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朱文杰:赋圣司马相如与长安

朱文杰:赋圣司马相如与长安

引言:邮票上的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约定俗成的是指汉代的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而中国邮政2013年9月1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三组)》邮票,共4枚,分别是贾谊、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则形成了邮票上的汉赋四大家。笔者以为其自有道理。增加贾谊,是因为贾谊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人物,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的,所以叫骚体赋,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而其他三位所写的赋为大赋。贾谊並被后人称为辞赋之冠。取掉张衡,並非张衡在汉赋创作上影响和地位,可能为避免重复,因为张衡以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身份上过邮票。下面先从汉赋第一人的司马相如说起。

汉赋四大家之首的司马相如,不但是一位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赋才天纵,文思萧散,控引天地,错综古今,旷世莫比。

与他同列汉赋四大家的杨雄赞叹他的赋作:“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还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司马相如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等学者称为“赋圣”。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称誉司马相如趵《子虚》《上林》两赋:“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又说“屈氏之骚,骚之圣也;长卿之赋,赋之圣也”。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鲁迅还说:“不思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其为历代评骘家所倾倒,可谓至矣”。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 约公元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其实他的原名就是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的。

两千多年来,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司马相如与汉之京都长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可以说,是长安成就了他。他早在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前后,离蜀入京,但在长安仅任了一位俸禄六百石的武骑常侍,即普通保镖。《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意即司马相如在长安从事的职务“非其好也”。亦难酬抱复,景帝又不好辞赋,正好遇到和自己同类的一班人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就毅然称病辞职,离开长安,客游梁地去了。

司马相如第一次进长安,《西京杂记》就记载:“不乘高车驷马,绝不回蜀。”他第二次进长安,是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才遂心愿,他以在梁园写的一篇《子虚赋》,而惊动了汉武帝,风风光光被天子请入长安的。这次入长安,他长居十八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118年病逝于家居的茂陵。

茂陵始建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是武帝为自己修的陵寝所在之地。建元三年,汉武帝为了鼓励人民移住茂陵,给每一户移民发放二十万安家费,赐田二顷。司马相如可能因这一优惠政策,而居茂陵的。而青年时的司马迁也于元朔二年(前127 年)前后,家徙茂陵,因而两司马同居一地约十年,当为乡邻。是否交往?可惜未见记载。

在长安司马相如创作了《上林赋》,是在修改《子虚赋》基础上加写的,因而两赋合一,也被称作《天子游猎赋》;汉武帝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即写了《谏猎疏》,委婉予以规劝;他还作《哀二世赋》,含蓄劝谏汉武帝汲取秦朝教训;以及抒写反映被冷落,枯槁独居的陈皇后悲惨命运的《长门赋》;晚年的司马相如在茂陵府中闲居,见汉武帝幻想长生不老成神成仙,又写了《大人赋》。司马相如的作品不仅歌颂盛世,也隐含讽喻君王,惩奢劝俭, “微言讽谏”,“明天子之义”,他把其思想的深刻性寓于极尽华丽的辞藻之中。

汉武帝读完《上林赋》,立即下令:从今以后,尚书负责为司马相如写作提供写赋的“笔札”,并任命司马相如为郎(侍从)。汉武帝时期的尚书是皇帝的专任秘书,职责是为皇帝服务,但汉武帝竟然特许自己的秘书负责为司马相如提供“笔札”,如此礼遇,堪比唐玄宗令他的亲信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贵妃为李白研墨。真乃赋圣诗仙,一时瑜亮。

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选》所载《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成语 “子虚乌有”的典故即出自于此。司马相如极写上林苑囿的广阔,天子畋猎声势的浩大,离宫别馆声色的淫乐。在这里,关于上林苑的文学描写占据了作品的绝大部分篇幅,它以浓墨重彩,生动地描绘出庞大帝国统治中心前所未有的富庶、繁荣,气势充溢;又通过畋猎这一侧面,写出汉帝国中央王朝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

《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这才有了“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是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

另外,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最为绘炙人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

司马相如以风流才子而名世,他尤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其媒介红线就是古琴了。成语“红拂绿绮”中的绿绮,指司马相如以绿绮琴挑文君的典故。据传他第一次见到卓文君,就情不自禁弹琴唱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如此直爽热切,真不愧人世间第一的风流才子。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司马相如初致仕是因为才华横溢的《子虚赋》、《上林赋》受到武帝赏识,但却一从来不把献赋当作向最高统治者献媚取宠的手段,也从来不与那些善于逢迎、鲜廉寡耻之人为伍。因此《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所载的“故其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疾闲居。”史圣司马迁也称其:“不慕官爵”。

司马相如的赋作呈现出的大汉气象,丰富了汉之帝京长安文化广博闳丽的内涵,而长安文化的主流精神也滋养、陶冶、重塑了司马相如,给了他雄视八极,傲睨天下的精气神,奠定了司马相如汉代赋圣,成就最高,赋学大师的地位。他 “不慕官爵”的人格境界,则永远为后人称道。

2013、5、29……30于长安龙首苑

朱文杰:赋圣司马相如与长安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