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被三国演义歪曲的鲁肃,实际上厉害在哪里?

鲁肃,字子敬,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按吴书记载,鲁肃体貌魁奇,又有“壮节”“奇计”,甚至还能击剑骑射,讲武习兵(怎么有点像徐庶呐)。可谓文武全才。

鲁肃生而失父,与祖母一块生活。家里富有,但性好施予。

尔时天下已乱,于是鲁肃不治其事,大散其财,以赈穷结士为务。

被三国演义歪曲的鲁肃,实际上厉害在哪里?

料理完祖母的丧事后,鲁肃准备去投靠佣兵自重的扬州豪强郑宝(当时刘晔也在那)。这时之前早就认识的周瑜来了。

正如我们后来知道的那样,鲁肃后来放弃去郑宝那里的决定,转而投奔孙权。

当时郑宝“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而孙权却是“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我们不得而知鲁肃为何选择了孙权,难道仅仅是周公瑾说引用马援的话:“当今之事,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被三国演义歪曲的鲁肃,实际上厉害在哪里?

【孙权】

鲁肃到了孙权那,与孙权一见如故,犹如刘备与诸葛亮,提出了堪比诸葛亮《隆中对》的《榻上策》: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这既是鲁肃为孙权”鼎足“天下的战略决策的深度洞悉。此时诸葛亮才19岁,8年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还不敢提出“汉室不可复兴”的说法,而鲁肃却大胆的说了出来。而“曹操不可卒除”,则鲁肃规划孙权与曹操荆州三足鼎立,荆州在刘表手中,就是曹操孙权曹操刘表三足鼎立,后来在刘备手中,就是孙权曹操刘备三足鼎立。

鲁肃的思维,可谓是走在了当时时代的前沿,甚至超过了后来的曾公和梁公。

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记载,后来孙权曾对吕蒙剖明当时心迹,称自己刚与鲁肃见面时:“ 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被三国演义歪曲的鲁肃,实际上厉害在哪里?

但是,这样文武双全高瞻远瞩的鲁肃,经过罗贯中的一番演义,鲁肃在世人眼中成了一个和事佬的形象,被周瑜诸葛亮耍的团团转。鲁肃哪里招惹罗贯中了?

鲁肃若真无能,孙权怎会让他当东吴大都督,又怎会获得“东吴四英将”的称号?鲁肃鲁子敬何其屈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