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甘肅環縣貧困村民“新盼頭”:長慶油田幫扶產業脫貧

甘肅環縣貧困村民“新盼頭”:長慶油田幫扶產業脫貧

甘肅慶陽市環縣車道鄉王西掌村的喬建洲(右一)和當地村民交流種植枸杞的方法。 艾慶龍 攝

中新網蘭州5月24日電 (艾慶龍 劉萬春)烈日下,喬建洲在自家田地裡為枸杞邊剪枝邊說,“到6月中旬,枸杞樹進入結果期。”種植了兩年多枸杞讓他覺得有了“新盼頭”。

“大山深處,溝壑縱橫”是喬建洲所在甘肅慶陽市環縣車道鄉王西掌村的真實寫照。當地村民雖有種植雜糧的傳統,但受降雨少的影響,產量能滿足自家需求就是“好收成”,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選擇走出大山,外出打工。

喬建洲和妻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種植雜糧一年勞作下來,生活並無大起色。“大女兒上大學和小女兒長期患病”讓他家在村裡成為“因學致貧”和“因病致貧”的典型。如今,喬建洲在村裡帶頭種枸杞這樁“新鮮事”讓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讓喬建洲憧憬的還有,他作為村裡首位種植枸杞的村民,將得到長慶油田採油11廠的定點對口幫助,枸杞種植已成為該廠幫扶王西掌村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

“雖然這裡乾旱少雨,但土質優良,沒有水和空氣汙染,是種植枸杞的好地方。”喬建洲看著弟弟喬建軍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寧縣種植枸杞“風生水起”。2016年,喬建洲流轉了親戚的120畝土地,在弟弟的幫助下,在王西掌村第一個開始了種植枸杞。

甘肃环县贫困村民“新盼头”:长庆油田帮扶产业脱贫

甘肅慶陽市環縣演武鄉村民牛清滿在長慶油田採油11廠“打工”10多年,他業餘時間創作剪紙作品,記錄著脫貧中的“新鮮事”帶來的新變化。 艾慶龍 攝

“缺資金、少技術是最主要的問題。”喬建洲坦言,他雖久居農村,熟悉種地環節,但對於規模化種植枸杞“一竅不通”。忙不過來時,他還僱傭當地村民進行剪枝、除草工作。

2017年,喬建洲種植的枸杞開始掛果。然而,就在準備收穫時,一大群“從天而降”的麻雀“消化”了大部分枸杞果,當時枸杞果的市場價格每斤可達30元左右。意外的損失讓喬建洲“心疼”,但看到枸杞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他決定繼續堅持,可持續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成為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喬建洲說,目前急需安裝防鳥網,以此保證枸杞果免遭麻雀“侵擾”。

正當喬建洲一籌莫展之際,“枸杞產業成為長慶油田採油11廠幫扶王西掌村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的消息傳來。

“喬建洲種植枸杞時,村民們既羨慕收入又擔心風險,現在大家在採油11廠的幫扶下,藉助他可以享受到這份‘紅利’。”王西掌村委會主任馬維君告訴記者,目前,該村已接收採油11廠無償援助的價值5萬元的枸杞果烘乾室,已配置到喬建洲處。

長慶油田作業區大部分位於慶陽市的鎮原縣、環縣等區域。採油11廠黨委書記潘增耀介紹說,過去5年,該廠完成了鎮原縣7個村的幫扶任務後,今年又承擔了環縣車道鄉安掌、王西掌2個貧困村脫貧攻堅的幫扶任務。

“從2月11日開始,廠裡先後5次共100多人次進村入戶,對車道鄉安掌村、王西掌村100戶貧困幫扶對象完成了“一戶一策”三年幫扶計劃,幫扶措施的制定落實工作。”潘增耀說,該廠計劃用3年時間,每年投入100萬元左右,幫助兩個村搞產業扶持、修路、建文化廣場等。

潘增耀認為,讓貧困村民從思想上走上自立自強不能“等靠要”,如果只是給錢給物,而自己卻沒有強烈的脫貧意識,那麼“貧困現象”將會世代延續下去。“把最貧困的村民脫貧了,會給當地樹立勤勞致富的榜樣,讓人們看到希望,美好的生活就來了。”

王西掌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採油11廠方山作業區辦公室主任馮學武表示,將幫扶該村建立以枸杞、黃花菜為主的新型產業,幫助喬建洲種植枸杞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

在王西掌村村部,記者在村委會工作紀錄中看到,從2月份開始,不斷有采油11廠工作人員來村裡商議產業扶貧事宜。同時,採油11廠投資45萬元修建了4.5公里的砂石路,還贈送村裡小學5萬元的教學設備。

除定點幫扶外,長慶油田還在慶陽的採油井區用工中吸收了環縣、鎮原縣、慶城縣的960名當地勞動力。環縣演武鄉54歲的村民牛清滿已在採油11廠方山作業區演武井區從事後勤工作已有10多年,他告訴記者,原來要想實現“家門口”打工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現在每個月都有2300元的工資,要比‘靠天吃飯’掙的多。”他在業餘時間創作了大量的剪紙作品,記錄著脫貧中的“新鮮事”帶來的新變化。(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