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多爾袞橫空出世,其父兩次出兵送一份大禮!其母笑得咬牙切齒

向敬之

烏碣巖一戰後,努爾哈赤並沒有立即乘勝追擊烏拉,對布佔泰進行嚴厲的懲罰。

畢竟,布佔泰的侄女阿巴亥在建州,很得努爾哈赤寵愛,很快成為了大妃。根據後來努爾哈赤駕崩後,掌權的四大貝勒逼殉阿巴亥時,稱她“饒丰姿”“有機變”的寥寥數語,可見十二三歲嫁人的阿巴亥深具美人心計。

兩部的結盟已然是名存實亡。

努爾哈赤曾在萬曆三十六年正月,即烏碣巖之戰勝利一週年之際,派褚英領兵五千,襲擊烏拉,以攻克一城、斬首一千、獲甲三百的戰績,以示週年慶。

這是警告,也是威懾,震懾布佔泰邀來蒙古科爾沁貝勒翁阿代助陣,卻畏縮在烏拉城外二十里處不敢向前。

布佔泰派人求和,擒獲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屬下五十人,交予建州使臣斬首,作為重修舊好的投名狀。

布佔泰還新寫了一份求婚信,寫道:“吾數背盟誓,獲罪君父,成為汗顏。若再以親生之女妻我,撫我如子,吾乃永賴以生矣!”(《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三)

布佔泰不甘心做侄女婿,而要做親女婿。他在埋怨努爾哈赤不把他當親人看。

努爾哈赤決定滿足他的請求,將十三歲的第四女穆庫什嫁給布佔泰做側福晉。

多爾袞橫空出世,其父兩次出兵送一份大禮!其母笑得咬牙切齒

《太祖秘史》努爾哈赤與阿巴亥

互為翁婿的利益聯盟,似乎已更加親近。努爾哈赤滿以為這樣的姻盟綁架,可以得到布佔泰的絕對忠誠,卻沒料到布佔泰招兵買馬,加緊訓練,並以鳴鏑之箭射傷新婚的穆庫什,以示對努爾哈赤的不滿。

穆庫什是一個悲劇女人,所換得的幸福,遠遠不及孃家繼母兼夫家侄女阿巴亥。對阿巴亥疼愛有加的努爾哈赤,充分利用穆庫什的痛苦,兩次發動征討烏拉之戰。

努爾哈赤原本期待以豢養之恩、翁婿之情、再盟之義,換得布佔泰的臣服,卻不知他得了努爾哈赤家族三個少女,卻一直惦記著葉赫許配給努爾哈赤的葉赫老女,即所謂的東哥。

為了東哥,布佔泰攻伐建州。

東哥難嫁,卻看不上布佔泰。

萬曆四十年十月,努爾哈赤第一次親征烏拉,連下六城,焚燒房屋。

這個月的二十五日,阿巴亥給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十四個兒子多爾袞——後來領導清軍入關、成就清朝的攝政睿親王——真正實現努爾哈赤王朝天命的王者。

多爾袞橫空出世,其父兩次出兵送一份大禮!其母笑得咬牙切齒

《清宮風雲》張豐毅版多爾袞

布佔泰沒準備做叔外公,卻準備整兵迎戰,哪知隔河望見努爾哈赤的隊伍人強馬壯,又膽怯了。

布佔泰舟行河上,跪下求饒:烏拉就是君父之國,請莫盡焚廬舍、糧草!

努爾哈赤狠狠地將布佔泰罵了一通。布佔泰稱被人離間,導致他和努爾哈赤“父子不睦”,搶天哭地地發誓表效忠,躲過了一劫,並答應送子入質建州。

當努爾哈赤寬恕他、返回到建州,布佔泰立即拘禁穆庫什姐妹。同時,他不但不往建州送人質,反將自己的女兒薩哈廉、兒子綽啟鼎和十七位大臣的兒子都將要送到葉赫做人質,再次請求葉赫將東哥改嫁給他。

布佔泰不但打臉,而且侮辱,激怒努爾哈赤,再次統兵征討烏拉。

這回,布佔泰膽子大了,組織了三萬人馬,決意與努爾哈赤決一死戰。

說來也巧,布佔泰本定好吉日,將人質送往葉赫換東哥,卻不料努爾哈赤提前一天兵臨城下。

努爾哈赤還想只做一次威懾,繼續招撫布佔泰,卻遭到了兒子代善和侄兒阿敏,以及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額亦都與安費揚古的極力反對。他們紛紛請戰,要求一鼓作氣拿下烏拉和布佔泰。

二貝勒和五大臣的理由很充分,布佔泰背叛盟約、囚禁格格、送子質葉、逼婚東哥。無論哪一條,他都是罪不可赦。更何況,建州人強馬壯,厲兵秣馬,兵臨烏拉城下,就不能“舍此不戰”。

諸貝勒大臣熱血沸騰,努爾哈赤只能順勢而為:既然你們眾志成城,那就決戰吧!

兩軍對決,努爾哈赤身先士卒,諸貝勒大臣奮勇向前。烏拉大敗,損失十之六七。努爾哈赤攻入烏拉城,坐鎮西門樓。布佔泰損兵折將,單騎投奔葉赫,但不再是唯利是圖的葉赫的座上賓,而只是一條苟延殘喘的喪家狗,很快抑鬱而卒。

烏拉亡了。

此時,阿巴亥剛剛為努爾哈赤生下了多爾袞,還不足三月。

僅僅八十多天,努爾哈赤兩次征討烏拉,作為多爾袞的新生禮。

母國被滅,親叔逃亡,阿巴亥只能強顏歡笑。

努爾哈赤給叔岳父兼親女婿做總結:“烏喇貝勒布佔泰,朕擒之於陣,厚加恩恤,縱令歸國,乃不思報德,恃其才力,嗜酒妄行,遂被天譴,國以滅亡。”(《清太祖高皇帝聖訓》卷二)

多爾袞橫空出世,其父兩次出兵送一份大禮!其母笑得咬牙切齒

《太祖秘史》布佔泰(左一)與葉赫老女東哥(右一)

努爾哈赤沒有說布佔泰要搶他的女人,但心裡早早地惦記著烏拉的土地、民眾、牲畜和財務。這是姻盟和誓約無法解決的。

倘若古勒山一役,建州士卒當即斬殺了布佔泰,斷了努爾哈赤豢養的幻想,那麼布佔泰就沒有以降虜而得國,以姻盟而做強的機會。就因努爾哈赤心存僥倖,導致恩將仇報,血腥廝殺,讓幾個可憐的女人成為了政治利益的祭品。

所以說,在那一場紛爭的原始叛亂中,互為翁婿的利益綁架,是綁不住既得利益者的野心和情分的。

對於此,《清史稿》評傳扈倫四部時,說得一針見血:“疆場之事不以婚媾逭,有時乃藉口以啟戎,自古則然,不足異也。”

建州與扈倫,扈倫四部間,利益之下血拼不斷,打不贏和打得贏,動不動就是聯姻為盟,這是表面功夫。稍有一點蠅頭小利,就拼一個你死我活,此前的一紙婚約或幾重姻親,都是不值一提。

這是血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