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一部《儒林外史》,一部清代社会史

一部《儒林外史》,一部清代社会史

一部《儒林外史》,一部清代社会史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是大家了解的吴敬梓。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不知道的吴敬梓。

刘声木所撰《 苌楚斋随笔》有记载: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诸生。袭祖父业,有二万余金。与文士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辍,不数年,赀产荡尽。冬夜苦寒,邀同好五六人,绕城堞行数十里,谓之暖足。撰《文木山房集》十二卷、《诗说》七卷、《儒林外史》五十卷。他集不传,此书独风行一时,世人多见之好之。其中描摹文士情态,嬉笑怒骂,如铸鼎象物,颇为小说界开一新面目。惟其书本五十回,为五十卷,不知何人割裂茂才《文木山房集》中语,襞积增为五回。后有茂才从兄青然先生檠女孙之女夫上元金和一跋,称五十五回,为五十五卷,是每回可为一卷矣。程鱼门太史晋芳《勉行堂文集》中有《文木先生传》,谓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其橐中笔砚都无云云。负才如是,家产如是,而一寒至此,毫不以为意,真世间所罕有者。

“程鱼门太史晋芳”是吴敬梓的好友,程晋芳,官位鱼门太史。

时隔两百七十余年,生活中的吴敬梓早已魂消骨没。

如果想要探寻当年的吴家少年敬梓,后来历经沧桑的秦淮寓客。

吴敬梓的好友程晋芳对他的评价,也许是最接近生活的本质。

程晋芳说,“负才如是,家产如是,而一寒至此,毫不以为意,真世间所罕有者。”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吴敬梓和出生边鄙的鲍照不一样,他前半生鲜衣怒马千金买笑。

吴敬梓和身为王子皇孙的曹氏兄弟也不一样,他后半生受尽了世人冷眼旁观。

也许,也只有曹雪芹和张岱从生活际遇上最能理解吴敬梓。

吴敬梓,生长于富贵之家。

吴氏家族世代为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

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

祖父吴旦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

丰富的家产允许吴敬梓与南北名士往来游赏。

然而,由于父亲立志做清官,而自己又不仕朝堂,不善经营田产,吴家日渐衰落。

最后竟然引得“兄弟参商,宗族垢谇”(吴敬梓《移家赋》),而当年与吴敬梓往来的名士无一不趋利避害,与之绝矣。

家庭的没落,朋友的背弃,触及残酷的现实社会,吴敬梓愈发领悟到时代的弊病。

于是,他举家搬往金陵,潜心著书,这部写尽封建儒林丑态的《儒林外史》面世了。

在《清稗类抄》中有这样的记载:

言情之作,则莫如曹寅之《红楼梦》,讥世之书,则莫如吴敬梓之《儒林外史》。曹以婉转缠绵胜,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有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之致;吴以精刻廉悍胜,穷形尽相,惟妙惟肖,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所谓各造其极也。

优秀的作品总是闪闪发光。

一部《儒林外史》,一部清代社会史

关于《儒林外史》,在《晩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也有这样的评论:

读《儒林外史》者,盖无不叹其用笔之妙,如神禹铸鼎,魑魅魍魉,莫遁其形。然而作者固未尝落一字褒贬也。

评论里又说:

《儒林外史》一书,意在警世,颇得主文谲谏之义。其描写炎凉世态,纯从阅历上得来。警世小说,而能不涉腐气,断推此种。

吴敬梓,这个遍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读书人,在看遍世事之后,他讲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写入书中。

《小说林》第十二期(1908) 《觚庵漫笔》说:

《水浒传》、《儒林外史》,我国尽人皆知之良小说也。其佳处即写社会中殆无一完全人物,非阅历世情,冷眼旁观,不易得此真相。视寻常小说写其主人公必若天人者,实有圣凡之别,不仅上下床也。

书中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匡超人,还是范进、周进,实则都是他的日常生活往来中的各色人等。

《卧闲草堂刻本》中说:慎勿读《儒林外史》 ,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吴敬梓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他用一部《儒林外史》,展现了整个18世纪清朝的社会现实,人性百态。

《澄斋日记》中说:于《儒林外史》,见明朝及清初社会风俗。

历史学家从《儒林外史》里能够读出清代的科举制度。

文史学家从《儒林外史》里能够读出清代的士人世相。

语言学家从《儒林外史》里能够读出清代的风俗习语。

《儒林外史》的史学意义实际上更为胜过了吴敬梓个人的研究意义。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提出了“三不朽”的人生价值,从此,成为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立世准则。

《左传》里说: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吴敬梓假脱明代,写出了清代的社会世态。

说的是《外史》,却足矣比肩正史。

一部《儒林外史》,一部清代社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