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今年的6月21日是夏至節氣,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關於夏至節氣的中醫養生小常識吧!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生活起居

夏至時節,晝長夜短,天氣炎熱,夜間睡眠多有不足,因此,每天應安排短時間的午睡,以促進體力和精力的恢復。午睡時間一般以1小時為宜。不宜坐著打盹,這樣容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昏腦漲等症狀,也不宜伏案午睡,以免眼球受壓,易致眼疾。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睡眠時不宜用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時節,天氣熱,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此外,每日用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防暑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皮膚清潔涼爽,利於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症、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飲食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季,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暑熱傷津要多吃時令新鮮水果,蔬菜。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時令水果:桃子

桃的原產地在中國,人工種植逾三千年,古已列為五果之首,有“仙桃”、“壽桃”之美稱,《詩經》有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時令水果: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撇開歷史情節,這一豐腴甜美的水果確有貴婦之氣。荔枝的古名叫“離枝”,意即離枝即食,正如白居易所云“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時令蔬菜:莧菜

不知有多少小女孩曾深深迷戀這種湯汁鮮紅的蔬菜,吃出一嘴的嬌豔顏色捨不得抹去。常見食用的還是紅莧菜,即赤莧。宋朝的蘇頌曾描述:“赤莧亦謂之花莧,莖葉深赤,根莖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傳統的臭豆腐即是以莧菜梗發酵醃製的滷汁炮製而來。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時令蔬菜:馬齒莧

比起莧菜,馬齒莧更為中醫藥學所青睞,其性寒涼,多部中醫古籍均記載其益氣、清暑、解毒、消腫,功效尤其顯著。馬齒莧是南北常見的野菜,夏季莖葉最為肥嫩多汁時,便可採擷入饌。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時令蔬菜:絲瓜

絲瓜的歷史並不算太久,推廣應用倒是挺快。《本草綱目》中說:“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絲瓜處理極方便,口味也均清淡滋潤,夏日食之,最是沁人心脾。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時令蔬菜:黃花菜

作為中華傳統食材之一,黃花菜在我國栽培甚廣,湖南、湖北、河南乃至遼寧都有其特色產出。食用歷史也古已有之,《本草綱目》載曰:“今東人採其花而貨之,名為黃花菜。”然而黃花菜稟性溼熱,易引發過敏或哮喘,食用還需有度。

夏至|養生正當時,這些食物要多吃

以上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麵條,也是夏至後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夏至這天,南北皆有有吃麵的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也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總之,簡簡單單吃碗麵,算是過節了。


文章結合自:健康指南

本期科普指導老師:浙大一院營養科 趙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