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50岁妈妈痛哭:溺爱是害不是爱,我就毁了我的孩子!

一个没教养的孩子有多可怕?

这是前两天刚发生的事情,杏妈的一个朋友去办居住证,在附近的一个图文打印店亲眼见证一个软弱的母亲和一个粗鲁的孩子,他们的日常。


店面很小,朋友走进去之后,看到一位大约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在电脑前忙碌着,还有一个约莫20多岁的年轻人抱着手机在玩游戏,看样子是一对母子。

50岁妈妈痛哭:溺爱是害不是爱,我就毁了我的孩子!

朋友说她来打印东西的时候,那位妈妈招呼着让她自己打印,那位儿子没有抬头,自顾自地在玩手机游戏。

然后朋友说她还要拍个证件照,立取的那种,妈妈应该是在忙着弄什么文件,所以对着儿子说:"洋洋(此处为化名),帮她拍个照片。"儿子没有理她,甚至连头都没有抬。

这位妈妈很无奈,只得在朋友打印完东西之后,自己拿起相机,调好焦距,搭好背景板,为我朋友拍照片,拍完之后修片打印。

打印完照片,妈妈看起来是真的挺忙的,又对着儿子说:"洋洋,帮她把照片切一下。"儿子没理他。妈妈以为儿子没听见,又说了一句:"洋洋,帮人家把照片切一下。"儿子仍然没抬头。妈妈最后又说了一遍:"洋洋,帮忙把照片切一下。"这个时候,儿子突然跳转过头,厌恶且烦躁地回了一句:"你自己不会切啊!"声音非常之大,完全没有顾及当时我朋友还在旁边。

50岁妈妈痛哭:溺爱是害不是爱,我就毁了我的孩子!

然后,这位妈妈一句话没说,默默地拿起切板帮我朋友把照片切了,那位儿子继续沉浸在游戏世界的厮杀中。

朋友沉默地看着这对母子之间令人绝望的互动,说了声谢谢,付完钱就赶快离开了。

后来,她打电话跟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到她在电话那头是如何的咬牙跺脚,义愤填膺。我问她为啥当时不说,她却只能无奈地说那是人家的家事。

确实,我们没有资格当面去指责别人家里面的事情,但是杏妈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目前很多中国家庭存在的对孩子过度溺爱问题。

50岁妈妈痛哭:溺爱是害不是爱,我就毁了我的孩子!

孩子没教养凭什么

在这个故事里,有人会可怜妈妈,一位中年妈妈,含辛茹苦养大孩子,供他吃穿,任劳任怨的同时还要忍受孩子坏脾气,凭什么?也有人会指责孩子,一个20几岁的孩子,不上学、不工作,啃老的同时还对自己的妈妈颐气指使,他凭什么?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妈妈对孩子一直以来的教育出了问题。

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当成宝,儿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女儿是家里的小公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将小宝贝的衣食住行都料理得无微不至。

家庭的过度呵护、纵容,让孩子们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委屈,娇气得很。杏妈身边就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态度不积极,领导批评一两句就受不了,掉眼泪要辞职。

现在,人的生活水平上去了,家长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前段时间被爆出李湘富养女儿,给女儿买名牌之类的,杏妈不知该作何评价,但是确实这个社会,自私、攀比的孩子比比皆是。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在他身后替他收拾、帮他摆平所有事情,孩子也会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接受得心安理得,慢慢的养成懒惰不负责的习惯。

但是如果孩子小,被惯出这样那样的毛病,都还来得及补救,后面家长转变教育方式,也依然能教出优秀的孩子;但如若孩子大了还这样,就像故事里的洋洋,那就真是没教养了!

50岁妈妈痛哭:溺爱是害不是爱,我就毁了我的孩子!

适时的"棍棒教育"或许很有必要

我的朋友当时在怒气未消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那位妈妈,我早就上手揍他了!也许朋友说的是气话,但如果是我,性格使然,我绝不会像那位妈妈一样忍气吞声。

就比如说,在教育我家大宝的问题上,我从不"手软"。这并不是说我经常打孩子,只是有时候口头教育没用,免不了要动手解决。反复的说教有时候不如一个假装"沉重"的巴掌。

比如大宝喜欢闹,不分场合,在地铁、公交车上尖叫,多次说他不改,有一次还吓哭了旁边的小妹妹,我当场"发飙",严厉呵责,他就乖乖闭嘴了,之后收敛了很多。

再比如,大宝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抢玩具,玩游戏不排队,老师说了没用,告状到我这里,我非常认真地拿出尺子,"警告"他,如果再欺负其他小朋友就打手打屁股,他听见去了。

还有就是大宝之前吃饭不老实,在家里到处跑,饭汤洒的到处都是,地上、墙上、还有他自己的衣服上,屡教不改,有一次我真生气了,忍不住打了他一顿,他哭过之后就记住了。

有些时候,言语上的教育无关痛痒,孩子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当回事;而身体上的疼痛,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到的疼,往往会让他们记得更深。

杏妈不是教所有的爸妈在孩子犯错误或是不让你们省心的时候,都用棍棒来解决,只是必要的时候应该强硬一点,不能因为疼爱而放弃指责,因为溺爱而变得软弱,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尝一尝苦头,或许会更有效。

50岁妈妈痛哭:溺爱是害不是爱,我就毁了我的孩子!

结语

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一开始他们不懂怎么上色,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在爸爸妈妈的辅助之下进行,爸妈的行为举止、教导方式都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等到他们长大了,他们精彩的人生才真正由自己的手去填涂。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起跑点是一样的,只是你的教育方式、态度、立场可能不是很准确。

两三岁的孩子好教,但是到二三十岁再教就真的教不好了。所以,小时候对于孩子教养的养成很关键,爸爸妈妈一定不要松懈。

我们希望男孩子有绅士的品格,女孩子有淑女的气质,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希望我们都能教出一个懂礼,尊重他人,永远葆有善良的品性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