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慢性病?那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的吧?”一提起慢性病,也许你就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其实,情况未必都是如此。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大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增加和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慢性病多发科室的患者量达到了总患者量的3成以上。肿瘤、脑卒中、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开始向更年轻的群体蔓延。而且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性病医疗支出比例占医疗总支出的70%,因此,防控慢性病刻不容缓。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全球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占60%,遗传为15%。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如果我们能克服不良习惯,至少80%的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都可以避免或预防。

他还提出,未来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营养学的知识,特别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每一天生活的均衡营养,营养保健食品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必然的产物。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除了陈部长,还有很多大咖为营养治疗站台。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教授表示,营养治疗是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及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秦小明曾指出“健康不只是治病就可以了,医疗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到10%,而营养状况占80%。”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系主任石汉平教授在国家会议中心作客“肠道大会”时做了一番精彩演讲。石汉平教授更是高呼营养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治疗,营养应该是一线治疗!营养治疗,不仅是单纯地补充营养,而是要纠正身体的代谢失衡。

其实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营养是治疗,是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加拿大也提出,营养是一线治疗。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结论是,有些情况可以,有些情况不行。但不论能否治愈,营养仍然是治疗慢性病的必须手段,比药物更重要。

这里所说的重要,不是指的疗效更快或更好,而是说对改善病情意义更深远。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以糖尿病为例,如果仅从降血糖的作用来看,营养治疗不管在速度还是疗效上,短期内都比不上药物。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长远,那么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比营养更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营养是比药物更重要的慢性病治疗手段,它处于基础和必要的地位,但不充分,有些情况需要借助药物来完善治疗整个治疗方案。

但自古就有“医食同根、药食同源”之说,营养是把“双刃剑”,所以营养供给和营养治疗贵在合理平衡。我们应寻求正规的渠道正规的指导,千万不要得不偿失。

医生治病是“亡羊补牢”,营养治疗是“未雨绸缪”

如果把健康比作一条河,那么生病了就是这条河流的水被污染了。治疗医学的办法是在下游打捞垃圾;营养保健的作用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头。

治病是“亡羊补牢”,

养生保健是“未雨绸缪”。

你说哪个成本更高、效果更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