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孩子还小也要立规矩?熊孩子绝对不是一天养成的!

在这个时代,“熊孩子”几乎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人烦不胜烦的时候,社会上依然还有不小的声音辩解:“他还只是个孩子……”但是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有些事不是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能一笔带过的!

没错,熊孩子绝对不是一天养成的!当孩子大起来,出了家门,上了幼儿园了,甚至上了小学,才意识到孩子身上很多行为不合适,才开始去“管”,为时已晚了。因为改变一个旧行为习惯,往往比塑造一个新行为难得多!

孩子还小也要立规矩?熊孩子绝对不是一天养成的!

今天的“浙江家长学校”专栏,小编要带大家走进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师李伟亚的课堂,一起学习如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帮助他们认识并形成必要的规矩,养成得体的行为习惯~

孩子还小也要立规矩?熊孩子绝对不是一天养成的!

课前预习

听课前当然是要为大家

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教师

↓↓↓

孩子还小也要立规矩?熊孩子绝对不是一天养成的!

李伟亚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FPG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对婴幼儿发展、儿童的发展偏差及其干预有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目前正亲身经历一岁半女儿的养育实践。

孩子还小也要立规矩?熊孩子绝对不是一天养成的!

认真听讲

《孩子还小,就不用立规矩么》

主讲人:李伟亚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没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编也为大家简单地整理了文字版的讲课要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啊!

首先了解一下,规矩是什么?

对小朋友而言,规矩就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立规矩,就是给孩子设定一个行为的边界。有了这个边界孩子不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也不会去伤害别人和环境,同时又有最大的探索和活动空间。

制定规矩的时机非常重要!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地喊: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吃!像这样对孩子部分行为的阻止是规矩最初的形式之一。

做规矩并不是孩子不听话、做了错事后的训斥或打骂。

这其实已经错过了做规矩的最佳时机,仅仅是事后修补而已。这么做不仅无法让孩子认识和主动遵守规矩,反而会增加亲子冲突。

制定规矩的程序具体是怎样的?

从出生开始:通过对婴儿日常需求的无条件满足,逐步建立与孩子的亲近感,培养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并让他喜欢照我们的话去做。这是有效地做规矩的前提。对孩子而言,最亲近的人的话更有影响力。这一阶段我们对孩子的照料以及对周围人的态度,将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会成为他模仿的榜样。对孩子温和地说话,家人之间和谐地相处,孩子今后的言行也会温和而有礼。

6个月开始: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表示明显喜悦,并在语言上进行赞许。这样做能有效地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当孩子能翻身、独坐、站立等,对他示以点头、微笑的赞许,并喂给食物作自然的强化(喜欢的食物是很好的强化物!),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坐在餐椅上吃饭的意识和基础的用餐礼仪。当孩子出现探索的行为,如把东西拿在手里把玩,放进嘴里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大声喝止,而是微笑地对着他,说“你在咬饭勺啊”、“大拇指好吃不”等,表示对其探索行为的鼓励。

如果是不安全的东西,比如会导致噎到的小物品或食物,刀、剪、针、筷子等,要直接从孩子视线里拿开,放到拿不到的地方。如果只是因为脏不让他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东西洗干净(虽然这项工程很巨大)。

11~14个月:从10个月开始,孩子能明显表现出对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的理解能力了。这个时候开始,可以制定少许非常简单的规矩,温柔而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停止不恰当的行为,离开禁区。教给孩子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以及你所期待的反应。这个阶段,惩罚是不恰当也没有必要的,保留赞许就可以了。

15~24个月:随着孩子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添加新规矩。这些规矩往往是安全保障方面的,也可以教给他们礼节礼貌,在他学习和运用新技能的时候加以表扬。鼓励是激发孩子良好行为的最有效工具。

2岁以后:可以逐步增加安全及社交礼仪方面的规矩。当孩子明知故犯的时候,可以采用暂停(中断)等的方式处理。不过如果在早期遵循了上述的各个步骤,亲子间关系是信任的,安全的,暂停等的方式就没有必要频繁使用。因为孩子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自然信任你、配合你。最合适的方法是运用言语或情绪表达赞许或厌恶,对孩子行为加以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