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区块链的上升阶段

数字货币、智能合约、ICO的风险和法律问题

数字货币本身的法律属性问题,在当前有一定的争议。在2012年央行的文件里说比特币是一种虚拟币,但是现实中比特币有兼容属性或者未兼容属性,如果只是把它看作是一个商品是否合适。还有一种称其为网络虚拟财产,五六年前最高院有一个司法解释,其中提到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由于这个网络虚拟财产不容易确立它的价格,所以不按盗窃罪定性。这个观点获得副部级大法官的认可,也获得部分法院的判决,所以在认定这个犯罪的时候就说这不是盗窃罪而是一个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国的法律并没有对虚拟货币定义属性,如果把它作为计算机的信息就很成问题。数字货币交易所是风险最集中的一个地方。在去年9月以前,在中国的这种交易所没有监管,存在的风险非常大,不论是跑路风险,还是网络安全问题。如何来应对这种监管,从法律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第一是从司法层面规制。数字货币在现实中它的金融属性是越来越强的,如果我们只是把它看作是一个商品,央行的介入存在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商品不是金融产品的话,那么我们的金融监管机构为什么介入呢?司法方面,我们未来民法制订的时候,我们是否要确定网络货币持有者它的权利和它的保护,以及发生了盗窃、敲诈勒索的时候如何对虚拟货币的价格进行确立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考量。

智能合约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没有第三方,它是用机器语言来表述,如果有某个约定的条款约定以后,这个条款会发生约定的程序。所以智能合约有很大的优点,智能合约可以自动的判断,自动的对接一个数据库,成本非常低,但是它有很多风险值得我们关注。包括合约不可更改的问题、被骗无法追诉的问题,都需要法学界深入的研究。

ICO从技术的角度,是一种杀手级应用的融资手段,从融资的速度、效率和成本目前都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低的,速度最快的一种融资的方法。ICO只能适合做高风险天使轮投资,但如果向所有人公开融资,就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等等。去年的下半年中国的监管机构就禁止了所有的ICO,但ICO像地下的野火一样不断生长。有一个机构统计到目前3月份247种虚拟货币,有87.5%已经破发了。很多目前的市场价仅仅相当于发行的1/7,所以使得很多中国投资人倾家荡产。ICO本身也在一定程度的重构我们的法律体系,因为ICO没有一个所有权的法人独立,不存在谁能拥有它,它只是比较复杂的代码。那么这个东西如果能监管,谁来承担它的法律责任?但这个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它是自动的来参与来维护,像比特币这样区块链网络系统一样,不同的对象在发币。这个时候我们以前单纯的基于所有权法律的制度,恐怕就很难应对。还有区块链网络问题,它没有国界,就弥漫在空气中里面。这个东西我们在司法对它进行管辖,或者说我们来跨国、协调来应对相关的违法犯罪问题,这都是对司法机构和监管者一个巨大的挑战。

监管的问题、现状和趋势

监管是存在欠缺的,因为所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比如说证券法,它来不及界定ICO和Token,所以不能界定违法犯罪嫌疑人,我们说它真的在发行证券吗?还有一个是区块链领域中跨界司法的问题,比如说一个犯罪嫌疑人,他操纵币价,但是不知道在哪里操纵的,就会引发监管的缺失。所以目前的监管对于区块链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是很难有效的应对它。面对这些问题,我自己有一些思考,第一个就是我认为区块链本身是一个互联网的革命,推动互联网从信息向价值转移,中国的公司在这个领域有很多优势。如果我们监管者单纯下一道禁令,它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单纯的一个禁令能否有效是值得疑问的。因为分布式的这么一种技术,它导致了单纯的禁令很难禁止。所以不如抬到一个很高的门槛,把它控制在有限的范围里,用监管的手段来监管它。我们可以稍微参考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和教训。美国在一些州2015年发布了虚拟货币交易机构的监管规则,以投资者保护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作为基本原则,来严格的规范交易所。美国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所以导致很多交易所都离开了美国。但是美国仍然存在一些合法的交易所,拥有牌照,美国的监管机构可以对接它的数据,从而有效的防范美国境内交易所的违法乱象。我自己在研究监管行为的时候发现中国存在治乱的行为问题,容易在治乱循环的怪圈里面从安全第一到安全唯一。所以我们应该考虑金融领域的双峰理论,如何平衡法律监管和市场金融,重新思考我们的监管政策如何应对区块链里面的创业创新。

现在区块链是一个热门的词汇,各行各业对区块链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好像变成了一个时尚的词汇,如果不讲区块链就很难进入一个圈子了。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更多的风险,在中国特殊文化下,金融是需要启蒙的,风险更需要启蒙。所以我们在努力推动区块链知识普及之后,更多的关注对于大家的风险启蒙,不久前看到彭晓明的思想非常好,所以特别邀请他到博物馆来,在格局上有一个提升,同时邀请肖飒律师,她也是在金融区块链法律方面非常有造诣的律师。目前在智能合约、跨国交易所、国际化法律问题上还有很多的空白,我们需要像美国云网网络,需要他们能更多的参与区块链监管。区块链的监管不仅是官方的,也是有市场的需求,所以如果有可能可以一起来推动区块链的监管创业。之前监管都是自上而下,但现在想在这样一个分布式的社会格局下产生监管效用,民间的监管、自律和他律都不可少,因此有很多的创业机会,希望各界能关注这样一个问题。

传销、非法集资、诈骗几乎伴随着所有的创新,当时互联网也是这样,所以这是一个创新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当然我们社会进步了,文明发展了,我们希望能够减少一点,不再亲自体验这种痛苦而是从历史经验中来学习。今天我们博物馆做这样的活动,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一个初期更多地保持一个警觉。同时我也特别能同意很多年轻人的想法,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什么都可能发生。而今天我们跟你们这一代也不一样,你们有太多的选择,可以选择成功,也可以选择失败,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这是社会的进化,但是问题是很多的所谓选择失败的,他是选择用别人的失败,是通过各种欺诈、非法集资的方式造成更多的人失败,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他们价值何在?

如果说密码,密码本身有价值吗?密码本身就是一串数字,密码如果不跟密码后面的东西关联上,它就没有价值。Token有没有价值,完全看它背后的东西有没有价值。就像我们现在,我拿一张纸上面写着“你好”这两个字。它如果是我写的,没什么价值;它如果是大书法家写的,它一定有价值;它如果是王羲之写的,那就更有价值。你说是“你好”这两个字有价值,还是这个符号有价值,还是它关联的背后实质的东西有价值?一定是存在于背后的实质的东西有价值,它才有价值。所以,有人说我们可以把一切数字化,当把一切数字化之后,产生的那个东西并不是价值,它顶多是凭证,后面关联的实质的东西才有价值。现在,大家只管炒ICO,ICO背后东西的价值没人去关心。当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球茎被人吃了以后,大家忽然发现没有价值了,于是泡沫破灭了。所以我认为他们是否有价值,就得重新思考,如果不重新思考,那一定就会受骗上当。不要ICO不吃香了,就换一个Token的马甲,换什么本质都是一样的。

区块链能颠覆一切吗?

有人说区块链能颠覆一切,能颠覆金融,甚至社会结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技术把一切都颠覆了。技术是形式,也构成一部分内容,但是技术绝不是内容本身。技术对内容的颠覆是技术必须得构成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技术构不成内容的全部,那技术是颠覆不了内容的。很多人总论述区块链是世界上下一个或者说人类赖以生存的技术,我们看一下人类技术变革的历史,到现在为止人类的技术是不断更替的。我们一定要防止虚假区块链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外衣,

,区块链真的去中心化吗?

我研究了之后,发现有个翻译谬误。把一个概念翻译错了,是比错误本身还要严重的错误。区块链中的“”特征的本意不是所谓的“去中心化”,准确地讲是“分散”的意思,是一种“降维”,类似于《三体》里的“降维”概念。互联网出现后,P2P(点对点)的直连,让很多降维的“社群”成为了经济元素,大家都想说了算,不可能,怎么办?不能武力打架,计算机工程师们就开发出了用算法来维持秩序。那怎么保证我的东西永远归在我名下,所以有了加密,就是上个锁(lock)。把一段时间的交易打个包就形成了区块(Block),把不断连续进行的交易用不可逆(不可逆就不可篡改)的时间串起来,就形成了链(Chain),区块链就是由多人共同维护的不可逆(不可篡改)的公开账簿,这就是区块链的通俗理解。所以把区块链简单理解为“去中心化”,其实是翻译错误,是不准确的。区块链对社会更大的作用是信用体系构建,是存托证明,能够在小范围之内构建信任,在一个私有链上构建信任,在一个联盟链上构建信任,在一个公共链上构建信任。凡是信任缺失的地方,区块链都能通过构建信任传递价值。

区块链能颠覆交易所吗?

以现在区块链形成的速度,还远不能颠覆现有的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但就以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这种交易频率和强度,目前的区块链是支撑不了的。区块链十分钟完成一笔,交易所每秒钟几百上千笔,这怎么可能颠覆高频交易的证券交易所呢?但是,区块链技术会对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公信力、反欺诈发挥很好的作用。交易所不仅仅是交易,更多是市场的规则如何透明公平公开,如何抑制欺诈,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如何通过第三方公共服务来提高交易效率,如何构建市场监管规则来支撑业务的公平。

,基于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安全性可靠吗?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的交易,大多依赖于交易平台的身份认证,那么多虚拟资产被盗,说明还是摆脱不了传统威胁风险。如果完全依赖区块链加密密钥控制资产安全,如果密钥本身丢失,那存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也就丢失了。

观众:对于无币区块链的解释?

:最早区块链应用场景非常之多,但是由于赚钱太快,所以全部集中在发币上。所以有一大批人去发币,这个由于政府监管,何去何从大家只能自己来判断。但是另一片广阔的空间,就是与发币没有关系,与金融炒作没有关系,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特别多,有知识产权、土地确权、食物安全等。我们希望更多的区块链创业者能够关注这些领域。霍局最早提出的无币区块链,是特别正确地表达了我们今天创业者的发展方向,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关注无币区块链,把重心放在区块链的实际应用上。

区块链的上升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