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诸葛亮墓究竟在不在陕西汉中?

安慰我心1


首先明确一点,诸葛亮墓在今天的陕西汉中,这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记载说: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兵出斜谷,与司马懿对峙于今天陕西岐山县的五丈原,旷日持久,不得决战。而诸葛亮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到了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三国志·诸葛亮传》在这里有一段记载: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这是诸葛亮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了,故而立下的遗嘱。他希望把自己埋葬在汉中定军山。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本身就是出身蜀汉政权,断不会瞎猜乱写。

民间传说里,有很多关于诸葛亮墓的故事,甚至有刘伯温挖诸葛亮墓的典故,其实都是穿凿附会,并不可信。


这里的“因山为坟”四个字很重要,后面还会提到。

它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以后的墓葬,往往在地面修建一个土堆,学名叫做“封土”。封土可以加强对地下墓室的保护,也可以作为墓葬的一个明显标志,方便后人寻找祭拜。

慢慢的,不同身份的人,能够用的封土高度都不一样了。帝王陵墓,用的封土就特别高大,比如汉武帝茂陵,封土高达46米多,底边边长约240米。这种大型封土,让陵墓看上去巍峨壮观,也让后世子孙都能知道先祖埋葬在哪里。

(茂陵封土远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难想象,修建大型封土,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因此,有些主张节俭的人,就故意不修封土。

比如以节俭著称的汉文帝刘恒,生前给自己修建陵墓时,就专门规定把陵墓安置在今天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因其山,不起坟”。

意思就是要利用白鹿原天然的巍峨地势,把墓葬修建在天然的高坡上,不用专门再堆筑封土。

(白鹿原地势)

诸葛亮在这里的想法是一样的,他希望利用定军山的高耸地形,无需再修封土,好节约民力。

后面的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同样都是一些节俭的要求。


为何要选择定军山?

熟悉京剧或者中国电影史的人都知道,京剧中有一出名剧就叫做《定军山》,我国第一部电影,就是录制谭鑫培演《定军山》。

定军山位于汉中盆地的西侧,勉县城南5公里处。这里之所以出名,就是由于汉末三国的汉中争夺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汉中位于关中与巴蜀之间,对于曹操和刘备都非常重要,因此双方都很重视。

当时曹军主将为夏侯渊与张郃,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刘备用法正的计谋,率先占据了定军山,曹操一方则由夏侯渊率军来夺。

就在定军山一带,老将黄忠又是用了法正的计谋,以逸待劳击败了夏侯渊,并且将夏侯渊斩首。

夏侯渊死,张郃也赶忙撤退。之后曹操亲来汉中,也没能击退刘备。汉中最终为刘备所占据。

因此,定军山之战,对于蜀汉政权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从跟随刘备到去世,志向一直就是北伐中原,希望击败曹魏。他多次北伐,都是以汉中为根据地。那么死后选择在定军山埋骨,也是要呆在这个北伐的前沿阵地,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今天勉县的诸葛亮墓是不是真的?

今天汉中勉县有一座诸葛亮墓,它位于定军山脚下,还被评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有封土,封土前还有明清时期的石碑各一块。

关于这座墓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墓,其实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答主认为疑点主要在于这个墓的位置,前面提到,《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生前专门强调因山为坟,那么按理说,他的墓应该是跟汉文帝霸陵一样,选在定军山的高处,而不是在山脚下。

因为不起封土,所以随着岁月流逝,诸葛亮的墓就找不到了。

比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定军山),因其山势,不起坟茔……莫知墓茔所在。

可见在北魏时候,其实大家就已经不知道诸葛亮墓的准确位置,北魏以后历朝历代对诸葛亮墓的保护、祭祀,很难说是不是在真正的诸葛亮墓上进行。

所以,假如我们追求客观、严谨,那么应该说,在缺少确凿可靠的考古信息的今天,勉县的这座墓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墓,还无法判断。

我们只能判断,诸葛亮墓,就在汉中勉县定军山一带。


考古军中马前卒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以三顾始,以五出终,辅佐弱小的刘备建立了蜀国,最后为实现刘备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遗志,累死在五丈原,使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永垂青史,受后人怀念敬仰。

在东汉末年的众多谋臣武将中,诸葛亮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军事、政治战略家。虽然“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但从不放弃对天下大势的了解、掌握和判断,为其选择刘备作老板,以及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虽然父母早亡,跟随叔父来到荆州,但诸葛亮在荆州的人际关系是显赫的。

当时荆州的五大望族都与诸葛亮有着亲密的关系,岳父黄承彦就是荆州五大望族之一,岳母就来自另一五大望族之一蔡家,其父亲就是蔡讽,而岳父的小姨子蔡夫人就是刘表的妻子,那是荆州最大望族。

诸葛亮的大姐嫁的是另一望族蒯家,姐夫蒯祺是房凌郡太守,二姐嫁的是另一望族庞家,其夫庞山民就是庞德公的儿子,而“凤雏”庞统就是其侄子,可以说诸葛亮与当时荆州最大的五大望族都有紧密的关系。

当然在三国演义里,作者把诸葛亮描写的跟神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同妖怪一样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小说,真实的诸葛亮仍然很厉害,但并不是神。

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是不用说的,陈寿把他比做管仲、萧何,肯定了诸葛亮在治国上的优秀。但是诸葛亮连年北伐,最终仍是没有成功,所以陈寿也评诸葛亮: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又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一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担上军事的重任。

诸葛亮第一次独自领军的机会是平定南蛮叛乱,透过攻心为上的战略,诸葛亮只花了半年,成功平定叛乱,并且七擒孟获,最后使得南中夷民心悦诚服,也成功的经略了南中的资源,加强蜀国的国力,由此可见诸葛亮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

诸葛亮五次北伐,总的来看胜算并不大,但诸葛亮仍穷其一生致力北伐,为何?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受九锡,进而代汉称帝。因为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不北伐就不能显示其军事才能,蜀中士人就不会心悦诚服,也无法树立起个人声望,最终也就不能达到登上帝王宝座的目的。

如果北伐成功,其已功高不赏,他要废掉刘禅而自取皇位,就有雄厚的政治资本。诸葛亮的做法和桓温、刘裕等人“立功河朔,还受九锡”的思路是一样的。

然而,最终诸葛亮还是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

诸葛亮在临终前特意写信给后主刘禅,吩咐刘禅在他死后,将他尸身装入棺材,由四名人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可是四名人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

于是四人商议,将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

在史料中记实的,诸葛亮在生前希望可以在百年之后安葬在定军山。他希望本身在死后也可以保卫着蜀国这片国土,让这片河山免受仇敌骚扰。但后来经后人研究,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只不外是他的衣冠冢罢了,诸葛亮的真正陵墓所在就成为一个谜题!


王铭苇


答案是肯定的,诸葛亮墓的说法虽然多,但是大家公认的诸葛亮墓地就是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定军山脚下,但是具体,因为这个是有历史记载的,一是诸葛亮在死之前就说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葬汉中定军山下……”,二是《三国志》也记载:“亮死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成坟”。

这几年两点都是说在汉中定军山,但是具体位置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诸葛亮秘密写了一封信给刘禅,告诉他自己的埋葬方法,在把自己的尸体放进棺材后,让四个人抬起来来一直往南走,直到绳子断了为止,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他葬的地方,说来也好笑,粗大的绳子四个人抬了半天也没断,早已经体力不支了,于是索性挖个坑埋了算了,四个人就回去了。可是朝中大臣觉得不对劲,粗大的绳子抬个棺材,一天就抬断了。就严刑拷打问他们怎么回事,四个人最后承认自己绳子没断就埋了,刘禅一听大怒,下令杀了他们,所以就没人知道具体位置了,真的只能说诸葛亮太聪明。



但是总得来说在汉中应该是没错的,不过有人说四川也有诸葛亮的坟墓,那个也只是衣冠冢,并不是真实的坟墓。


蛟潭小郡主就说到这里了,喜欢历史的可以关注我哦!


蛟潭小郡主


其实现在咱们官方的说法诸葛亮的墓的确是在陕西汉中勉县定军山。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

也有很多人说诸葛亮的这个墓是衣冠冢,并非诸葛亮的真身所在。

但也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诸葛的墓到底在哪里。

所以咱们还是以现代官方认定的墓地址为正确答案才对。

(谷朴说史,您的随手关注点赞就是对小谷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