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家三毛為什麼選擇自殺?

一平姑姑


說起三毛,我首先想到的是張樂平漫畫裡的三毛,其次才是臺灣的三毛。不是對臺灣的三毛不敬重,而是先來後到。

臺灣的三毛原名陳懋平,因“懋”字難寫,她改叫陳平。後來在撒哈拉沙漠給《聯合報》副刊寫文章時,她才開始用“三毛”這個筆名。不是巧合,而是她借用了張樂平筆下人物的名字。1989年,三毛來大陸訪問。她特地跟張樂平見面,向他道謝。

三毛跟李敖一樣,都出生在大陸,隨父母去臺灣。李敖去的時候已經讀初中了,而三毛還沒上學。她對大陸的記憶實在有限。但她的著作在大陸卻受到追捧,她的大陸粉絲更是不計其數。當然,那時不叫粉絲,而叫三毛迷。叫“三毛迷”其實倒挺準確,因為這些讀者真就被三毛迷倒了。其實,三毛長得並不漂亮。這說明那時的大陸還真不靠臉吃飯。

題主問三毛為何選擇自殺。首先,她是不是自殺,有著不同的說法。她家人就否認她是自殺身亡。她母親說,三毛去世前半個月曾告訴她,她想去做修女。更有一種勁爆的說法稱三毛死於謀殺。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斷和假設。真要是謀殺,警方早就立案調查了。

其次,我再說三毛自殺的原因。三毛去世前,其實已經得了抑鬱症,而且非常嚴重。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家對抑鬱症並不太重視,也沒有提前介入治療這一說。三毛住院不是因為抑鬱症,而是婦科疾病。三毛死在醫院裡,但不是正常死亡,醫院當然有責任,但她自己應該負主要責任。

1979年,荷西在潛水時意外喪生,三毛痛不欲生。她父母把她帶回臺灣,但三毛一直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1984年,她辭去文化大學的教職。第二年,她曾一度失憶,神經錯亂。此後,她的病情時好時壞。她常年靠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那時的安眠藥副作用非常大。她服用的劑量越來越大,副作用也就越來越大。舊疾未愈,又添新病,還都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一個人要尋短見,一般人來說都不是臨時起意,而且長期心理扭曲,精神疾病嚴重到無以復加的結果,三毛也不例外。一個極具才華的女作家就這樣告別了這個世界。其實,要我說,在荷西離世的那一天就已經註定會有這一天,這就是所謂的生死相隨吧,只是被人為地推遲了12年。

我是作家蕭陶。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蕭陶的頭條號。


蕭陶


1991年1月, 46歲的三毛在順利接受清楚子宮內膜肥厚手術後的第二天,在病房的衛生間自縊身亡。


關於三毛自殺,一直以來就有很多版本其中大部分所指都是因為感情,困於心,惑於情,不能超然的感情,三毛和荷西的感情感動了很多人,卻也困住了三毛自己。

作為作家的三毛從來都是多愁善感的,尤其是經歷過三段感情的作家。第一次,三毛大學時期愛上了戲劇系的一名高材生梁光明,是初戀。第二次,三毛愛上的德國戀人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倒在三毛的懷裡。第三次,也是最轟轟烈烈的一次,就是荷蘭人荷西,滾滾紅塵與君戀,卻還是天涯兩隔啊。


三段感情,三次分別,世界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所以三毛說“那打不開的淚結,只有交給時間去解”,但時間也無法解開的時候,只能付於死亡,也許這就是三毛所想。自殺是人類共同的情結,這種情結並不是要終結什麼,而是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一次告白。痛苦使三毛選擇了自殺。

四十六年的生命,三毛給我們留下了太多,《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稻草人手記》《送你一匹馬》《我的寶貝》,以及那部讓人印象深刻的劇本《滾滾紅塵》。“不要問我從哪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是阿維啊


三毛曾經是我少女時期最喜愛的作家。幾乎看過她所有的書。那個時候,我特別崇尚她的流浪精神,還曾經模仿她當年的做法,逃學,流浪過。

後來年齡大了,再回頭看三毛,便理智了許多,但依然喜愛她。

三毛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但是在特立獨行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敏感自卑的心。這源於她童年時受的傷害,也源於她天性敏感脆弱的心靈。

三毛自殺的原因,據我分析,有這幾點:

一是荷西死後,她的愛情世界全部坍塌,因為與荷西在一起的幾年,是她最幸福快樂的一段時光。

二是三毛本身是一個具有悲劇意識的女子,一方面看似超脫,另一方面又容易陷入虛無和悲哀的心靈黑洞裡。

三是自身的病痛折磨。自殺前的三毛,罹患各種疾病,這讓她脆弱的神經更加抑鬱。

四是三毛在國外流浪多年,她對於一些國家的死亡文化很感興趣,也非常喜歡探究靈異的世界。

五是三毛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各方面都力求實現極致的完美。當她發現自己的生活處處無法完美時,寧願以死亡的永恆來達到一種永恆的“完美”。


小學生雨茶


自殺,兩個字看來很痛苦,可是,在鬱郁症病人眼裡看來,是具有魔幻般的吸引力。

自殺,終究是一種不歸路,你可以抨擊是心理疾病,是逃避現實社會,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方式。對於自殺者來說,都無關緊要,追尋該去的地方。

三毛的自殺曾經引起極大的轟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她的訣別,眾說紛紜,縱觀他的一生歷程,歸根結底離不開幾個因素。

一、情感上無法寄託。人本性賤,賤在哪裡?賤在總是好高騖遠。擁有時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失去後才知道擁有的可貴。三毛和荷西的感情篤深,當荷西意外死亡,他無法接受這份現實,情感上無法自拔,陷入深切的思念當中。她無法走出心底的陰影,我們知道後來也試著接觸過一些男人,但都是無疾而終,這都是一個證據。

二、抑鬱、敏感、沉悶的性格有可能導致一個人走向不歸路。三毛無疑是這種性格的人,少女時代就顯露出這種端倪本性,如果未有人能很好開導,這是致命的。有人說,作家都是孤獨和敏銳的,我贊同這種觀點,但不認為孤獨和敏銳的的神經能導致一個人走向末路。

三、現實和虛幻無法釐清,矛盾的結塊無法消解。作為社會人,總是要和周遭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問題不可怕,要善於主動去化解,釐清現實和虛幻,不能用虛無縹緲的情感寄託於現實當中,這樣會導致現實和想象的裂痕越來越大。

我反對那種持“三毛謀殺論”的觀點,他們對所謂的事實條分縷析,試圖推導出一種物理結論。要明白人是情感動物,有著非常複雜神經系統對周遭的變化會有強烈的感知和應變,所以人是善變的,不能以結果用物理的推導方式去界定任何事件。


上山樵


大多數有才華的人都是相對任性、固執且強調自我的,筆者所說的是大多數,人活著的時候可以從這三點分析和評價,而人已不再的情況下,便可從它整個人生經歷去得出一個客觀的評價以及相對中肯的結論,但這也僅僅是分析,因為一個自殺的人你無法真正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即使是自殺者本人也難以說得清道得明。

從三毛的人生軌跡來看,她的一生相對多舛,但也沒有到多讓人感到神奇且無法想象的經歷,客觀講是大多數女人或者說是女生都會碰到的情感經歷,只是更多一些罷了!你把一段美好的感情因為各種原因卻嘎然而止,以三毛這種感性且心思細膩的一個人就會給自己無數結論和想法。

作為一名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給出想要的或者是追尋中的答案,但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答案麼?未必,而荷西的意味去世不否認對於這位才女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事,但無論如何不管是什麼原因去輕賤自己的生命,卻是什麼時候都應該去反對和訓斥的,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以一個個體單獨活在這個世上,對得起自己,對的起他人,當然我們也不是為了他人而活著,所謂精彩即是平淡。


長安小師爺


三毛自殺多年後,她的姐姐陳田心在《魯豫有約》裡和魯豫談起三毛的死時,說了一句讓所有人詫異的話,她說:“我能理解她,她嘗試過無數次自殺。”

在這段影像裡,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三毛,也是從這時起,我對三毛的死也有了新的理解。


三毛本就不是常人,她從8歲起,無數次地嘗試過死亡,她和哥哥用刀片劃破手看著血流出,甚至把頭扎進水缸裡。陳田心說,這些都沒有成功,因為,三毛覺得這些死法都太難受了。

所以,當三毛最後用絲襪掉脖子的方式結束生命時,陳田心的理解是:三毛嘗試了很多,最後用絲襪,嘗試的時候,發現,這種死的感覺也挺好的,不如就這樣歸去吧。


就是這一句,不如歸去吧,三毛離開了。用很三毛的手法……

所以,我覺得,三毛會選擇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其實是她人生的必然。


而實際上,三毛的性格也註定她會以這種方式離開。三毛的性格里有固執的一面,這固執,也可以稱為執著,她對愛情對荷西就是如此。

三毛的世界裡,荷西是最完美的愛情,最完美的伴侶,因為這種執念,讓她在荷西死後固執地關上了心門。三毛把自己的心鎖在了撒哈拉,還隨手把鑰匙丟棄了。

這一切,註定三毛的孤獨,與其說是孤獨選擇了三毛,其實還不如說是三毛選擇了孤獨。

這孤獨,她忍受了11年。三毛的孤獨不是純粹的孤獨,三毛的孤獨裡,滿滿的全是對荷西的思念。思念久了,會成疾,三毛就病了,抑鬱症,陳田心說,她一直有吃快樂藥,對,快樂藥就是臺灣地區對抑鬱症藥物的統稱。

快樂藥,沒有給三毛快樂,因為三毛的快樂早隨著荷西葬在了過去。在第12年,三毛被思念塞得不能再滿的孤獨,不可遏制地爆發了。她不想再這樣下去了,於是她選擇了死,選擇了捨棄塵世的一切去見她的荷西。



三毛是無憾的,她是帶著愛來帶著愛“歸去”的。有時候,我想,以三毛的性子,即使沒有荷西的早逝,她也會選擇自殺吧。因為,她從來不喜歡讓任何人和事左右自己的人生,包括老天爺。所以,她的生死,理應有它定,唯有這樣,才三毛。

文 | 李滿


記者李滿


讀過基本三毛的作品,真實,不做作,內容充實,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生活,讀著她的作品,是一直真情的自然流露,一種感情動物自然抒發,很舒服很平靜,不會像讀其他作品一樣覺得心累或者心痛。不知道你們是否瞭解三毛的一生,三毛喜歡上了一個西班牙人,然後嫁給了他並一起在西班牙生活,她們的生活可以是詩,也可以是藝術,互相需要彼此,互相充分信任併為對方完全考慮,可以為了彼此的需要犧牲一切,這是可貴而難得的。後來在一次意外中,丈夫去世,親人不在身邊,雖然有朋友在,但是很多事情需要去面對,刻骨銘心的愛情和溫暖貼心的回憶,只能自己承受,大家可以想象她內心的傷悲和孤獨。料理完丈夫的後事及一些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她去了很多地方,小山村的朋友那裡、巴黎、紐約等等,和朋友們聚一聚,然後才能安心準備回國,她那是就已經明白,這次相聚可能是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了,所以聚得開心也傷心,然後回到了西班牙準備收拾東西,把大部分的東西送給了西班牙那個島上的好朋友們,把房子低價賣給了一對即將結婚的情侶,僅僅帶上了一些書籍就回國了。回國後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父母家人都是十分順著她的想法,就因為怕她傷心,其實她自己心裡也明白了。

賣掉房子,結束島上的一切,結束了與丈夫的那些刻骨銘心,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其實她已經沒有選擇了,世界上對於她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已經不見了,無論什麼東西都會黯然失色,所以這也是她唯一的一個選擇,文化的世界何其美好,文化的心性通常都比較,因此結局可想而知。

文化的力量是最偉大的,文化信仰如果遺失了,那真的是沒有辦法拯救了,推薦大家多多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吧!


生物私信


首先要說的是,自殺是不可取的,所有人都要珍惜生命。

1991年1月4日,48歲的三毛在臺北醫院以自縊的方式猝然離世。當時警方定性為“因病厭世”自殺。三毛的家人朋友也無法解釋其為何離世,故有人懷疑是謀殺,有人猜測是因藥物致幻覺自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三毛自殺竟成了永遠解不開的謎。我認為,三毛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是她的性格使然。

三毛自幼性格孤僻,感情脆弱,且患有自閉症,曾經4次自殺未果。三毛的姐姐陳田心在《魯豫有約》裡談起三毛死亡時,她說:“我能理解她,她嘗試過無數次自殺。”8歲時,三毛和哥哥曾用刀片劃破手看著血流出,還曾把頭扎進水缸裡,只因覺得這些死法都太難受而放棄。13歲時,三毛因數學得零分造老師羞辱,心理出現極大障礙,曾選擇自殺。三毛在《生之喜悅篇》裡回憶當時“是因為不能適應學校生活,內心焦慮逐日俱增所致而自殺”。

24歲時,三毛與仰慕已久的才子梁光明相戀,多次逼婚不成,便選擇自殺,自殺未果,負氣遠走西班牙留學。28歲時,在中國文化學院任教期間,與德國教師相戀,訂製結婚名片當晚,德國教師心臟病突發猝死,三毛再次選擇自殺被救回。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48歲時,在她年近半百,行遍千山萬水後,以“自閉”為生命基調的三毛,終於割捨一切,選以死亡的方式去“赴約。”

作家白先勇說:“三毛是一個拒絕成長的生命流浪者,為了抵抗時間的凌遲,自行了斷,向時間老人提出了最後的抗議。”說得真好,我覺得這是對三毛匆匆離世最好的詮釋。

然而,這無可否定是一場悲劇。

希望所有人珍惜生命。


歷史有妖氣


三毛一直是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女子。

當兒童時代被老師羞辱的時候,我想她幼小的心靈是受到了重創,那時她會想到自殺。

當未婚夫在她的懷裡死去的時候,她選擇了自殺。

當浪漫的六年婚姻生活結束於荷西意外身亡的時候,她在心裡無數遍地閃過自殺的念頭。

當她對西部歌王傾訴衷腸,卻發現對方不是自己幻想中的那一個時,她再次有了自殺的心思。


繁華過後,沒有什麼可以再讓三毛心動,再讓她瘋狂,所以她再次選擇了自殺。

留給親人無限的傷痛,留給讀者無限的遺憾,留給世間一個決絕的背影!


凡眼看紅樓


有人說三毛神經質,甚至連她的荷西都是臆想出來的。荷西甚至《撒哈拉的故事》確實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但還不至於完全臆想。


三毛確實神經敏感,情感豐富,內心複雜,她在虛構的文學中找到安慰,繼而又把這種虛構當作現實,真真假假分不清楚。甚至後來玩碟仙,玩觀音落,召荷西的鬼魂,遊地府等等這些東西。

她在文學中虛構,繼而分不清楚現實,這造成了她人格的某種程度的分裂。這造成了她極大的痛苦,可能是造成她最終悲劇的根本原因。她的母親說,三毛是上天派下來累我們的。

其實三毛的性格,從小就有些怪,或許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



她從小就跟別的孩子不同,獨立、冷淡,也不跟別人玩遊戲。兩歲時,她在重慶的住家附近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子不敢過去,她總是去墳邊玩泥巴。

而且,對於年節時的殺羊,她最感興趣。她可以從頭到尾盯住殺的過程,看完不動聲色,臉上還有一種滿意的表情。


十二歲經歷被數學老師潑墨事件之後,她越來越害怕去學校,開始逃學,每天躲到墓地去看她的書。甚至多年後回憶起來,她還說,世上再沒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們都是很溫柔的人。

後來三毛學繪畫,在大學旁聽,追求才子舒凡,後又失戀。輾轉去西班牙認識了小自己八歲的荷西,輾轉去了歐洲和美國,中間又有不少戀愛糾葛。

回臺灣後,與有婦之夫鄧國川閃結閃離。又與一德國人訂婚,結果在新婚前夜,德國人心臟病發,死在她懷中。

三毛再次離開臺灣,飛往馬德里,尋找“備胎”荷西。這段時間或許是三毛一生中最平靜最幸福的時間,她根據兩年沙漠中的生活,加以虛構,以第一人稱寫出來,出版《撒哈拉的故事》,從此名聲大噪。



兩人結婚不幾年,荷西溺水而死。也是從此時開始,三毛開始玩“碟仙”,召喚荷西的鬼魂。她說荷西勸她不能死,要好好過日子,找一個愛她的丈夫。她還說,荷西想念每一個加那利島上的每一位朋友,這嚇壞了大家。

三毛好友張福瑞夫婦被嚇得最厲害,因為三毛說荷西的鬼魂回來想見他們的兒子,嚇得他們到處搬家,躲開三毛。


之後,三毛回到臺灣,開始演講、旅遊、寫作,專心從事藝術創作。在這段時間裡,她常常忙於應對各種應酬,所到之處,受到讀者和媒體的熱情款待。這時的她事業成功,人際關係良好,處於整個人生的高峰期。

但是,她的身體狀況卻並不容樂觀,婦科疾病、神經衰弱、心臟病、肝病,等等等等。在這期間,她跟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累了”。


1991年1月4日,榮民總醫院中正樓七樓72號病房,醫護早班查房,三毛不在病床,醫護人員查看房內浴廁,發現三毛的身子半懸在馬桶上方,氣絕身亡。

三毛是以一條肉色的絲襪,綁掛在浴廁馬桶上方,一個醫院專門讓病患掛點滴注射液的鐵鉤上,再將絲襪套在頸部。檢警人員認為,三毛自盡的浴廁內,醫院設有馬桶護手,三毛只要有一點點的求生意念,就可立即扶住護手,保住性命。

就這樣,三毛走了,留下無數個疑團給後人。她的一生充滿神秘、悲慘和傷痛,留給後人無數的遐想和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