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新能源车准入门槛提高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并下发到各个地方政府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汽车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在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汽车产业投资的“管理权限”,并对新建独立纯电动企业投资项目的企业法人提出了条件。同时也对新建独立纯电动企业投资项目的股东提出了严格的项目投资要求。此次意见稿的出台将直接影响投资经理人的加入,资源将会更加集中在:“头部企业“。

新能源车准入门槛提高

●企业将挣“有耐心的钱”

从2016年开始,我国就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生产国和销售国。在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导致多家车企靠此盈利。此次意见稿出台,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对新能源电车投资热的担忧。工信部累计自2016年对新能源车补贴金额超过447亿元,正是因为看到了政策市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很多”热钱“纷纷进入造车领域。不少“游资”也想趁机大赚一笔,意见稿的出台将打消造车投机者们的梦想。

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在每日经济新闻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汽车行业需要有愿景和有远景的企业进入,这样的企业要挣‘有耐心的钱’。 张君毅指出,此意见稿一旦执行,对新能源汽车已经投进去的“热钱”,将面临不能如期获取收益的风险,由此可能将会出现“卖老股”和利益转让的状况。

●10万辆建设规模压力大?

本意见稿中的第四章中所要求的建设规模要求,将会对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该要求具体内容为:在建设规模上,企业股东要达到纯电动乘用车不低于10万辆,纯电动商用车不低于5000辆的企业目标。如果不达到此目标,企业股东将不得撤出股本。有数据显示,去年国产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和北汽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1.4万辆和10.5万辆,而排名第三位的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仅为4.4万辆。不过,在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看来,意见稿中还有很多可讨论的空间,意见稿中并没有明确说明10万辆的建设规模的详细产量和销量。此次意见稿出台,将有效防止汽车产能过剩,在回归行业本质的同时,对培育电动汽车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起到务实的推动作用。

​ 据了解,此意见稿将于2018年正式出台。目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向发改委提交了相关文件对此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