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頸椎病會引發背部緊張疼痛嗎?還有哪些其他症狀?

鼎湖大叔


頸椎病會引起背部緊張疼痛,我們先看一下頸椎病的原因。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表現為椎間盤退變或椎間關節退變及其繼發的一系列改變。如椎間關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增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



頸椎有7個椎體,6個椎間盤。從力學角度分析一般是5.6節,6.7節椎間盤受到的壓力最大,所以頸椎病好發於這些節段。

頸椎病一般分3個階段:

1,纖維環一般從20歲以後就停止發育了,開始發生纖維變粗和透明變性,容易破裂,30歲後髓核脫水,椎間盤逐漸被纖維物質和軟骨細胞代替。

2,椎體骨刺形成,由於椎間盤變性和頸椎間隙變窄,使頸椎失去原有的力學平衡,使椎間盤周圍的骨膜和韌帶受到椎間盤組織的擠壓,承受的壓力增加,日久會形成保護機制的骨刺。

3,繼發損害,由於椎間盤變性,附近的組織和關節突,黃韌帶等均有相應改變的。突出的椎間盤如果壓迫神經根或者脊髓會產生組織充血現象水腫等變化。當鉤椎關節增生或變位時會使椎動脈發生折曲和痙攣,導致腦供血不足。



那麼還有哪些臨床表現呢?我們知道頸椎病分型,不同類型表現也有些不同。

1,頸型頸椎病,青壯年多發,頸部肌肉僵硬感,疼痛,酸脹及沉重不適感。急性期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肩部,頭部不敢轉動。

2,神經根型頸椎病,在頸椎病中佔的比例最大,主要表現是頸肩部陣發性或持續性隱痛,劇痛,麻木,並且逐漸的向一側牆紙,手背,手指等部位放射,甚至呈刀割樣,燒灼樣疼痛。

3,椎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發作性的頭痛,脹痛,以枕部,頭頂部疼痛為主,可放射到顳部。伴有旋轉性,浮動性或搖晃性頭暈。

4,脊髓型頸椎病,大多以慢性,進行性四肢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為主。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這個比較複雜,臨床比較少見,主要表現偏頭痛,噁心,視物模糊,心悸,肢體怕冷,多汗等。

6,混合型頸椎病,具有以上所說的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頸椎病同時出現的症狀。



因為看很多朋友諮詢,所以這裡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當然不同類型頸椎病治療還是有些區別的,有問題的朋友可以諮詢我。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復科李醫生


頸椎病是因為頸椎的椎間盤退行性變及繼發的椎間關節退行性變導致的脊椎、神經、血管受壓而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因為提及壓縮神經根,血管,脊髓,因此這裡就可分為神經根型、血管型(椎動脈型)和脊髓型幾種,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交感神經型,本型發病機制不太清楚,總共四型頸椎病。



神經型是最高發的,主要表現就是頸肩痛,可以順轉手臂向手指側放射,因此也可能有上肢無力,麻木,痛等情況,有時是閃電樣的銳痛。檢查一個影像學檢查確診,體查有臂叢神經牽拉實驗和壓頭實驗,當然需要專業醫生檢查,此處僅做科普,不建議大家自己給自己診斷,檢查手法不對,搞不好加重症狀。可以看看圖片,就不說細則了。

先看臂叢神經牽拉實驗(下圖),操作會使患側手臂出現放射性疼痛


再看看壓頭試驗(下圖),壓迫頭部,患側手臂有放射痛。

椎動脈型因出現腦供血不足而出現相應症狀,比如偏頭痛,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猝倒等。

脊髓型因為壓迫脊髓會出現上下肢無力,而像“踩棉花樣”感覺,嚴重還會癱瘓,大小便失禁或者困難。

交感神經型,主要就是交感神經症狀,嘔心、嘔吐;心率增快、心悸,血壓高,也可能是相反的心率慢,血壓低等;呼吸困難;頭昏眼花,頭疼,頭暈;視物模糊,瞳孔擴大或縮小;全身冒汗等等。在神經定位診斷是為明確神經定位體徵。

頸椎病是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的,各種分型症狀還可以混合出現。


一盞茶的恬靜


您好,我是張喜海院長,一位中醫世家6代傳承的老中醫,專治骨科疑難雜症,有幸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頸椎病是能夠引起背部緊張疼痛的,醫學上將這種頸椎疾病叫做頸心綜合症,這種病主要是由於頸椎交感神經叢星狀神經節發出了節後纖維,而這些神經分佈於心臟周圍,對心臟的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當頸椎關節增生對交感神經形成擠壓時,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叢受累,進而就會引起背部的緊張疼痛現象。

頸椎病患者多數都是會出現肩背疼,頸椎病是一種以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疾病,引起背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平時的躺臥姿勢不對,久而久之就引起了頸椎病,還有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動作得不到緩衝也會很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由於長期的處於疲勞狀態而發生損傷;如果是身體受寒以及勞累等都有可能是會造成頸椎病的。

頸椎病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緩解以及消除症狀,最主要的是先靜養一段時間,避免頸部再次的受到傷害,之後再採取針灸牽引的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但是一般這種物理的治療方式是不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根治的,很容易會再一次復發,所以這種方法只是短暫性的幫助患者減少疼痛,需要進行根治還是需要採取其他治療方法,在中醫中的張氏筋骨療法,就是能夠幫助患者進行徹底性治療,而且張氏筋骨療法能夠有效快速的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中醫治療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再搭配金仙膏作為外用藥物,發時治標,平時治本,能夠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頸椎病患者除了有背部緊張疼痛的症狀還會出現胸口發悶、四肢發涼的感覺,主要是由於頸部的神經敏感一旦受到壓迫就會很容易出現這些症狀;由於頸椎受到長期壓迫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傳輸,病情逐漸向外擴散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進而患者就會出現各個器官運行不協調引起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的現象,由於身體功能紊亂還會引起大小便失控以及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我是張喜海院長,和骨科疾病打了一輩子交道,大家有什麼關於骨科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會盡力為大家一一解答。


張喜海中醫骨科專家


頸椎病是頸椎疾病的綜合,其中包括了頸椎關節炎、頸椎神經疾病以及頸椎骨質增生等。頸椎病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一部分人由於頸椎長期勞損也會有頸椎不適,其他的原因有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

頸椎病是會引發背部緊張疼痛的,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頸椎病,患者背部都會有緊張疼痛感。引起背部緊張疼痛的原因可能是血液流通不順暢,也可能是背部肌肉疲勞,還有可能是頸椎神經受到刺激。

除了背部緊張疼痛外,頸椎病還有其他的症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肩部痠痛,由於頸椎病會影響頸椎周圍肌肉、血管和神經,就會導致肩部出現痠痛感。

2、頭暈目眩,如果是椎動脈損傷引起的頸椎病,就會導致大腦的供血不足,從而引起患者頭暈目眩。

3、手臂和胳膊發麻,手臂和胳膊都是比較靠近頸椎的,一旦頸椎中血液循環和神經受到影響,進而也會影響手臂和胳膊,常見的就是發麻症狀。

4、頸部疼痛,這是頸椎病最常見的症狀,絕大多數患者都會有頸部疼痛。

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比較重要的還是多加休息,讓頸椎充足的休息,能夠很大程度緩解頸椎的不適症狀。因此,在生活中讓頸椎得到充足休息,同時避免頸椎受到損傷,是預防頸椎病的重點。


廣東骨科專家團


不是頸椎病會引發背部緊張疼痛,是背部的緊張疼痛可以是頸椎病的一種症狀,當然背部的緊張疼痛也可以是其他問題造成的。

背部緊張痛先找原因

例如,駝背的人,由於菱形肌長期被拉長,也可以出現背部的緊張疼痛,當然頸椎病不是由於菱形肌被拉長引起的緊張疼痛,多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頸椎病導致肩胛背神經卡壓,造成肩胛背神經支配區域出現緊張疼痛,多數是由於頸部瘢痕組織增生刺激頸叢神經所致,肩胛背神經源於頸叢神經。

  • 還有就是肩胛背神經受到刺激造成局部肌肉緊張疼痛,導致肌肉由於長期的疼痛出現痙攣收縮,造成背部發緊的症狀,頸椎病相關的話,基本是這兩種原因。

其他症狀

頸椎病的症狀可不僅限於背部緊張疼痛,還可以出現頭頸部、及四肢症狀,只是腿部的症狀較少見,易被誤診或漏診,主要症狀表現如下:

頭暈、偏頭痛、噁心、嘔吐、眼花、耳鳴,頸部、肩部、背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痠麻脹痛,不伴有意識性猝倒,腰部和捆繩子一樣,走路和踩棉花一樣,前胸後背不適等!


喬棟談健康


頸椎病是現在人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疾病,比如上班族長期的伏案工作,其實在以前頸椎病應該是年齡比較大的老年人常遇見的,但是隨著現在生活方式的改變,這種病情開始年輕化。


在這裡很多人會將頸椎病跟背部頸椎疼痛理解為不同的疾病,其實背部的緊張疼痛應該是屬於頸椎病的一種症狀,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頸椎病引發背部疼痛。

哪些情況會引起背部緊張疼痛呢?

經常彎腰駝背的人就很容易引起背部疼痛,這是因為人體的菱形肌在長期的被牽拉時,就會引起背部出現緊張疼痛。

平時坐姿不良,以及很多程序員習慣性的把計算機放在高低不正確的位置對背部也是有影響的。比如當桌面調節的比較高,那麼人們在敲打鍵盤的時候就需要抬起雙臂,導致雙側肩膀的肌肉過於緊張而出現痠痛的情況。


如何改善背部緊張疼痛呢?

上班的時候覺得疲勞,可以起身走動一下,也可以伸伸懶腰,或者是將頭部轉動鍛鍊一下。同時下班一回家衝個熱水澡也是一種特別好的放鬆方式。


KK健康


不要輕易用"頸椎病"這個名詞。

頸部包括骨、神經、血管、肌肉、筋膜,組合成多種器官結構,"頸椎"只是指組成頸段脊柱的骨。

頸部各種組織和結構發生異常都可以引起不適,各有特徵,不可籠統地用"頸椎"的病變作為診斷的依據。

事實上骨骼異常與臨床症狀並無必然聯繫,有些人骨的影像檢查變異嚴重卻無症狀,有些人症狀嚴重卻查不出骨的改變。有症狀也有骨異常的人,症狀可以緩解骨的改變卻依舊存在。

所以當頸部不適時應該具體分析症狀和體徵的特點,找到真正的病變部位和性質,以求正確及時的治療,不可只考慮骨的問題,更不可單憑影像學檢查就做"頸椎病"之類的診斷。

值得深思的是,目前關於"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症"、"骨質疏鬆症"等的論述和診斷標準是存在諸多與事實不符之處的。名醫神醫不少,奇方異法眾多,機理終究不明,疑難之境未破。

目前"主流"的"頸椎病分型"所表述的各型之間根本無法用同一的機理來解釋,也不存早期、晚期的關係,甚至完全是不同的疾病,因此許多有關療法選擇的的討論也是"雞同鴨講"。

如果從骨、神經、血管、肌筋膜各自的結構功能特點以及受損後可能發生的症狀來分析頸部不適,診斷應該可以明確一些;對各種方法的原理和作用對象瞭解清楚些,做起事來會更有底氣,效果好時不謂神奇,遇到難題不輕言放棄。

建議根據解剖、生理基礎知識思考:"骨"會痛嗎?"神經"受損了怎麼痛得起來?"麻"是神經受損的表現嗎?"椎動脈供血不足"為何其支配區域無症狀反而是頸內動脈供血的器官不正常"眩暈眼花"?可以一時想不明白,但千萬不要以"眾所周知"、"理所當然"來阻礙自己的思緒。

頸部不適一般包括酸脹緊牽、痛、暈、麻、木(感覺運動異常)等,病變部位、機理各不相同,可單獨出現,也有同時發生。

酸脹緊牽是肌筋膜張力異常的表現,伴隨炎症時表現為疼痛;在高張區的遠端出現循環障礙(多為靜脈迴流的不完全受阻)表現為麻;顱外筋膜張力增高還可以影響顱內壓使進顱血流不足,引起眩暈等等。

只有神經受損時才會發生感覺運動異常,神經受損也只能表現出感覺運動減弱。

所謂的"保守療法"無非是放鬆肌筋膜和消除炎症,不可能改變骨和神經,如果有效,說明治療的其實是軟組織病損,根本不是"頸椎病"。

確認有與骨性改變相對應的神經症狀時才有手術的理由,而且必須抓緊時機,切不可因為"頸椎病"有"保守療法"而貽誤治療時機。


俞中平1


  對於頸椎病,我們應該並不陌生,尤其是長期俯案工作的人群。頸椎病又叫頸椎綜合徵,是以頸椎的關節韌帶肌肉損傷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屬於中醫頸痺範疇,主要發病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由於個人體質,增生退變,外因則由於風寒溼三氣雜至產生,頸椎上連大腦,下連整個身體,是人體最關鍵的部位,保護頸椎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

  頸椎病的首要症狀是出現背部緊張疼痛,其原因在於頸椎處於頭部和上半身的連接部位,是脊柱的開端,頸椎內部結構複雜,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全身的健康狀況,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可導致後背疼痛的發生。

  頸椎病是骨科常見病,其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一、神經根型:表現為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二、血管型:表現為頭暈、噁心、眩暈等。

  三、交感神經型:表現為頭暈、心慌、胸悶等。

  四、脊髓型:表現為上肢精細動作障礙、走路踩棉花感,部分患者可出現胸腹部束帶感。

  頸椎病引起的症狀較為明顯,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較大,一旦持續出現背部緊張疼痛,需要引起注意。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有外治法、內治法,其中外治療法主要包括:手法治療、固定制動、中藥外用、針刺、手術等;內治法主要包括口服中藥和西藥治療。只要治療方法得當,是可以緩解症狀,減少身體痛苦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首先回答問題:頸椎病還是會引背部緊張疼痛的。醫學上把因頸間盤退變和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臨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症狀和體徵者稱為頸椎病。 其發病與退變、創傷、勞損、頸椎發育異常及炎症和先天畸形等因素均有關係。


頸椎病分類分析

可以說,頸椎病的病理變化是很複雜的。各個類型的頸椎病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所以頸椎病的症狀描述有時很難讓人非常明白。所以我想還是就頸椎病的各個分型的症狀分別給您描述一下。

1、頸型頸椎病 患者常有脖子後部酸、痛、脹等不適感。部分患者會有頸部活動受限。患者常會說不知道把頭頸放在哪裡才舒適。女性和長期伏案及低頭工作者多見。


2、神經根型頸椎病 其中神經根受壓引起的根性痛是本型最常見的表現。通常會出現受壓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其中以麻木、過敏及感覺減退多見)還可出現受壓神經所支配肌肉的萎縮和無力。

3、脊髓型頸椎病 患者常首先感覺下肢發沉,有時單側,有時雙側。隨之會出現行走困難。雙下肢協調性差。雙足有踩棉花的感覺。上肢症狀一般略遲於下肢發生,會出現雙手無力。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部分病人會出現二便障礙。

4、椎動脈型頸椎病 頭頸旋轉時引發眩暈是本病最大的特點。還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出汗、猝倒、視力障礙、面部及口周或舌部的感覺障礙。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其實頸椎很多人都誤解了

只要脖子不舒服就是頸椎病

有點瞎扯。

頸椎不舒服會引起後背的疼痛,

最主要有2個原因

1.小關節的錯位

2.頸胸椎的肌肉問題

基本上可以治好。

說那些吃藥,外敷膏藥,都有點瞎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