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 乞巧民俗传承创新走向国际化

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 乞巧民俗传承创新走向国际化

8月13日下午,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广东省演艺中心盛大开幕。

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式上,主办方公布了“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赛巧会民间艺术创作大赛”的最终获奖名单。2018年第7届赛巧会的主题是“代代乞巧传芳华”,分为“乞巧传统工艺”“乞巧创新设计”和“乞巧创意传承”三组。获奖者中,年纪最小的仅5岁,摘得“乞巧创意传承”奖项。参赛作品在8月13日至18日于广州塔展出。

据了解,2018年的乞巧文化节将引入创新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让以“乞巧节”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 乞巧民俗传承创新走向国际化

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舞蹈表演。

声光电技术赋能 创新演绎传统文化

一改过往纯粹的歌舞表演,2018年的开幕式用原创情景剧讲述了一位潘姓海外老华侨的乞巧情结。年过八旬的她回忆儿时在老家珠村过乞巧节,却因为战乱而客居海外。为了完成亲人嘱托,派孙女潘妮回国寻找传家宝。

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 乞巧民俗传承创新走向国际化

整场表演处处体现了主办方对细节和创意的高要求。一开场的童声合唱《迢迢牵牛星》改编自汉代同名诗歌,婉丽缠绵的诗句和曲调,为演出奠定了“思想盼团圆”的基调。经典古诗词情景朗诵,再现了乞巧千年春秋的情思绵延。原创现代诗朗诵《天河之约》则采用一组展现天河历史变迁的新旧照片,配合诗句内容,真实再现天河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当代的发展变化。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知人间巧已多。”舞台表演以激光布景、全息投影等舞美特效布置全场,并结合屏幕上不断出现的老照片来烘托场景,光影流动、虚实结合,凸显科技含量。而且,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传达了“愿·情长久”“愿·人安康”“愿·家和美”的美好祝福。

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 乞巧民俗传承创新走向国际化

开幕式上演出的童声合唱《迢迢牵牛星》。

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

珠村首度完整恢复旧日习俗

历经十四载精心培育和传承发展,“广州乞巧文化节”已成为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张亮丽名片。主办方表示,2018年广州天河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历史文化名村”天河珠村,作为乞巧民俗文化的传承大本营,也将以“广州乞巧文化节”为基础,弘扬传承以“乞巧”为核心的传统风俗和地方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8月11日,珠村元德陈公祠便举行传统广府乞巧习俗的首个仪式——“迎仙”,巧姐玉女齐齐恭请七娘下凡。这是广州天河珠村首度完整恢复这一古礼,也是2018年广州乞巧文化节的亮点之一。

“迎仙”是传统广府乞巧习俗中的第一个祭拜仪式,随着历史变迁,移风易俗,“迎仙”逐渐消失。2018年珠村首度完整恢复了这一古礼,并让巧姐和玉女齐来参与。“前些年的‘迎仙’并没有玉女,今年专门增加进来,是希望老一辈带动年轻的一辈。现在有条件,也有机会,就希望她们能跟着我们学做乞巧,让乞巧传承下去,不至于后继无人。”一位乞巧婆婆说。

国际志愿者进村 让乞巧文化走向世界

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河乞巧习俗,也在不断引入创新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让以“乞巧节”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8月2日,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探索中国”项目的国际志愿者们走进广州乞巧第一村、中国乞巧之乡——天河珠村,亲身探索中国乞巧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

来自埃及、摩洛哥、马来西亚、意大利、俄罗斯5个国家的14名国际志愿者走进天河珠村元德陈公祠,不但领略了古村落风情,还与巧姐们一同动手制作乞巧手工作品。19岁的摩洛哥大学生Daouda说,在过去,他只能通过“看”来了解中国,而此次是他第一次真正地动手体验,新鲜感十足。

Daouda还特意带上了小型的运动摄像机GoPro,以此进行记录,可以与朋友们分享。而之所以在此次“探索中国”项目中选择广州,他认为广州是一个国际化、开放包容的城市,便于沟通与交流。

AIESEC“探索中国”项目致力于中国广州及周边城市的文化保育、文化交流工作,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在珠村交流学习乞巧文化,国际志愿者们将以乞巧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切入点,深度挖掘珠村本地乞巧文化,带来新的转变和创新,同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给予不同文化碰撞出火花的机会。

游珠村看乞巧民俗

本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将持续6天,花样百出、亮点纷呈。“代代乞巧传芳华”赛巧会、“七夕”大型女子成年及笄礼、赶巧集、乞巧文化摄影展将在正佳广场、广州塔等地举办。

农历七月初四至初八,天河珠村会举行摆七娘、拜七娘、送七娘、七娘饭等一系列传统七夕民俗活动。乞巧节期间,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和珠村小学乞巧传承基地将会定时对外免费开放。市民可以跟随由小学生担任的小小解说员一起观赏“小手巧作”,感受珠村孩子对本地文化的热爱。

1.“巧手巧艺”摆七娘

地点:明德堂、元德陈公祠、北帝庙、七社、乞巧苑(八社)、以良潘公祠

2.“焚香虔心”拜七娘

地点:天河珠村明德堂

3.“得巧祈福”送七娘

地点:天河珠村各七娘点

4.七娘饭碟碟香 美味都有新意思

地点:天河珠村

5.七夕游·乞巧体验周

地点:珠村乞巧苑

6.相约七夕,走进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

地点:天河珠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