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公路旁不準種玉米是怎麼回事?

失去的並不是你必需的


這是為了響應貴州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脫貧的政策。所以,貴州省威寧縣公路旁不準種植玉米。


一、為什麼不讓種植玉米

以前貴州省很多農村地區的主要種植作物就是玉米和馬鈴薯。但是事實證明很多農民依靠種植玉米並不能脫離貧困,因為貴州屬於高原地帶,大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比較貧瘠,玉米的經濟效益太低了。因此,降低玉米種植面積也成為了貴州省脫貧行動的主要任務。



二、其他種植作物的高經濟效益

現在威寧縣開始淘汰經濟效益比較低的玉米,開始種植晚秋蜜桃,獼猴桃,脆紅李這些果樹。事實證明,種植這些果樹的效益要遠遠比種植玉米高的多。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如果你還有其他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討論。

《三農寶典》每天為您解讀養殖種植熱點問題,關注我,帶您瞭解最新三農資訊,新年大吉大利,客官,賞個贊再走吧~


一隻電影人


不僅威寧縣的公路旁不能種玉米,貴州全省範圍內鐵路、公路沿線都不能種玉米,產量不高的地塊也不能種,可以改種水果、蔬菜、中藥材等。這次從上至下態度比較堅決,已經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種植戶要早做打算,不要再指望玉米了,把目光看看其他的經濟作物。



種植結構調整了

貴州全省範圍內農業種植結構都進行了調整,下定決心要降低玉米的種植面積,非耕地、25度以上的耕地、水源地等都不能種了,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產量不高的旱地也不能種了,要改種其他的經濟作物。2018年全省各地種植玉米的面積與2017年相比大幅度下降,具體計劃見圖表。

玉米經濟效益不高

玉米主產區在東北地區,在那邊種玉米還有相應的補貼,產量也比較高些,貴州不屬於玉米種植主產區,基本上都是小規模種植,產量不高,機械化也施展不了,種植的成本大,對農民來說產生不了多大的經濟效益。

貴州旅遊潛力大

貴州近幾年快速發展,大交通改善很大,讓生態旅遊走向新高度,貴州最大的優勢是生態環境好,通過生態創造出的經濟效益更大。種玉米經濟效益不高,長期使用化肥農藥,還會對土壤造成影響,不如退耕還林改善生態環境。



玉米價格前段時間持續看漲,很多種植戶都是信心滿滿,而貴州卻說不能隨便種玉米了,相信很多農民會不理解,自己的地以前都種的好好的,突然說不給種了,難免會有情緒。


微塵微視界


種些玉米和土豆確實不行,又不能機械話全靠人工種植收入不高,能種一輩子能能窮得起一輩子,所以我覺得應該改變一下換點別的經濟作物來種了,一味的默守成規是不行的永遠也發展不了的。


貴州農村錄


這個略有了解。這個屬於產業結構調整。山區種植玉米經濟效益不高,每畝收入500元左右。但是對生態破壞太大。一是耗水量太大,主要是對土層的含水量破壞太大,對植被破壞也很大。現在貴州發展生態旅遊,所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江山洪流


2016年國務院就下發鐮刀灣地區(中國地圖象一把鐮刀)關於減少玉米種植的意見,要求全國減少玉米種植面積5000萬畝以上,貴州省在鐮刀灣以內,今年全國均在減種,貴州也要減種玉米,玉米收益,政府要求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以增加收入,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威寧的朋友,聽政府的不會錯。


景美東南


確實不划算,只是那些老人捨不得放棄。就比如我家,從籽種到最後打成玉米粒,只有耕地和脫粒是機械化,別的全是人工。去年我家總共收了500多斤玉米,但是花費了700來塊,打地200,播種3個人播一天按我們這的人工費用得360,另外種子、肥料、除草、掰棒子,砍秸稈,算下來虧好幾百,但是老人你勸不住。


吳自由3


願意怎麼種就怎麼種


義博雲天157245115


聽說一是為了調整農民種植結構,據說上面說種玉米農民收入低,要改種其它果蔬增加農民收入,政府的想法肯定是想讓農民增收,但是不種玉米改種什麼能增收?政府的這個政策連續性安排好沒有,現在農村勞動力偏少,基本上都是“老和小”在家務農年青勞動力大部分出門打工,要改種什麼才適合在勞動力和經濟收入上匹配,這個問題很考驗各地政府領導的能力了,就怕是沒有準備的“一刀切”。


古鎮微塵


農民不種玉米又能種什麼了?種產業嘛!技術沒有,就算種出來嘛!出售怎麼辦。又有誰換位思考一下。政府搞出來的買不出去都沒辦法。更別說一小小農民。改變是有一定過成。


用戶7351314297926


關於種不種玉米以至種不種其它作物乃至植物 ,我認為應該:第一,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做到擇優“選舉”,切忌一刀切。第二,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要讓各種植物鏈相輔相成,互為補足,切忌顧此失彼。第三,很多路邊的水稻優質田被勒令改種樹木,降低了田的經濟價值,如果要種樹培風景,肥沃的梯田本來就已經是最好的風景……切忌“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