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兵败被贬,原来这才是隋唐传奇名将程咬金的真实结局(157)

兵败被贬,原来这才是隋唐传奇名将程咬金的真实结局(157)

上回说到,为了搞黄程咬金对西突厥的征讨。行军副总管王文度命令大军减慢进军速度,导致唐军丧失了有利的作战时机。

为了激起突厥人反抗的怒火,王文度再次下令,纵兵抢掠。于是乎,官兵瞬间化身成了强盗,大军所过之处,一片哀鸿遍野。

显然,这就是在纯粹地作死。眼看唐军即将走入死亡的深渊,苏定方找到程咬金,希望这位三朝元老能出面力挽狂澜。

然而年迈的程咬金还是让苏定方失望了,他不仅没有制止王文度,反而在王文度的怂恿下,参与瓜分了士兵所劫掠的钱财。

眼前的情景让苏定方意识到,此次远征败局已定,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坚守一份情操了。

于是,在唐军上下一片暴乱式狂欢的气氛中,苏定方态度坚决地将所有抢劫而来的财物统统拒之门外。

大唐官兵的烧杀抢夺最终激起了当地部落的强烈反抗,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趁势组织反攻,一举击溃了唐军主力部队。

兵败被贬,原来这才是隋唐传奇名将程咬金的真实结局(157)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都会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王文度脑子烧坏了吗?假传旨意、倒行逆施,这么可着劲儿地花式作死真的好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王文度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至少肯定不是弱智。

事实上,正因为他并不起眼,所以与那些在朝里不得志的文官一样,当李治开始雄起时,他也很快加入了李治的队伍,并成了李治的亲信死党。

虽然史书上说王文度是矫诏而行,但是像程咬金这种老江湖,又岂是一份假诏书能糊弄了的。那么,如果让王文度统领全军的这份诏书是真,王文度接下来的一切行动显然也并非自作主张。

没错,让唐军此行无功而返,本来就是上头的意思,更准确地说,这就是李治本人的意思。

这回轮到李治脑子烧坏了吗?别急,所有答案其实全都隐藏在程咬金的身份里。

前面在写李世民驾崩,长孙无忌安排程咬金护送李治秘密返回长安时,我特意在程咬金名字前加了“自己人”三个字。不记得也没关系,往前翻几页就能看见~~~

必须说明的是,所谓“自己人”,其实指的是长孙无忌的人,而不是李治的人。程咬金从头到尾都是长孙无忌在军中的得力骨干。

永徽六年正是李治借武则天上位一事,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贵族集团图穷匕见的最后时刻。只有暗中安排王文度搞黄程咬金的这次远征,才可以顺理成章地以此为借口,直接将程咬金一脚踢出军队,从而让贵族势力再无染指军权的机会。

对于这个结论另一个比较有力的佐证是关于王文度最后的处理。

按照大唐律法,凭王文度干的那些事儿,原本就算他长一百颗脑袋也是不够砍的。但奇怪的是,最终朝廷仅仅给了一个剥夺官衔的处罚,而且更加神奇的是,仅仅几年之后,寸功未立的王文度不仅再度穿上了官服,而且还从原来从六品的左屯卫将军直接升级成了从四品的左卫郎将。

众所周知,升四品可是唐代官僚升迁路上的一道大坎。前面也提过,像全家免徭役、萌荫子孙等等特权都是专门针对四品以上官员而设计的。

一个身犯重罪的败军之将,居然能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从容迈过这一步,其中的玄机估计不用我说,大家心里也都有数了。

只可惜英雄一世的老将程咬金,连带着那些埋骨异乡的大唐健儿,全都成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当然,如果综合起来看,这场残酷的斗争倒也不全是赔本的买卖。

老将的谢幕无形中让新一代将领有了崭露头角的空间,苏定方终于等到了站到舞台中央的一刻。

兵败被贬,原来这才是隋唐传奇名将程咬金的真实结局(157)

看脱水完整版,请关注公众号“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