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像个木头人

每次站在校门口,总能看到几个低年级的孩子,从父母的车里走出,傻乎乎地站在路边,等着父母将黄帽子扣在头上,将红领巾挂在脖子上,将书包套在肩上,将水壶递在手上,似乎上学跟她无关,要等父母做完一切准备,孩子才慢腾腾地走进学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好”成为大多数父母的共识,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干,早几年是家务劳动不做,而如今慢慢延伸到孩子的个人生活、个人学习。就拿最应该本分的吃饭穿衣来说,有多少孩子在上学之前是喂的,吃饭仿佛跟他无关,他玩他的,你喂你的,所以玩着吃,看着电视吃,玩着游戏吃,而你却苦口婆心地为了让他多吃一口。所以到学校之后,吃饭成了困难户,两根筷子整手抓的也有,挑食的、吃不吃都无所谓的学生更多。再看穿衣,很多时候,孩子起床,都是父母帮她穿衣,她只要伸伸手就可以了,热不热、冷不冷都由父母说了算,于是冷一点增一件,还没等天气太冷,已经裹满了衣服,显得十分笨拙。

照理,孩子又不是残疾人,就算真是残疾,也要教育孩子要自理自立,网上这样的励志故事很多,没有双手的竟然能够缝衣服,炒菜烧饭,这更加衬托出我们孩子的无能。

因为有了生活上的被动接纳,我们的孩子读书也成为了任务,早几天,广东一位女童不愿上学,被父亲绑在摩托车上送去上学。身边虽没有这样的极端例子,但不要读书的孩子还是非常常见,“我肚子很疼,你帮我送医院去”拖着父母的衣服就是不肯走进校园。明明没有毛病,却喜欢上医院,难道医院比学校好?肯定不是的。有的就算走进校园,读书也没多少心思,现在做老师生气就生气在,你怎么批评他,他就朝你笑笑。而很多孩子放学回家,仿佛完成了父母交给他的任务,你要让他做作业,你必须按照老师发的作业单一本一本给他找出来,要给他放好本子,削好铅笔,他才会一道一道做下去。等做完一本,你再给他拿一本。于是,陪孩子作业成为了很多家长怨恨的,可他哪里知道,最应该怨恨的才是他自己呀。

如今的孩子真的不笨,可我们孩子的灵气呢?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呢?难道只留在了玩的世界里,只要一说到学习,就立刻表现出一副可怜样。我一直纳闷,到底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了“木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