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媽總是看不到我身上的優點?這解釋太精闢了!

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感覺,從小到大,,每天的每天,總是在媽媽的指責批評中,“這樣不行”,“那樣不對”,“都是為你好”!類似這樣的話,每天都能聽到。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很多媽媽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放大孩子的缺點!

這裡只說“媽媽”而不說“爸爸”,這是不公平的。事實也包括,“爸爸”也會做得不好,甚至比“媽媽”做得更不好,卻常把責任推在“媽媽”身上。

我這裡挑出“媽媽”來講,其實是把希望寄託在“媽媽”身上。當一個孩子出現了困難,媽媽往往是這個家庭裡最敏感的覺悟者,“爸爸”的反應卻常常是防禦性的、迴避性的。因此,我總說“媽媽”,總對“媽媽”說。“爸爸”不肯聽我說,或者根本不露面,我也沒法跟他說。

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媽總是看不到我身上的優點?這解釋太精闢了!

好吧,我要先請“媽媽”原諒,再說以下的話:想要養育身心健康的孩子,作為媽媽我們這樣做或許更好!

1.媽媽太想讓你好了,就總覺得你不夠好,不管你有多好,但還是不夠好。

改變:

媽媽們不妨在你孩子身上看到一樣好,就把它看作好,就把那好說出來。

2.對缺點媽媽緊盯不放的!

改變

有意忽略,比如你孩子身上的缺點。

區別在哪裡?

媽媽總說你的缺點,以為你把它們全都改正了,就變成了一個沒有缺點的人。其實總是指出你的缺點,反而會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他讓你學會接受自己的缺點。

3.媽媽不肯傾聽你的想法,而總是喋喋不休的指責,抱怨。

其實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感受!

區別在哪裡?

媽媽不太知道,當你被傾聽,你會感受到被關注,被理解,這是你最需要的。

4.媽媽難以接納孩子的很多問題

如果媽媽能接納孩子的問題,情況就不一樣了。

區別在哪裡?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接納。當你被接納了,你會去反思自己的錯誤。當受到指責,一個人反而會去維護自己的錯誤。

5.媽媽在你面前表現得什麼都知道,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你小孩子不懂,應該是這樣或那樣的。

其實媽媽們如果不顯得什麼都知道會更好。

區別在哪裡?

媽媽無所不知,這會壓抑你的自我。有所知又有所不知,這就為你的自我成長留下了空間。

6.媽媽常給你講道理,

其實常向你提問題更好。

區別在哪裡?

道理會遮蔽你的思考,提問會啟開你的困惑。

7.媽媽總對你做出判斷,

其實如果媽媽跟你一起探索會不同效果!

區別在哪裡?

當你被判斷了,你就被固定了,成長停滯下來。當有人跟你一起探索,你開始流動了,不斷有所發現。

8.媽媽會強求你,並加上一句:“為了你好。”

如果媽媽學會尊重你,相信你會對自己好。

區別在哪裡?

人性本是趨利避害,用不著別人那麼操心。

9.媽媽要把所有的好都加給你,你卻懷疑那好,厭倦那好,甚至拒絕那好。

如果媽媽讓你自己去經歷好與不好,相信你會選擇好的。

區別在哪裡?

強加給你的好,不如自然生長的好。

10.媽媽要求你充滿正能量,

不如提醒你不要壓抑負能量。

區別在哪裡?

前者導致光影隔絕,後者形成光影交錯。光影隔絕即生症狀,光影交錯才是健康。

11.媽媽要求你“做得好”,

不如幫助你“長得好”。

區別在哪裡?

“做”是行為,“長”是生命。

12.媽媽對你說“不該”,

不如讓你說“允許”。

區別在哪裡?

“不該”刺激逆反,“允許”培育改變。

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媽總是看不到我身上的優點?這解釋太精闢了!

13.媽媽在乎細瑣之事,

不如關注根本之處。

區別在哪裡?

前者是累贅,後者有自由。

14.媽媽在你的周圍轉來轉去,

不如走到了你的深處。

區別在哪裡?

媽媽擔心你生活的安全,不管你走到哪裡,她都不放心。如果媽媽關心你的生命需要紮根,因此跟你一起“走到深處去,從深處走出來”。

15.媽媽代替你做,

不如讓你自己去做。

區別在哪裡?

前者養成了依賴,後者發展了自主。

16.媽媽過於滿足你的需要,即使它們是不合理的。

不如敢於拒絕你的要求,如果它們是不合理的。

區別在哪裡?

前者是溺愛,有暗中之損害。後者是規則,有長遠之益處。

17.媽媽總說道德,

不如常說自我。

區別在哪裡?

前者為了安全,後者要求成長。

18.媽媽更愛你,

不如知道如何愛你。

區別在哪裡?

一個是基於血緣關係的愛,一個是基於成長意識的愛。

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媽總是看不到我身上的優點?這解釋太精闢了!

19.媽媽給你講“道理”,

不如對你有“同理”。

區別在哪裡?

道理是告訴你可以這樣做、不能那樣做。同理是理解你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不那樣做

20.媽媽因為“關心你”,她要知道你的一切。

不如甘於“不知道”,對你的“隱私”不感興趣。

區別在哪裡?

媽媽跟你親密無間,如果跟你親密有間。“無間”難長出自我,“有間”才長成自己。

21.媽媽判斷你,

不如感受你。

區別在哪裡?

判斷讓人防禦,感受跟人接通。

22.媽媽把你的安全放在第一,甚至看為唯一,因而會限制你的經驗範圍。

不如把你的成長看為重要,甚至至關重要,因此會支持你去嘗試各樣的事情,在經驗中成長。

區別在哪裡?

成長本來就是冒險,症狀是過度關注安全保障。

23.媽媽看到你的“問題”會害怕,並且讓你也害怕起來——在“媽媽”眼裡,和你自己眼裡,你等同於問題。

不如首先把你看作一個“人”,然後才去看你的“問題”,因為他相信你這個“人”,就不害怕你的問題。

區別在哪裡?

“媽媽”把人看成了問題,以為“問題”大於人。其實人是人,問題是問題。“人”大於“問題”,成長就是讓人長“大”。

24. 媽媽想立刻解決“問題”,因為找不到辦法,就會放棄“人”。

其實堅持到底,不輕言放棄,以此來鼓勵你不要放棄。

區別在哪裡?

前者靠辦法,後者靠人——也包括靠你自己。

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媽總是看不到我身上的優點?這解釋太精闢了!

25.媽媽奮不顧身來救你,把你自己能做的都代替了,結果救不了你。

不如讓你自己努力救自己,只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扶一把,你終於得救了。

區別在哪裡?

前者形成依賴,後者助人自助。

26.媽媽有擔心,

不如會放心。

區別在哪裡?

擔心讓人喪膽,放心讓人奮進。

27.媽媽對你說:世界很險惡,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如對你說:關係很重要,你要信任人。

區別在哪裡?

前者封閉自己,後者建立關係。

28.媽媽說:所有人都一樣,你要跟所有人一樣。

不如給告訴你: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根本不存在所謂“所有人”。

區別在哪裡?

前者讓人為了安全而壓抑自己,後者讓人有了勇氣而活得獨特。

29.

媽媽說:如果你沒有“這個”(可以是任何一樣)你就完了。

其實不如說:人生不是隻有一件事,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區別在哪裡?

“這個”讓人死,“多樣”讓人活。

30.媽媽說:你要實際一點。

不如問:你喜歡什麼?

區別在哪裡?

前者讓人無奈,後者產生動力。

31.媽媽說: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吃藥吧,吃百憂解,吃奮乃靜。

不如說:你來跟我談話吧,我跟你談直面,談存在。

區別在哪裡?

一個是為了抑制,一個是走向覺察。

32.媽媽說:一定要把“病”壓下去。

不如說:一定要把“人”活出來。

區別在哪裡?

壓下去的症狀還會反彈,活出來的生命才是蓬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