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种姓制度在印度被彻底废除了吗?

短脖子的长颈鹿345


1947年印度摆脱英帝国殖民体系以后就在宪法中正式废除了种姓制度,规定种姓制度非法。《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为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到歧视。第17条明文废除了不可接触制。印度还实行了著名的“保留政策”,特意在国会、企业甚至大学生名额中为低种姓者保留一定的名额比例。

然而很可惜的是,印度至今,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仍旧没有任何消亡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种姓制度仍旧非常猖獗。


种姓制度起源于婆罗门教,来自于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征服当地土著以后,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原本的印度土著变成了奴隶、贫民与贱民,而入侵者雅利安人成为了高种姓的统治者。“种姓制度”将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还有四个等级之外的“不可接触者”,也就是贱民。


如今的印度,仅仅占据印度总人口不到3%的好种姓者,控制着7成以上的司法权与国会一半以上的席位,印度的低种姓尤其是贱民仍旧饱受歧视,甚至在灾害时,得不到应有的救助。印度种姓制度下,矛盾尖锐,高种姓与低种姓之间不通婚姻,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高种姓者甚至害怕低种姓者踩到自己的影子。

而且因为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无论是好种姓还是低种姓,印度女性都保守歧视与压迫,印度女性被迫害的事情屡见不鲜,给印度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澹奕


印度在独立之前,曾经是坚持种姓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在印度独立之后,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就被废除了。但实际上,种姓制度在印度并没有被彻底废除。种姓制度在印度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因此即使是种姓制度被废除,种姓制度带来的种姓歧视仍然存在在印度的很多地区与角落,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现在在印度的法律中已经不存在种姓制度这一说了,但是在人们的观念中,这种种姓制度还是存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普及,种姓制度在农村的根基也慢慢被瓦解。然而在农村地区,一些种姓较低的群体在求学就业等各方面仍然受到各种歧视,无法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种姓制度的根基正在慢慢瓦解,人们开始渐渐接受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

虽然印度的种姓制度在部分地区,部分人的观念中并没有彻底被废除,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教育的发展,种姓制度在印度一定能被彻底瓦解。


一知


宪法规定是废除了,但是民间传统依然牢固,也是印度长远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低种姓受教育和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太小,会使得整个社会年轻人虽然比例大,但是合格劳动力比例少,劳动效率低,同时也是谁会的不稳定因素。就跟中国重男轻女类似,需要政府法律保护,学校录取机制打破贵族化和公立并行的做法——贵族学校基本都是种姓较高的有钱的人家孩子才能上,普通的就是公立学校,贱民能上学的很少。同时需要教育年轻人转变思想,社会宣导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等等。

印度的低种姓大多干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帮工作佣人,或者无业。真正成功的非常少。而高种姓能上更好的学校,进入更好更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其后代也自然更有发展前途。同时也意味着高种姓者会尽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而印度政府也尝试推动改变,但是这种革自己命的措施收效不大。比如之前就出现过一个邦新通过的法律规定政府公务员招聘专门给低种姓阶级提高配额以显示公平,结果被高种姓集体反对,甚至组织大规模游行,阻碍交通,打砸低种姓的店铺和人身攻击。

另一个例子便是印度的航母制造。前面应该是局座还是哪位军事专家分享过,航母造这么慢的原因。印度传统造船是高技术,需要特定阶层的高种姓者去做,低种姓根本学不到相应技术。而高种姓者又懒,且随着时代发展,不少人也不想做这种类似体力活的技术活,更希望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或者去政府坐班数票子,但是他们又不愿意给低种姓机会去做这种的事。所以结果是尴尬的,上工不足,找各种借口推迟修建进度一拖再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