”的“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字。“慍”講的是那種有點兒生氣,但又不能夠充分表達出來的那種如油和麵糾結感。

孔子說:這種對別人不理解自己,但又不能表達出來的不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不爽。但是,如果你能夠超越這種感受,發自內心地體會到別人不理解你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甚至明白別人理解你,有可能只是人家的教養使然,你就不會對別人不理解你感到那麼憤恨了。

小梁以前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極其優秀的人,我總是能夠跟那些人群中最優秀的人達成某種共識。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認為,是因為自己太優秀了,以至於普通人不能理解我。

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超級誤會,人群當中那些最優秀的人,他們有能力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他們能夠理解你,那是他們成為最優秀的人的原因,與我們自身是否優秀沒有關係。而我們大部分人,被誤解才是常態——甚至那些最優秀的人,他們也是被誤解的。

這些年我常常會採訪不同的朋友,我最習慣問的一個問題是:“有那麼多人採訪你,也有那麼多人做了關於你的報道,請問,你最不能接受的人們對你的誤解是什麼?”我沒有想到這樣一個普通的問題,每次都會獲得非常真誠的回答,幾乎每個人都充滿了自己被誤解後的“慍”。小梁每次看見如此成功的人都對自己被誤解不能釋懷,就舒服多了。

梁冬|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

03.能夠做到快樂,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獨處的時候,你能夠通過彈琴、寫字獲得快樂;“有朋自遠方來”的時候,你因為你們有共同的頻率而快樂;對於自己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而表示充分地接受,從而能夠避免不快樂。這大概就是孔子眼中的君子吧。

做君子很難嗎?不難。君子是很遙遠的嗎?不遙遠。

你能夠做到快樂,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一個不給別人添亂、怡然自得的人,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這樣的人,會睡不好覺嗎?

讓我們一起朝這個方向努力,成為一個自在睡覺的人。

梁冬|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

——互動話題——

你最新交到的一個朋友,

是通過什麼機緣認識的?

你們之間是否擁有

同頻共振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