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把战士绑在飞机机翼上往下扔手榴弹,可以这样“轰炸”吗?

ELF12


这个问题问的肯定是连续剧《铁血红安》中

,赵文卓站在机翼上,向红安城仍手榴弹的情节,但这样的情节是否合理,这种投掷方式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呢?

首先,单纯的就连续剧中的这个情节而言,这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很严重的穿帮和不合理,甚至把武侠小说的一些性质带了进去,首先连续剧中的这架飞机也就是历史上的列宁号,是有前后两个座位的,即便在电视连续剧中也反应了这一点,但可笑的是在连续剧中后面的那个座位明明是空的,赵文卓却选择战斗了机翼上,这完全是多此一举,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找高难度!

另外是否具有可行性?现实中也很难,因为早年的双翼飞机载重量很有限,能装个上百磅的炸弹已经是很了不得了,在连续剧中红军选择在飞机机翼的一侧绑上一个100多斤体重的人,外带一筐至少几十斤重的手榴弹,这个载重量倒是可以承受,但这个载重量却不是放在飞机机腹的下面,却放在飞机机翼的单独一侧,那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该怎么保持?一边重一边轻,飞机还怎么飞?不是不能飞,而是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很难有保证,这更是近些年一些特级飞行的段落。

另外就是投掷的手榴弹,手榴弹的延迟时间一般也就是三到四秒,把手榴弹从飞机上投下去,以手榴弹的下落速度这么短的时间内才能跌落多少?飞机必须得保证超低空飞行,才能保证手榴弹在爆炸前能落到地面上,但这么低的飞行高度,飞机的安全如何保证?别说防空高射机枪,即便步兵使用的步枪,轻机枪都可以在这个距离内轻而易举地击中飞机。

以上还只是考虑飞机的现实问题,并没有考虑飞机上人员的问题,把一个人单纯用几条绳子就想固定在飞机上完成各种任务,这完全是特级杂技飞行的动作。

事实上,历史上解放红安的战斗,确实出现过红军用缴获的飞机,即列宁号向敌人投掷炸弹,但真实的情况是,飞行员是稳妥妥的坐在飞行舱中飞行座机里从容的向敌人投弹,而不是多此一举的把投弹手绑到机翼上面去玩高难度,并且投掷的也不是手榴弹,而是改装后的迫击炮弹,落地后受到撞击才会发生爆炸,这样的话,列宁号飞机完全可以在高空中飞行和投弹,但不知为何,这段明明写在历史资料里的文献,在连续剧中却被改得莫名其妙。




辽宁资深球迷


这种“人肉轰炸”说可以也可以,说不行当然也不行,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温度”。在同一气压条件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随随便便都可以爬升几千米,天空中的温度恐怕都到零下数度了。如何抵御高空中的寒冷是个重要问题。解决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多穿衣服,越多越好。不然等到了天上,抵御寒冷只能靠身体不断的抖,抖,抖!

飞机往下扔手榴弹,水平轰炸肯定不行,没啥实际效果,那么只能采取俯冲轰炸的方式。这时候会产生气压,对被绑的战士身体素质要求得高。不然脑袋缺氧晕过去,就无法扔手榴弹了。另外,飞机在空中飞的时候,离地面至少几百米,战士是被绑着的,必须要胆子大,心里素质还得好。试想,万一绳子松了,就很可能会掉下去……

另外,这种轰炸方式只能在防御方缺少对空武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敌人拥有不少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把人绑在飞机扔手榴弹基本和送死没啥区别。在俯冲轰炸的方式下,飞机几炮就会被打下来了。虽然这种轰炸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我军战史上还真出现过,只不过是坐在飞机上往下扔手榴弹。

1931年,红四方面军为了夺取湖北重镇黄安,发动了黄安战役。在我军执行战役第三部分——攻取黄安城的时候,空中开来一架飞机。国军误以为是自己的空军部队前来支援,欢呼高叫。结果飞机一飞而过,落下来的却是手榴弹和传单。执行轰炸任务、坐在飞机里面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陈政委昌浩。当年,陈政委非常年轻,只有26岁。可惜,后来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无缘授勋。不然,按照他的资历和功绩,至少是个大将。

少华:《红四方面军》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