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形意拳名家吴殿科的养生之道

当地有句名言:“武功好不好,看你寿数高不高。”此言得之。不过,所谓长寿必须是健康的长寿,倘若年龄虽高,却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形意拳名家吴殿科的养生之道

网络图片

吴殿科大师则不然。年高九十多岁,却眼睛不花,看《辞海》缩印本,不用花镜;听力无碍,与人交流正常;牙齿未掉一个,终生没患牙疾;用毛笔能写蝇头小楷;行走如常人,起蹲自如;头脑尤其灵敏;年逾九旬,居然整理完成大作《形意洗髓真经》。直至最后,因相濡以沫七十余载的老伴撒手人寰,老人欲相伴而去,于十八天后无疾而终,时值2003年4月18日凌晨6时整。

回顾老人平凡而不凡的一生,他的健康养生之道实在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

老人生于清末一个耕读之家,排行老末,先天体质极差,直至五岁才能行走;前面四个兄长皆以二三十岁早逝,他何以能如此健康长寿呢?靠的全是后天的自我修炼。作为老人的亲生儿子,愿将先父的健康养生之道奉献给读者,以供有兴趣者借鉴。

一 祖传尊崇孔夫子

历代武师向来以大忠大义的“武圣”关帝为楷模。但先父不仅尚武,而且崇文尊儒。

祖父吴登广就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信徒,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主;为父亲取名“殿科”,字“幼章”,足见其良苦用心;父亲为我取名“连儒”,字“学文”,再显我们家对儒家学说的一脉相承。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父亲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执事敬,与人忠”成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无论是在店铺、银行当职员,还是回乡种地务农,与同事乡亲均能和睦相处;拜师入门后,师父绝不允凭年轻气盛恃强凌弱;四十年代从教后,更始终以孔夫子为楷模,为教书育人倾注了后半生所有心血。

年轻时,军阀混战,父亲从不参与党阀之争;日寇侵华,身陷敌占区,因不给鬼子办事而险些丧生;国共内战,阎锡山“自白转生”,他暗中挽救过多名百姓。当时的父亲虽未有更高觉悟,但他明白与人为善的道理,故能始终保持自身的清白。

解放后,他先后任中心校长,联合校长,县教育局干部,由于他不懈地工作,成了出席省、地、县的模范。

极左路线横行时,与其他老知识分子一样,也曾受到过冲击。平反后,有人主张对歹人“反戈一击”,但父亲仍旧坚持儒家的“以德报怨”思想,使当时的极左人感激万分。

在武术界,父亲历来反对门户之见、抑人扬己。对曾经指导过自己的形意前辈总是念念不忘,诸如李广亨、车兆俊、布学宽等大师的武德武功,老人足足念叨了半个世纪!即使是师兄弟他也极力推崇褒扬,如吴治泰、孙德宜、吴连富等威显塞外,技扬北平,戏殴阎兵的事迹,常常象故事一样讲给我们听,对自己则从不张扬。

父亲尊师,更讲重教。在担任省形意拳协会顾问期间,参加各项活动,老人总是有问必答,从不保守,可见其诲人不倦;他掌握的资料十分丰富,能够随问随答,于是人称其为形意拳“活字典”。他把教拳当成是传播形意拳文化的义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个传统已经传至他的第三代。

淡泊名利,是先父遵从的又一原则。《形意拳术大全》出版时,人们主张写“吴殿科著”,但老人坚持书中所载均是形意前辈和众师兄弟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人的贡献仅仅是将濒临失传的先师所授如实记录下来而已,标“编”足矣。

年老的父亲名声显赫了。国际友人称之为现代“形意泰斗”,他严肃地告诉我们,只有飞羽祖师、毅斋宗师才堪当此殊荣;弟子门人送牌匾“形意魂”,他说有修养有造诣的形意先辈如李复祯、布学宽、刘剑等师才是形意拳之魂。

写到这里我们该明白了,作为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先父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秘诀之一乃是作为国粹的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

子曰:“知者乐,仁者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如果能挣脱名缰利锁,作仁者,作君子,以如此心态对待生活,健康长寿岂有不随之而来的道理!

二 毕生修炼形意拳

一位形意同门在编纂全国各武术门派名人简历时,偶尔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历代形意拳名师长寿者较其他拳种要多得多。因此,他判断形意拳乃是一种难得的长寿之拳。

不过,同样都是研习形意拳,也得讲究得法,否则也有无益甚至自戕的危险。比如,有的名师年老罹患腿疾,不能下床,恐怕是年轻时练拳、练功方法不当所致。先父常常讲,老前辈练拳的经验与教训太多了。个别拳师将腿练坏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震(太谷亦称“礅”)坏了腿,一种是摧坏了腿。震坏的问题较好解决,练功时只要常注意、少跺脚即可避免;而催腿的错误一不留神就犯了,所以,练拳行功时一定得照规矩练,方能受益。看起来,即使练长寿拳,也需讲求科学。

先父修炼形意拳八十多个春秋,在站三体式桩功时,一讲双重心,每次至少半小时;二讲敛臀提肛,人常言“十男九痔”,久练提肛,可免痔疮之忧;三要全神贯注食指及其延长线,目不转睛,尽力远眺,老人年高而视力好,可能得益于此;四要气沉丹田,心静如水,消除杂念,清心养性,站毕必然头脑清醒,神清气爽;五要舌顶上颚,牙齿轻叩,含胸拔背,竖项挺腰,松胸实腹,自然呼吸。拳经云:“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凡功夫高深的形意前辈无不在三体式桩功上下过大工夫的。

形意五行拳又称形意母拳,外修劈、崩、钻、炮、横五拳,内应肺、肝、肾、心、脾五藏,内外兼修,虚实相因,式简意深,学易精难。

在练五行拳时,先父常常强调,应根据自身特点,适当有所侧重。比如劈拳,“内应肺,外通鼻,在体为皮毛,守窍于膻中,气发于肺腑”。因为劈拳属金,主秋令,在秋天适当增加劈拳的修练,对肺气舒畅,气血运行,大有补益;如果自身消化不良,不妨增加横拳的修练,因为“横拳内应脾,外通口,在体为肌肉,守窍中脘,气发脾脏”,“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之运化”,久练横拳,脾健胃和,精神振奋,四肢强健。

先父练五行拳,常常随时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内脏之小恙,往往自行化解。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了,疾病自然可以及早拒之门外。

先父一生中最喜欢“七十二技法”。它是车毅斋宗师根据形意五行、十二形拳的技击要领和单练、对练套路中诸多技法及密不外传的许多“绝招”综合而创编的。七十二种技法练下来,几乎等于将形意拳的主要内容温习一遍。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拳皆用,滚翻捶、右劈捶、扯钻捶、双滚捶、右栽捶、板拦捶、左践捶交替、狮吞手、扳手炮、翻手炮、压手炮、悠手炮、捋手炮轮施。技法全面,打顾兼备,节奏匀称,浑然一体。一套练下来,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耳目头颈,筋骨气血均能得到充分运动,不失为一项综合性的形意拳功法演练。其强身健体、调气养神的作用是其他拳种难以比拟的。

不过,再好的拳种,也必须长期坚持方能受益。先父自幼受堂兄吴耀科(河北张树德弟子)启蒙,在县一高读书时随布学宽师专攻形意四载,直至正式投师刘剑门下,练功从不间断。即使在战乱年代,极左时期,也夜练暗修不辍,直至耄耋之年,仍未曾放弃。因此,形意拳作为长寿拳,只要善于学习,坚持始终,人人皆能健康长寿,其他许多老前辈的事迹也都足以证明是说。

三 长期坚持洗髓经

洗髓经始创于何人,历来众说纷纭。有南朝宋达摩(相传为天竺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始创之说,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创编之说…,最终考证结果,目前尚无定论。山西太谷比较有根据的是我族祖吴本忠承前人所传。吴本忠武功过人,一代名师,时称“神弹子”。清代中叶以后,山西太谷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后来的山西总商会会址就设立于此,可见太谷的商业在全省的地位。到民国年间已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旱码头”、“小北京”。当时,境内王、曹、员、孙四大富豪,孟、武、张、乔等八大富户,家家高薪争相聘请护院拳师,一时各地武林高手汇聚太谷。直隶人“铁掌金刚”冯克智,山东人“神手秀士”马大春,邑人“神钩”李发黝,“飞腿”胡铎与吴本忠并称境内“五大高手”。不久,神拳李老农也受孟家之聘来到太谷。

武人见面,难免“切磋”。李老农与五大高手均一一过过招。“不打不成交”,之后都成了要好的朋友。

天下武术其实各有短长,互有借鉴。车毅斋的开门弟子李复祯就曾拿形意“杂式捶”换回“戳脚”,后改编为“鸳鸯脚”。当年“神弹子”吴本忠 的“洗髓经”传于李老农,复传车毅斋,通过与形意拳的结合,经由刘剑再传至先父吴殿科。吴本忠的原传洗髓经,也由吴氏之门传吴登魁,复传吴耀科,再传先父。因此先父的“形意洗髓经”实际上是由两条渠道而来。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提炼、升华,就成了如今流传于世的“形意洗髓真经”。

“形意洗髓真经”分为两部,上部为肢体运动洗髓,下部为按摩洗髓。其特点是通过活动头颈、四肢、手脚、躯干,按摩全身经络穴位,使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气血经络运行通畅,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它的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求练习必须合乎规范,穴位准确,并且长期坚持,才能真正达到防病、祛疾、健身的目的。

先父修炼形意洗髓真经数十年,不过六十岁以后才作为重中之重。他每天凌晨开始,先盘腿打坐按摩,再下地活动肢体,直到天大亮;晚上相反,功毕似觉微汗,浑身轻松,此时上床,旋即酣然入梦。先父修炼此功每次大约一个半小时,春夏秋冬,从不间断。这里聊举老人健身秘方几条,以飧读者。

1.早晚揉腹八十一,耄耋之年不便秘

老年人便秘几乎是普遍现象,由此而引发的毛病更不必多说。先父毕生从无便秘之忧,其预防的方法是合理揉腹。具体步骤是:每天早晚用手掌顺时针左右手交替揉摩下腹九九八十一 次,不可逆时针操作;因为肠道是右腹升结肠,由右向左横结肠,左腹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便秘者大多是肠蠕动缓慢所致,老年人尤甚。早晚按摩腹部,自然加快了肠蠕动,长期坚持,往往能防治便秘。特别提醒:练习此功,一定要排空膀胱积尿,以防意外。

2. 天天早晚搓脚心,终身不会闹腿疼。脚心涌泉穴,位于踡足趾凹陷处,中医针灸属于少阴肾经,每次要搓至发热。先父常说,护腿先护脚,护脚护脚心,即使盛夏,脚心也不可受凉;只要坚持保护脚心不受寒凉,年龄再大,也未必罹患腿疾。

先父二十多岁时,因腿疼被土医生针刺伤及血管而化浓,前后 两次手术,几乎致瘸,足见先天条件并不好。可是经过坚持锻炼,特别是遵照形意洗髓真经的搓脚心护腿法自我保护,六十年后,出版《形意拳术大全》时,仍然能拍形意拳十二形之龙形拳照;七十年后,行走、起居如常人,起蹲方便象后生,甚至照常演练形意拳“七十二技法”;九十大寿在太谷县宾馆为省内外来宾表演对练套路,更让在场观众无不赞叹!

3.脚趾抓地甩臂,能叫血压降低。年轻的时候先父血压偏高;后来他用双脚抓地,摆动双臂,意念随双手下沉的办法锻炼,血压居然降至正常 。当地有七八个血压偏高者效仿,均取得良好效果。可惜没有更广推行,先父已去。笔者推荐于此,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4.五官灵,头脑清,五官损,人必笨。哪个听力差的人不发痴?哪个视力不好的人不显笨?因此,五官应是人的头脑的“国防线”。

先父常常语人曰,“耳要常弹,鼻要常揉,眼要常运,齿要常扣,津要常咽,头要常梳,脸要常搓……”

常弹耳轮,震动耳膜,可防其老化;常揉鼻子,可使鼻腔湿润,预防感冒;常运转眼球,能防止视力减退;常扣齿,强固齿根,不患牙疾;常咽津,湿润咽喉不上火;常梳头,促进头皮血液循环,防白发,防秃顶;常搓脸,防皮肤干燥、早皱……动作虽简单,却难在坚持。九旬多的先父耳聪,目明,发不脱,面色润,常让来访者称奇;特别是先父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常,更令人惊服。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都能娓娓道来。象民国十四年(1925)夏经由堂兄吴耀科(时为“广恒庆”二掌柜)引荐到“中兴正”见到车毅斋师弟李广亨先生,首次见到《心意精义》墨本时的细节;1930年秋冯玉祥将军路经太谷不入宴席蹲在板凳上吃蒸馍的场景;1933年拜师入门时桌上先师牌位顺序和先师所讲形意拳门“门规、门约”等内容;1937年11月日本鬼子打进太谷蹂躏百姓、奸淫掳掠的详情……都能如史书般的讲给人们听。国家、省、市的记者采访后没有不惊叹老人的奇特记忆力的。太谷“三多堂”,“孔祥熙宅院”,形意拳发祥地“吉安堂”,太谷古城名街、名院、名店及重要风景区原来的风貌,他都了如指掌,为此,太谷县志办特聘先父为特邀顾问,民国史的见证人。就儿女看来,先父思维敏捷,记性超常,是他善于养生,注重保护五官,而且坚持用脑的结果。八十多岁出书,九十多岁完成长篇遗作,是先父活到老,工作到老的证书

作为子女,我们也在尽力继承先父的事业。长兄吴连俊(字秀峰)年逾八旬,精神矍铄,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他整理编写的《传统形意器械录》即将付梓,是中国形意拳史上第一部最全面的形意器械专著;笔者虽逾古稀,可惜年龄高,造诣低,只求尽力发掘前辈武术遗产,甘当一根助燃的柴禾棍;五孙吴会进年近半百,却有四十二年拳龄,其理论、武功已非常人可及;九孙吴会迪是本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协助筹办了2012年第三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传人吴会明、武晋杰、王衍华、李世杰、吴连根等已是当地颇有影响和建树的武林人物。先父倘若有知,想必含笑九泉。

先父的健康长寿之道颇值得后人好好研究,以上所述,也许冰山一角,如有不当,敬请大方之家斧正。

(作者生于1939年,形意拳惟字辈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