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本同学做互联网年薪20万,我工科985做实体经济年薪不到10万,这是什么体验?

王君蓝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没有看到题主对双方工作强度的描述,看到的只有学校。一个985高校,一个是二本。二本的工资反而高了。

曾经,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后,找我应聘。看着这个博士后的简历,我比较犹豫,认为不合适。后来对方反复要求面试。我就让人通知他来参加面试了。果然,面试只是浪费了他的时间。这位老兄,我和讲了很多远大理想,要做一番事业。对眼前要做的工作,他也不掩饰,认为只是熟悉一下,了解一下,要求多轮岗,然后做高大上的事。

我大概琢磨了一下,这位博士后,是要我给他做助手,然后陪着他锻炼各种能力,然后他……不知道他能怎样。我很严肃地告诉他,我要招聘的,就是一位策略分析师助手,就是要做基础的素材整理工作,就是要踏踏实实写报告。我还告诉他,我也是博士后,我已经踏踏实实写报告写了七八年了,还会继续写下去。然后,他就不来了。

我认识多位新媒体工作人员,收入确实比较高,但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每天晚上,都是要工作到12点以后的。早上我一醒来,就会看到他们发的消息。每年的工作时间,根本不是八小时,我看都有16小时了。这样的工作强度,收入能不高吗?

我也遇到过类似只看级别的,出现在多次面试中,一直和我谈要级别,要底薪。至于工作绩效,大致的意思说,底薪高了,就会好好做绩效。我能相信吗?您能相信吗?

人力资源,是一个需要方式方法去做的事情。不会因为一个人是985高校的,工资就高,也不会是因为做互联网的,工资就高。据我了解,有一大把互联网行业的,新媒体行业的,工资很低,主要原因就是想一天固定工作八小时,没有主动创造性。

记得有个笑话,解释“穷”这个字。上面的宝盖头,是一个固定的单位,下面的是个八字,就是八小时工作,最后是个力字。就是一天八小时只把力气用在一个固定的单位,就是穷。这个解释,不是说不要认真工作,而是说,要在八小时之外,更努力地学习和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实体经济,我很多实体经济的朋友,收入都高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干实体,干得好,更有前途。


孙建波


隔着屏幕都感受到楼主深深的怨念,“985有什么用,还不如二本挣得多”俨然就在嘴边。提问的惯例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第一,二本毕业随随便便年薪20万是常态吗?显然不是的,年薪20万这个数目,对于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薪资水平来说都是偏高的,就像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2017年统计的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也并非想象中的人人月入过万,事实上,只有4500元左右。如果统计“二本毕业”和“985毕业”两个群体,后者的总体收入是比前者更高的。楼主的同学不能代表“二本毕业生”,他在二本毕业学生里只是个例;楼主自己的收入也同样不能代表“985毕业生”这个群体收入。

第二,互联网行业随随便便年薪20万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互联网行业虽然现在仍处在红利期,但是一轮泡沫已经破灭了,大公司裁员也经历了好几轮。一些小型创业公司诞生一两年以后就很快地消失在了浪潮中。就算是在bat这样的大公司,也是要付出努力才能拿到20万的,且不说毕业进这些大公司有多难。一些小公司甚至只有做到高管才能拿到20万。互联网行业相比于实体经济行业来说来说的确更容易赚钱,但也并非遍地是黄金。能赚到大钱的,永远都是那些手握资源、能力卓越的人。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楼主的同学拿到“20万”绝不是“随随便便”。楼主心里不平衡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学历比同学高,因而产生了“读书有什么用”的情绪。学历并非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即使是同样教育经历的人,毕业3-5年之后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一个人的情商、沟通力、思维方式等等产生的效果,都会在这个阶段被放大。

你其实本来就不了解你的同学,以为考上了二本就是他的全部;你只是通过这一件事认识了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